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苗移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92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组培苗移栽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组培苗移栽床,包括栽培床,所述栽培床的顶部等距固定卡接有种植箱,所述栽培床的顶部远离所述种植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蓄水箱、注水管与种植箱等达到了黄精苗便于获取营养物的目的:水过注水管表面的注水孔注入栽培床的内部,与种植箱的底部相接触,并水将淹没种植箱的下端,此时水通过种植箱外部的进水孔进入种植箱的内部,在经过MBR膜的表面与种植箱内部黄精苗的根部相接触,使黄精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获取更加均匀;同时使黄精苗更加直接地获取营养物质,取得了黄精苗便于获取营养物的效果,使其成长效果更好。成长效果更好。成长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培苗移栽床


[0001]本技术属于组培苗移栽床
,具体是一种组培苗移栽床。

技术介绍

[0002]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黄精食之性味甘甜、爽口,又是很多中药配方的主要材料,秦岭林区具有悠久的采用传统。黄精可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及治疗肺结核、癣菌病等。
[0003]目前黄精培育过程中,需要先将黄精种子放置培养瓶进行发芽,再移栽至移栽床上进行生长,且均是将黄精苗移栽至土壤中;由于黄精需要通过根系获取营养物质,或人工将营养液物质掩埋至黄精根部附近的土壤内,或将营养液混合至水中浇灌黄精苗根部,这样对黄精添加营养物的过程中,营养液难以与黄精根部进行接触,且营养液渗透泥土时间较长,导致黄精营养不均匀,成长存在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培苗移栽床:首先将需要移栽的黄精苗,移栽至种植箱的内部,并将种植箱分别放置于栽培床的顶部;再将进水口与蓄水箱相对接,把营养液通过注料口注入蓄水箱的内部与水进行混合,蓄水箱内部的水变成营养水,此时启动水泵,将营养水通过注水管注入栽培床的内部;随着栽培床内部的水位升高,营养水将与种植箱的底部相接触,并淹没种植箱的下端,此时营养水通过种植箱外部的进水孔进入种植箱的内部,在经过MBR膜的表面与种植箱内部黄精苗的根部相接触,使黄精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获取更加均匀;同时使黄精苗更加直接地获取营养物质,取得了黄精苗便于获取营养物的效果,使其成长效果更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培苗移栽床,包括栽培床,所述栽培床的顶部等距固定卡接有种植箱,所述栽培床的顶部远离所述种植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料口,所述蓄水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进水口,所述栽培床的顶部位于所述蓄水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注水孔,所述种植箱的外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种植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MBR膜,所述种植箱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栽培床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排水口。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注水管由三根纵向空心管与一根横向空心管组成,所述注水管与所述水泵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注水管纵向空心管分别与所述种植箱保持垂直。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注水管与所述栽培床的内部固定安装,所述注水管与所述栽培床之间做密封处理,所述注水管远离所述种植箱的底部。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背面与所述蓄水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蓄水箱的内部相连通。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种植箱等距搭接于所述栽培床的顶部。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MBR膜与所述种植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栽培床的内部相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蓄水箱、注水管与种植箱等达到了黄精苗便于获取营养物的目的:首先将需要移栽的黄精苗,移栽至种植箱的内部,并将种植箱分别放置于栽培床的顶部;再将进水口与蓄水箱相对接,把营养液通过注料口注入蓄水箱的内部与水进行混合,此时启动水泵,将蓄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注水管注入栽培床的内部,水将通过注水管表面的注水孔注入栽培床的内部,栽培床内部的水位将升高,水将与种植箱的底部相接触,同时水将淹没种植箱的下端,此时水通过种植箱外部的进水孔进入种植箱的内部,在经过MBR膜的表面与种植箱内部黄精苗的根部相接触,使黄精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获取更加均匀;同时使黄精苗更加直接地获取营养物质,取得了黄精苗便于获取营养物的效果,使其成长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种植箱外观;
[0018]图5为本技术的种植箱剖面示意图。
[0019]图中:1、栽培床;2、蓄水箱;3、注料口;4、进水口;5、水泵;6、MBR膜;7、种植箱;8、排水口;9、矩形孔;10、注水管;11、进水孔;12、注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培苗移栽床,包括栽培床1,栽培床1的顶部等距固定卡接有种植箱7,栽培床1的顶部远离种植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水箱2,蓄水箱2的顶部开设有注料口3,蓄水箱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进水口4,栽培床1的顶部位于蓄水箱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水泵5,水泵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注水管10,注水管10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注水孔12,种植箱7的外部开设有进水孔11,种植箱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MBR膜6,种植箱7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矩形孔9,栽培床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排水口8;通过将种植箱7的内部放置土壤在将黄精苗移栽至种植箱7内部土壤内,在分别将种植箱7放置于栽培床1的顶部,将营养液通过注料口3注入蓄水箱2的内部与水进行混合,此时启动水泵5,将蓄水箱2内部的水通过注水管10注入栽培床1的内部,水将通过注水管10表面的注水孔12注入栽培床1的内部,栽培床1内部的水位将升高,水将与种植箱7的底部相接触,同时水将淹没种植箱7的下端,此时水通过种植箱7外部的进水孔11进入种植箱7的内部,在经过MBR膜6的表面
与种植箱7内部黄精苗的根部相接触,黄精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获取更加均匀,同时使黄精苗生长更加稳定。
[0022]如图2、图3所示,注水管10由三根纵向空心管与一根横向空心管组成,注水管10与水泵5的一侧固定连接,注水管10纵向空心管分别与种植箱7保持垂直,注水管10与栽培床1的内部固定安装,注水管10与栽培床1之间做密封处理,注水管10远离种植箱7的底部;通过向种植箱7的内部注入土壤将黄精苗移栽至种植箱7的内部,在将营养液注入蓄水箱2的内部,与水进行混合,此时将启动水泵5,通过水泵5将蓄水箱2内部的水经过注水管10注入栽培床1的内部,再营养液注入栽培床1的内部时,通过注水孔12将直接与种植箱7的底部相接触,同时经过注水孔12排入栽培床1的内部,栽培床1内部的水位将上升,将淹没种植箱7的下端,水通过种植箱7表面的进水孔11进入种植箱7的内部,与内部黄精苗的根部相接触,使种植箱7内部的黄精苗获取的营养更加均匀,黄精苗成长更加稳定。
[0023]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水泵5的背面与蓄水箱2的内部相连通,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培苗移栽床,包括栽培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1)的顶部等距固定卡接有种植箱(7),所述栽培床(1)的顶部远离所述种植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水箱(2),所述蓄水箱(2)的顶部开设有注料口(3),所述蓄水箱(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进水口(4),所述栽培床(1)的顶部位于所述蓄水箱(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水泵(5),所述水泵(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注水管(10),所述注水管(10)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注水孔(12),所述种植箱(7)的外部开设有进水孔(11),所述种植箱(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MBR膜(6),所述种植箱(7)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矩形孔(9),所述栽培床(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排水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移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10)由三根纵向空心管与一根横向空心管组成,所述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板王卫东吴永祥万志兵李湘英佘新松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