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模块式建筑节点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式建筑连接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层模块式建筑节点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体系趋于工业化和装配化这是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早期的模块式建筑以传统的集装箱建筑为主,将海运集装箱直接进行现场的拼装,快速搭建成临时建筑,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的临时办公及住宅以及震后的改善临时住宅等。
[0003]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模块式建筑具有的装配率高、可拆卸、建造周期短、施工过程节约人力等特点,使其在国内外运用越来越流行。
[0004]在模块式建筑的连接方面仍存在以下不足:模块间连接节点的稳定性能较差;模块之间的连接缺乏整体性;抗震性能不好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模块式建筑的连接方面存在的稳定性差、缺乏整体性以及抗震性能不好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层模块式建筑节点连接组件。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层模块式建筑节点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下层模块的下层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模块式建筑节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下层模块(1)的下层方形钢管柱(1.1)与上层模块(2)的上层方形钢管柱(2.1)之间的柱内连接构件(3),以及设置于下层模块(1)的下层模块钢梁(1.2)与上层模块(2)的上层模块钢梁(2.2)之间的柱外连接钢板(4);所述柱内连接构件(3)包括纵向连接板(3.1)、呈直角U型结构的主连接板(3.3)以及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板(3.1)中部和主连接板(3.3)的底板中部之间的横向连接板(3.2);每个下层方形钢管柱(1.1)与相对的上层方形钢管柱(2.1)同时对应一个柱内连接构件(3),每个柱内连接构件(3)的主连接板(3.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相应的上层方形钢管柱(2.1)和下层方形钢管柱(1.1)内壁间隙配合,每个柱内连接构件(3)的纵向连接板(3.1)与主连接板(3.3)的底板形成的下部间隙卡设于相邻两个下层方形钢管柱(1.1)管壁顶部,每个柱内连接构件(3)的纵向连接板(3.1)与主连接板(3.3)的底板形成的上部间隙卡设于相邻两个上层方形钢管柱(2.1)管壁底部;每个柱外连接钢板(4)均夹持于下层模块(1)相邻两个下层模块钢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朋,李兵兵,王太宁,王玉良,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