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15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涉及折叠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前蓬杆组件、靠背组件、前护手组件、座垫板组件、上推把组件、下推把组件、前轮支架组件和后轮支架组件,靠背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一端的外侧,前蓬杆组件位于靠背组件的一端,前护手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的外侧,前轮支架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的外侧,后轮支架组件位于前轮支架组件的外侧,下推把组件位于前轮支架组件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靠背组件、前护手组件、上推把组件、前轮支架组件和后轮支架组件的配合,使得推车能根据需要对不同方向安装的座兜与车架整体进行一起折叠,进而能够提高折叠的效率以及能够在折叠后更好的定位。折叠后更好的定位。折叠后更好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折叠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0002]婴儿推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婴儿推车一般由遮阳蓬、座垫、睡篮以及防霾罩组成,婴儿推车已经是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使用者在追求婴儿推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婴儿推车的体积小、可折叠等特点,而现在市场上的产品折叠效果不够良好,同时不能够根据需要对不同方向的座兜进行整体一起折叠,为此,设计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包括前蓬杆组件、靠背组件、前护手组件、座垫板组件、上推把组件、下推把组件、前轮支架组件和后轮支架组件,所述靠背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一端的外侧,所述前蓬杆组件位于靠背组件的一端,所述前护手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前轮支架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后轮支架组件位于前轮支架组件的外侧,所述下推把组件位于前轮支架组件的外侧,所述上推把组件与下推把组件连接;所述前蓬杆组件具体为固定蓬杆,所述固定蓬杆与靠背组件转动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下推把组件包括第二推把、靠背接头、防护罩、推杆解锁按键、推杆解锁控制件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推把的一端固定有靠背接头,所述靠背接头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解锁按键,且所述推杆解锁按键位于第二推把的内侧,所述靠背接头一端的内部卡接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靠背接头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解锁控制件,且所述推杆解锁控制件顶部的一端开设有斜面,所述推杆解锁控制件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靠背接头滑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推把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推把、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推把按钮、移动柱和滑动杆,所述第一推把的内部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底部两端的外侧均与第二推把滑动连接,所述扶手两端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扶手的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推把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的顶部螺钉连接有第一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和第一固定壳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把按钮,所述推把按钮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倾斜通槽,所述倾斜通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柱,且所述移动柱与第二固定壳之间、移动柱与第一固定壳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柱的外侧与滑动杆固定;所述推把按钮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倾斜通槽之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推把按钮的内
部且位于限位槽的底部还开设有第一位移槽和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位移槽位于第一位移槽的一侧,所述第二位移槽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位移槽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位移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柱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与第二固定壳之间、第二卡柱与第二位移槽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扶手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推把的内侧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动块、限位卡块、装配柱和限位架,所述滑动块的外侧与扶手固定,所述滑动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卡块,且所述限位卡块的底端与扶手之间、所述限位卡块的底端与第二推把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块的内侧开设有斜向通槽,所述滑动块远离推杆解锁按键一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一端与滑动杆固定,所述限位架的内侧且与斜向通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装配柱,且所述装配柱与移动槽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固定杆、连接壳、第一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靠背固定杆两端底部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壳,所述第三接头的一端与座兜固定,所述第三接头的外侧与第一接头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壳与第三接头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接头靠近前护手组件一端的底部开设有传动斜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的内侧滑动连接限位块,所述连接壳一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接头座;两个所述接头座之间安装有用于支撑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限位柱、固定卡板和转动定位板,所述限位柱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远离限位柱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定位板,所述转动定位板与接头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壳的内侧安装有用于脱离接头座的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转动定位板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壳靠近接头座一端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壳底端的内侧开设有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与连接槽贯通,所述连接槽的内侧且位于定位槽的顶端固定有挡柱,所述连接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转动定位板,且所述转动定位板与挡柱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与接头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靠近接头座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