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718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包括包括主体,主体内部分为冷却液箱和制冷箱,并且冷却液箱开设在制冷箱的底部,进液管,进液管套接在制冷箱后壁,冷却液箱后壁套接有出液管,进液管与出液管远离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冰敷器,接触片,接触片粘连设置在冰敷器底部,出液结构,出液结构固定连接在冰敷器内部,该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在对病人进行冷敷时,实现冷却液在主体和冰敷器内部相互循环,使冰敷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制定温度的范围,从而减少了人体温度扩散到冰敷装置内部的冷却液里时使冷却液的温度上升,从而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冰敷的效果,进而增加了受伤部位对药液的吸收的效率。而增加了受伤部位对药液的吸收的效率。而增加了受伤部位对药液的吸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液冰敷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冰敷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和护理方法,当温度降至廿度时,骨胳肌的肌纺锤反射会受到抑制,肌肉张力减弱,痛觉神经传导也会变慢或被阻断(低到十度时),产生有效的止痛效应;另一方面,低温会强化胶原纤维(肌腱、韧带、软骨等均属之),使受伤的肌肉、肌腱伤害不后续扩大。在临床上,使身体局部降温的方法就是用冰敷袋进行冰敷,冰敷可以减缓、减少组织胺的释放,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等等。
[0003]在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时,会因为人体温度会扩散到冰敷装置内部的冷却液里,从而使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冰敷的效果,进而影响受伤部位对药液的吸收,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是将制冷结构直接设置在与皮肤接触的冰敷装置内部,这样不仅会由于缺乏液体而导致制冷器直接与接触皮肤的药液冰敷片进行接触,而导致冰敷片的温度过低,从而产生副作用,不仅对病人吸收药液的效果和冰敷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加重病人伤口的病情,而影响病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分为冷却液箱和制冷箱,并且所述冷却液箱开设在制冷箱的底部,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套接在制冷箱后壁,所述冷却液箱后壁套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远离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冰敷器,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粘连设置在冰敷器底部,出液结构,所述出液结构固定连接在冰敷器内部,并且所述出液结构包括冷液袋,所述冷液袋设置在冰敷器内部,并且所述冷液袋分为吸液槽和出液槽两部分,且通过所述出液槽与进液管配合将冷却后的液体传输到冰敷器内部,再通过所述吸液槽将冷却液体与出液管配合吸入冷却液箱内部。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开设在冷却液箱后壁,所述制冷箱后壁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制冷箱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结构,所述冷却液箱底部套接有下堵塞,所述下堵塞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堵塞。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与进液管相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出液口和出液管各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液口和出液管呈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在冷却液箱后壁,并且所述出液管通过出液口与冷却液箱内部连通设置,所述制冷结构有两个,两个所述制冷结构沿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在制冷箱顶部,所述上堵塞与制冷箱底部套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结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冰敷器两侧内壁,所述冷液袋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冰敷器内部,所述出液槽开设在冷液袋内部中轴位置,所述吸液槽开设在出液槽的两侧,所述冷液袋底部开设有通孔架,所述吸液槽后壁连通设置有
吸液头,所述出液槽后壁连通设置有进液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沿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两侧的所述吸液槽通过后方相互连通,所述吸液头有两个,两个所述吸液头呈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并且所述吸液头贯穿冰敷器后壁,所述进液头贯穿冷液袋与冰敷器后壁。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接触条,所述电池箱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池,所述电池底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进液管的远离冷却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进液接头,所述出液管远离冷却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液接头,所述接触片内部呈蜂窝状结构,且材质为温度传导度好的可透性棉材料,所述接触片为可拆卸粘连式且内部包含药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条活动连接在连接槽内部,并且所述接触条与连接槽电性连接,所述进液接头通过进液头与出液槽内部连通设置,所述出液接头与通过吸液头与吸液槽内部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冰敷器两侧活动连接有绑定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绑定结构