激光光纤把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5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激光烧灼手术时用于把持激光光纤并吸除烟雾的一种把持器。其由光纤导管(1)、吸引管(2)及手柄(3)组成,光纤导管管体位于吸引管管腔内,两者一侧管壁重合为一体,前端(1.1)较吸引管略长,可随意弯曲定型,尾端延伸部与吸引管尾端呈叉状分离,其末端为喇叭状开口(1.2),激光光纤由此插入,吸引管(2)尾端设有螺纹段膨出(2.1),手柄(3)连于吸引管管体尾端下缘,类似于手术剪或喉钳把持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不仅提高了激光手术中激光光纤的定位稳定性,而且由于光纤导管头部可以随意弯曲,使得手术术野扩大、灵活,同时还可以吸除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使得激光手术容易操作,视野清晰,可提高手术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激光烧灼手术时用于把持激光光纤并吸除烟雾的一种把持器。
技术介绍
激光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例如对皮肤表面、体腔内的病灶往往通过灼烧加以消除,其由激光器通过一根长长的激光光纤将激光导入到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治疗。由于激光光纤较细长,直径约400~1000μm,因此临床应用时不易把持,定位稳定性差;同时激光在治疗时烧灼组织产生的烟雾往往使术野模糊不清。以上两方面原因常常会影响手术治疗时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医生虽然用过一些办法,如将光纤捆绑于某一物体上,但使用中稳定性仍不理想,同时还很难解决激光手术中产生的烟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把持激光光纤又能吸除烟雾的激光光纤把持器,其由光纤导管、烟雾吸引管及手柄组成。光纤导管较细,内径较光纤略大,管体位于吸引管管腔内,前端较吸引管略长,可随意弯曲定型,一侧管壁与吸引管的管壁重合为一体,尾端延伸部与吸引管尾端呈叉状分离,其末端为喇叭状开口,以便于插入光纤。吸引管的尾端设有罗纹段膨出,以套合连接管并通过连接管与吸引器相接吸除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手柄连于吸引管尾端下缘,其由分叉及指环状结构构成类似于手术剪或喉钳的把持部,为手术时手指把持部位。使用时将手指套于指环内,将激光光纤由光纤导管尾端喇叭口插入并伸出导管口约1~2cm,并在光纤导管的喇叭口处设法将光纤固定。吸引管罗纹段通过连接管与吸引器连接。手术时可以边用激光烧灼切割组织,边吸除产生的烟雾。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不仅大大提高了激光手术中激光光纤的定位稳定性,而且同时还可以吸除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使得激光手术容易操作,视野清晰,可提高手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入光纤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A、B为两种型号)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光纤导管1、吸引管2及手柄3组成。光纤导管1管体位于吸引管2管腔内,两者一侧管壁重合,光纤导管的前端1.1伸出吸引管管口,其可随意弯曲定型,使光纤所处位置有利于吸引管吸除烟雾,并减少手术时对视野的遮挡,减少死角。尾端延伸部与吸引管呈叉状分离,其末端为喇叭状开口1.2,激光光纤由此插入。吸引管尾端设有罗纹段膨出2.1,可通过连接管与吸引器相接以便吸除烟雾。手柄3安装于吸引管管体尾端下缘,由分叉3.1和指环3.2构成,类似手术剪或喉钳的把持部。使用时,将手指套于指环内,将激光光纤4从光纤导管喇叭口1.2插入,前端4.1超出管口约1~2cm,并将光纤固定于光纤导管末端喇叭口处。吸引管末端的罗纹段2.1套上连接管并通过连接管与吸引器连接,于是可以进行相关激光手术治疗。实施例1喉部手术激光光纤把持器本技术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光纤导管的前端1.1制成可弯曲定型的金属波纹管,其管体长度为230mm,厚度0.5mm,内径1.0mm,前端1.1长15mm,末端呈直线延伸长25mm,喇叭口最大内径1.5mm。吸引管管体长230mm,管壁厚0.5mm,内径3.0mm,尾端与光纤导管尾端延伸部呈30度夹角,罗纹段长20mm,膨出部最大外径8mm。手柄3总长60mm,分叉夹角30度。在常规情况下,使用时操作方法如下1.医生戴消毒手套后,取消毒后的手术激光光纤把持器。2.将左手或右手中指和拇指套于手柄的指环内。将激光光纤4插入光纤导管1,前端4.1超出管道口约1~2cm,再于光纤导管的喇叭口处4.2用医用胶布将光纤缠绕固定。吸引管末端的罗纹段2.1通过橡皮管与吸引器相连。手术时根据术野情况,调整光纤导管前端1.1的弯曲角度,边切割、炭化喉部病变组织,边吸除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本技术适用于一切需要用激光光纤将激光导出进行相关治疗的激光器,按需制作成不同规格型号,用于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整形科、妇产科以及骨科等开展的相关激光手术治疗。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光纤把持器,其特征在于由光纤导管(1)、吸引管(2)及手柄(3)组成,光纤导管(1)较细,内径较激光光纤略大,管体位于吸引管管腔内,一侧管壁与吸引管的管壁重合为一体,前端(1.1)较吸引管略长,可随意弯曲定型,尾端延伸部与吸引管尾端呈叉状分离,其末端为喇叭状开口(1.2),激光光纤由此插入;吸引管(2)尾端设有罗纹段膨出(2.1);手柄(3)连于吸引管管体尾端下缘,由分叉(3.1)及指环(3.2)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激光烧灼手术时用于把持激光光纤并吸除烟雾的一种把持器。其由光纤导管(1)、吸引管(2)及手柄(3)组成,光纤导管管体位于吸引管管腔内,两者一侧管壁重合为一体,前端(1.1)较吸引管略长,可随意弯曲定型,尾端延伸部与吸引管尾端呈叉状分离,其末端为喇叭状开口(1.2),激光光纤由此插入,吸引管(2)尾端设有螺纹段膨出(2.1),手柄(3)连于吸引管管体尾端下缘,类似于手术剪或喉钳把持部。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不仅提高了激光手术中激光光纤的定位稳定性,而且由于光纤导管头部可以随意弯曲,使得手术术野扩大、灵活,同时还可以吸除激光治疗时产生的烟雾,使得激光手术容易操作,视野清晰,可提高手术效果。文档编号A61B18/20GK2691506SQ20042002022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孙广滨, 周水淼, 吕春雷, 姜学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光纤把持器,其特征在于由光纤导管(1)、吸引管(2)及手柄(3)组成,光纤导管(1)较细,内径较激光光纤略大,管体位于吸引管管腔内,一侧管壁与吸引管的管壁重合为一体,前端(1.1)较吸引管略长,可随意弯曲定型,尾端延伸部与吸引管尾端呈叉状分离,其末端为喇叭状开口(1.2),激光光纤由此插入;吸引管(2)尾端设有罗纹段膨出(2.1);手柄(3)连于吸引管管体尾端下缘,由分叉(3.1)及指环(3.2)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广滨周水淼吕春雷姜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