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55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电池层包括矩形阵列分布的电池片,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置有定位片,背板与第二胶膜层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定位片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定位片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面分别与第一定位槽的两个内侧壁相贴合,定位片背对盖板的一面与第一定位槽的槽底相贴合;相邻两个电池片的间距为0.5~1mm。该小串间距光伏组件通过在背板上开设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插入贯穿第二胶膜层的定位片,利用定位片分隔相邻的两个电池片,既能防止层压时电池片移动导致并片,同时缩小了相邻电池片的间距,有利于降低组件整体尺寸和重量,提高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转换效率。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串间距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小串间距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件,其主要有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层、第二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叠连接而成,其中盖板和背板均为玻璃板,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通常均为EVA胶膜,电池层由多个光伏电池片依次连接而成,光伏电池片呈矩形阵列分布方式位于第一胶膜层和第二胶膜层之间。
[0003]由于电池层中电池片之间没有相应的定位结构,若电池片间距过小,在进行层压处理时,胶膜熔化后流道能够容易造成电池片移动,从而产生并片,使得电池片之间短路,导致光伏组件失效,为此电池层中需要保持电池片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但是,间距的增大导致光伏组件整体尺寸增大,影响了光伏发电效率;不仅如此,整个光伏组件中,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层、第二胶膜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之间同样缺乏相应的定位结构,导致层压处理时,由于胶膜熔化流动,使得层与层之间容易产生偏移,降低了光伏组件的整体质量。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缩小电池片间距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防止偏移以提高产品质量的小串间距光伏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层、电池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所述电池层包括矩形阵列分布的电池片,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置有长条状且沿二者间隙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片,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二胶膜层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片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定位片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两个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定位片背对所述盖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相贴合;相邻两个电池片的间距为0.5~1mm。
[0007]优选的,为了保证定位效果,防止层压时电池片偏移,所述电池片与相邻的定位片相贴合。
[0008]优选的,为了保证背板与第二胶膜层之间的定位效果,同时避免影响背板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深为1~2mmm。
[0009]优选的,为了保证背板的结构强度,同时避免背板过厚影响光伏组件的重量,所述背板的厚度为3~3.5mm。
[0010]优选的,为了防止层压时第一胶膜层与电池层、第二胶膜层和背板发生偏移,所述第一胶膜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片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片沿厚度方向上的两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壁相贴合。
[0011]优选的,为了防止层压时盖板发生偏移,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通孔,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胶膜层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片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片沿自身厚
度方向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两个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定位片背对所述背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底相贴合。
[0012]优选的,为了保证电池层中相邻电池片之间的隔离效果,防止并片,所述定位片为EPE定位片。
[0013]优选的,为了将相邻的电池片分隔,所述定位片包括矩形阵列分布的定位横片和矩形阵列分布的定位纵片,所述定位横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定位纵片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0014]优选的,为了简化装配工序,降低工人负担,所述定位横片的行数为一,所述定位横片与各列定位纵片沿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5]优选的,为了进一步简化装配工序,降低工人负担,所述定位横片的长度与所述背板的宽度一致,所述定位横片与所述盖板相邻一面的两端设置有缺口。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小串间距光伏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背板上开设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插入贯穿第二胶膜层的定位片,利用定位片分隔相邻的两个电池片,既能防止层压时电池片移动导致并片,同时缩小了相邻电池片的间距,有利于降低组件整体尺寸和重量,提高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6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8是图6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中:100、盖板;200、第一胶膜层;300、电池层;301、电池片;400、第二胶膜层;500、背板;600、第一定位槽;700、第一定位孔;800、第二定位槽;900、第二定位孔;110、定位片;111、定位横片;112、定位纵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100、第一胶膜层200、电池层300、第二胶膜层400和背板500,电池层300包括矩形阵列分布的电池片301,相邻两个电池片301之间设置有长条状且沿二者间隙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片110,背板500与第二胶膜层400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定位片110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600,定位片11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面分别与第一定位槽600的两个内侧壁相贴合,定位片110背对盖板100的一面与第一定位槽600的槽底相贴合;相邻两个电池片301的间距为0.5
~1mm。
[0028]具体的,盖板100和背板500均为玻璃板,第一胶膜层200和第二胶膜层400为EVA胶膜层,电池层300中,电池片301的行数为四,列数为十(当然,电池片301的行数和列数也可以根据盖板100、背板500的具体尺寸进行相应的调节)。
[0029]定位片110包括矩形阵列分布的定位横片111和矩形阵列分布的定位纵片112,其中定位横片111沿盖板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定位纵片112沿盖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根据四行十列的电池片301,定位横片111共有四行九列,定位纵片112共有三行十列(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横片111的行数始终与电池片301的行数相等且比定位纵片112的行数多一,定位纵片112的列数始终与电池片301的列数相等且比定位横片111的列数多一)。
[0030]第二胶膜层400上设置有与定位片110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孔900,定位片110、第二定位孔900以及第一定位槽6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合。
[0031]在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定位片110通过第二定位孔900贯穿第二胶膜层400并与背板500上的第一定位槽600槽内壁相贴合,实现了背板500与第二胶膜层400的定位连接,防止层压处理时背板500与第二胶膜层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100)、第一胶膜层(200)、电池层(300)、第二胶膜层(400)和背板(500),所述电池层(300)包括矩形阵列分布的电池片(30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电池片(301)之间设置有长条状且沿二者间隙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片(110),所述背板(500)与所述第二胶膜层(400)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片(110)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600),所述定位片(11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600)的两个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定位片(110)背对所述盖板(100)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槽(600)的槽底相贴合;相邻两个电池片(301)的间距为0.5~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301)与相邻的定位片(110)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600)的槽深为1~2m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00)的厚度为3~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串间距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片(110)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孔(700),所述定位片(110)沿厚度方向上的两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思远胡燕吴昊郭万武徐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