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固定连接在冰敷器两侧,所述活动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固定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有两个,两个所述绑带对称分布在转杆表面,其中一个所述绑带外层表面开设有卡槽,另一个所述绑带与卡槽相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卡条与卡槽相互卡接,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吸水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结构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冷却液箱与制冷箱之间,并且所述水泵输入端设置在冷却液箱内部,所述水泵输出端设置在制冷箱内部,所述水泵输入端连通设置有吸水筒,所述水泵输出端连通设置有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吸水筒表面开设有通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通过设置主体使主体内部可分为冷却液箱和制冷箱,可以在冷却液内部加入用于冰敷的冷却液,再吸入到制冷箱内部进行冷却,并且与进液管和出液管配合将冷却后冷却液根据压力向冰敷器内部进行挤压输入,与吸水结构配合可以使冷却液从冰敷器内部吸入到冷却液箱内部,并且吸入到制冷箱内部进行冷却,从而在对病人进行冷敷时,实现冷却液在主体和冰敷器内部相互循环,使冰敷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制定温度的范围,从而减少了人体温度扩散到冰敷装置内部的冷却液里时使冷却液的温度上升,从而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冰敷的效果,进而增加了受伤部位对药液的吸收的效率。
[0015](2)、该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通过绑定结构使冰敷器贴合在受伤部位的皮肤表面,同时使具有药液的接触片紧贴在皮肤表面,从而增加了对药用吸收的效果,并且通过绑定结构可以使冰敷器在冰敷的过程中在移动时更加的方便,通过吸水结构在主体内部对冷却液箱内部生成吸力,将冰敷器内部的冷却液吸入到冷却液箱内部再通过吸水筒吸入到水泵内部,通过扩散板进入到制冷箱内部,进行制冷,同时在制冷箱内部通过水泵产生的水压将用于向冰敷器内部传输冷气液的压力,以此对制冷液形成循环,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因为长时间的下降而影响冰敷的效果。
[0016](3)、该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通过接触片来将药液浸入到接触片内部,再吸附到冰敷器的底部,使冷气通过接触片对皮肤内部进行冰敷,这样不仅增加了在冰敷时对药液吸收的效果,同时,通过冰敷器和主体的设置避免了由于缺乏液体而导致制冷器
直接与接触皮肤的药液冰敷片进行接触,避免因为冰敷片的温度过低而产生副作用,减少了病人吸收药液的效果和冰敷效果造成影响,同时避免加重病人伤口的病情影响病人的健康。
[0017](4)、该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通过设置出液结构,可以使进入到冷液袋内部的冷却液进入到冰敷器内部,来进行冰敷,同时再通过吸液槽将冰敷器内部的液体吸入到主体内部从而进行冷却液循环,来平衡内部的温度,通过吸液槽进行出水时会产生轻微的推理,可以按压冰敷器底部,可以通过接触片将轻微按压的力向皮肤冰敷的位置传输,可以增加对接触片内部药液的吸收,从而增加冰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整体背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分为冷却液箱(101)和制冷箱(102),并且所述冷却液箱(101)开设在制冷箱(102)的底部;进液管(4),所述进液管(4)套接在制冷箱(102)后壁,所述冷却液箱(101)后壁套接有出液管(5),所述进液管(4)与出液管(5)远离主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冰敷器(6);接触片(10),所述接触片(10)粘连设置在冰敷器(6)底部;出液结构(11),所述出液结构(11)固定连接在冰敷器(6)内部,并且所述出液结构(11)包括冷液袋(1101),所述冷液袋(1101)设置在冰敷器(6)内部,并且所述冷液袋(1101)分为吸液槽(1102)和出液槽(1103)两部分,且通过所述出液槽(1103)与进液管(4)配合将冷却后的液体传输到冰敷器(6)内部,再通过所述吸液槽(1102)将冷却液体与出液管(5)配合吸入冷却液箱(10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还包括进液口(103),所述进液口(103)开设在冷却液箱(101)后壁,所述制冷箱(102)后壁开设有出液口(108),所述制冷箱(102)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结构(104),所述冷却液箱(101)底部套接有下堵塞(105),所述下堵塞(105)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6),所述连接杆(106)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堵塞(1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03)与进液管(4)相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出液口(108)和出液管(5)各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液口(108)和出液管(5)呈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在冷却液箱(101)后壁,并且所述出液管(5)通过出液口(108)与冷却液箱(101)内部连通设置,所述制冷结构(104)有两个,两个所述制冷结构(104)沿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在制冷箱(102)顶部,所述上堵塞(107)与制冷箱(102)底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的局部药液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结构(11)还包括固定板(1104),所述固定板(1104)固定连接在冰敷器(6)两侧内壁,所述冷液袋(1101)通过固定板(1104)固定在冰敷器(6)内部,所述出液槽(1103)开设在冷液袋(1101)内部中轴位置,所述吸液槽(1102)开设在出液槽(1103)的两侧,所述冷液袋(1101)底部开设有通孔架(1105),所述吸液槽(1102)后壁连通设置有吸液头(1106),所述出液槽(1103)后壁连通设置有进液头(110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显成苏红艳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