斜面,所述定位槽的内侧且位于连接块的一端固定有复位弹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护手组件包括限位护手、前护手锁舌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座兜固定,所述第二接头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前护手锁舌,且所述前护手锁舌的一端与传动斜面接触,所述第二接头远离座兜一端的外侧转动连接有限位护手,所述前护手锁舌靠近限位护手的一端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限位护手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轮支架组件包括前轮支撑杆、前移动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前轮支撑杆底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前移动轮,所述前轮支撑杆顶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齿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后轮支架组件包括后移动轮、后轮支撑杆、滑动卡块和第四接头,所述后轮支撑杆底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后移动轮,所述后轮支撑杆两端的顶部均固定有第四接头,所述第四接头顶部一端的内侧与第一齿轮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接头顶部另一端的内部与第二齿轮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接头的一端与靠背接头接触,所述第四接头的另一端与前轮支撑杆接触,所述第四接头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二齿轮接触,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有滑动卡块。
[0012]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接头的内部且与滑动卡块对应的位置固定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接头靠近第四接头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滑块,所述第四接头的内部且与限位滑块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弧形滑动槽,所述第四接头与靠背接头通过限位滑块与弧形滑动槽的配合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接头两端的内部且位于弧形滑动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解锁件,所述解锁件的一端与第二齿轮接触,所述解锁件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与限位滑块接触。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靠背组件、前护手组件、上推把组件、前轮支架组件和后轮支架组件的配合,使得推车能根据需要对不同方向安装的座兜与车架整体进行一起折叠,进而能够提高折叠的效率以及能够在折叠后更好的定位。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蓬杆组件、靠背组件、前护手组件、座垫板组件、上推把组件、下推把组件、前轮支架组件和后轮支架组件,所述靠背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一端的外侧,所述前蓬杆组件位于靠背组件的一端,所述前护手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前轮支架组件位于座垫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后轮支架组件位于前轮支架组件的外侧,所述下推把组件位于前轮支架组件的外侧,所述上推把组件与下推把组件连接;所述前蓬杆组件具体为固定蓬杆(1),所述固定蓬杆(1)与靠背组件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推把组件包括第二推把(6)、靠背接头(9)、防护罩(10)、推杆解锁按键(11)、推杆解锁控制件(12)和第一齿轮(13),所述第二推把(6)的一端固定有靠背接头(9),所述靠背接头(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解锁按键(11),且所述推杆解锁按键(11)位于第二推把(6)的内侧,所述靠背接头(9)一端的内部卡接连接有防护罩(10),所述靠背接头(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杆解锁控制件(12),且所述推杆解锁控制件(12)顶部的一端开设有斜面,所述推杆解锁控制件(12)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板(29),所述弧形板(2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3),且所述第一齿轮(13)与靠背接头(9)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把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推把(5)、第一固定壳(14)、第二固定壳(15)、推把按钮(16)、移动柱(17)和滑动杆,所述第一推把(5)的内部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底部两端的外侧均与第二推把(6)滑动连接,所述扶手两端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扶手的外侧且位于两个第一推把(5)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壳(15),所述第二固定壳(15)的顶部螺钉连接有第一固定壳(14),所述第二固定壳(15)和第一固定壳(14)一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把按钮(16),所述推把按钮(16)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倾斜通槽,所述倾斜通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柱(17),且所述移动柱(17)与第二固定壳(15)之间、移动柱(17)与第一固定壳(14)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柱(17)的外侧与滑动杆固定;所述推把按钮(16)的内部且位于两个倾斜通槽之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推把按钮(16)的内部且位于限位槽的底部还开设有第一位移槽(49)和第二位移槽(50),所述第二位移槽(50)位于第一位移槽(49)的一侧,所述第二位移槽(50)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位移槽(49)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位移槽(4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柱(51),所述第一卡柱(51)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卡柱(52),所述第二卡柱(52)与第二固定壳(15)之间、第二卡柱(52)与第二位移槽(50)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扶手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推把(6)的内侧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动块(37)、限位卡块(38)、装配柱(47)和限位架(48),所述滑动块(37)的外侧与扶手固定,所述滑动块(3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卡块(38),且所述限位卡块(38)的底端与扶手之间、所述限位卡块(38)的底端与第二推把(6)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块(38)的内侧开设有斜向通槽,所述滑动块(37)远离推杆解锁按键(11)一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架(48),所述限位架(48)的一端与滑动杆固定,所述限位架(48)的内侧且与斜向通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装配柱(47),且所述装配柱(47)与移动槽(46)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兜换向可折叠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固定杆(2)、连接壳(19)、第一接头(20)和第三接头(24),所述靠背固定杆(2)两端底
部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一接头(20),所述第一接头(20)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壳(19),所述第三接头(24)的一端与座兜(4)固定,所述第三接头(24)的外侧与第一接头(20)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贝蒂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