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95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顶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其通过将各结构部件分解成规则的基层材料,对各基层材料进行拼接,解决了基层强度不够、面层受力易变形的问题,确保结构稳定、平整度满足、阴阳角方正,保证了在满足安装稳定性、牢固程度、精密度前提下,达到安全性高的技术要求;包括四组第一梯形铝板、第一折边铝板、第二梯形铝板、第二折边铝板、第一拼装铝条、第二拼装铝条、第三拼装铝条、第一外板、第二外板、装饰铝条、连接角码和燕尾螺丝钉,四组第一梯形铝板依次对角拼接,相邻两组第一梯形铝板之间通过一组连接角码紧固连接,第一梯形铝板整体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顶面钢架基层上。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顶面钢架基层上。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顶面钢架基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吊顶结构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藻井式吊顶我国古建筑室内顶部最高级的装修形式。现代则是指室内顶面具有凹凸布局而错落有致的吊顶形式,也叫多级吊顶或层级吊顶。由于适用于较高的楼层空间,酒店大堂、会议中心、宴会厅等部分的吊顶多采用此种吊顶形式。目前仿古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已常见于各类室内装饰空间中,而藻井式吊顶则是仿古顶面造型的鲜明代表,普通的藻井式造型吊顶规格统一,尺寸常规,施工简单。然而,与普通的藻井式造型吊顶不同,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则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结构体系复杂、质量重、跨度大、市场无对应的龙骨结构及配件结构、加工定位困难、安装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将各结构部件分解成规则的基层材料,对各基层材料进行拼接,解决了基层强度不够、面层受力易变形的问题,确保结构稳定、平整度满足、阴阳角方正,保证了在满足安装稳定性、牢固程度、精密度前提下,达到安全性高的技术要求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
[0004]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包括四组第一梯形铝板、第一折边铝板、第二梯形铝板、第二折边铝板、第一拼装铝条、第二拼装铝条、第三拼装铝条、第一外板、第二外板、装饰铝条、连接角码和燕尾螺丝钉,四组所述第一梯形铝板依次对角拼接,所述相邻两组第一梯形铝板之间通过一组连接角码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梯形铝板整体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顶面钢架基层上,所述第一折边铝板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第一梯形铝板底端,所述第二梯形铝板固定安装在各组连接角码上,所述第二梯形铝板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与顶面钢架基层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折边铝板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第二梯形铝板上,所述第一拼装铝条与第二拼装铝条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拼装铝条与第三拼装铝条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拼装铝条与燕尾螺丝钉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紧固连接,所述第三拼装铝条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与第二梯形铝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外板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固定安装在第一梯形铝板上,所述第二外板与第一外板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紧固连接,所述装饰铝条与第二外板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紧固连接。
[0005]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连接角码双边开孔,两个孔距20mm。
[0006]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第一梯形铝板长边2910mm短边1850mm,四周折边20mm。
[0007]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第二梯形铝板长边1847mm短边
1470mm,四周外翻折边20mm。
[0008]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第二折边铝板四周设置有L型翻边,L型翻边尺寸为20mm+15mm。
[0009]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第一拼装铝条设置为L型,所述第一拼装铝条竖向边120mm,翻边20mm,横向边110mm。
[0010]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第二拼装铝条设置为L型,所述第二拼装铝条竖向边60mm,翻边20mm,横向边90mm。
[0011]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所述第三拼装铝条设置为U型,所述第三拼装铝条竖向长边60mm,翻边20mm,竖向短边20mm,横向边60m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依次将四块第一梯形铝板对角拼接固定安装完成,将第一梯形铝板用连接角码连接,并用燕尾螺丝钉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之后将第一折边铝板与第一梯形铝板通过燕尾螺丝钉连接,并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依次将四块第一折边铝板对角拼接固定安装完成,然后将第二梯形铝板与连接角码连接,并用燕尾螺丝钉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依次将四块第二梯形铝板对角拼接固定安装完成,将第二折边铝板与第二梯形铝板通过燕尾螺丝钉连接,并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依次将四块第二折边铝板对角拼接安装完成,将第一拼装铝条与第二拼装铝条用燕尾螺丝钉连接,再将第二拼装铝条与第三拼装铝条用燕尾螺丝钉连接,形成组合套装,依次拼接好4个面的第一拼装铝条、第二拼装铝条、第三拼装铝条,将组合套装第一拼装铝条一边与第一折边铝板用燕尾螺丝钉连接,再将组合套装第三拼装铝条一边与第二梯形铝板用燕尾螺丝钉连接,将第一拼装铝条、第二拼装铝条、第三拼装铝条组合套装拼接,固定安装完成,并固定于顶面钢架基层上,将第一外板与第一梯形铝板通过燕尾螺丝钉连接,并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依次将四块第一外板对角拼接固定安装完成,将第二外板与第一外板通过燕尾螺丝钉连接,并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依次将四块第二外板对角拼接固定安装完成,将装饰铝条与第二外板通过燕尾螺丝钉连接,并固定在顶面钢架基层上,依次将四块装饰铝条对角拼接固定安装完成即可,通过将各结构部件分解成规则的基层材料,对各基层材料进行拼接,解决了基层强度不够、面层受力易变形的问题,确保结构稳定、平整度满足、阴阳角方正,保证了在满足安装稳定性、牢固程度、精密度前提下,达到安全性高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第一梯形铝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各铝板与拼装铝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外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连接角码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燕尾螺丝钉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1、第一梯形铝板;2、第一折边铝板;3、第二梯形铝板;4、第二折边铝板;5、第一拼装铝条;6、第二拼装铝条;7、第三拼装铝条;8、第一外板;9、第二外板;10、装饰
铝条;11、连接角码;12、燕尾螺丝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包括四组第一梯形铝板1、第一折边铝板2、第二梯形铝板3、第二折边铝板4、第一拼装铝条5、第二拼装铝条6、第三拼装铝条7、第一外板8、第二外板9、装饰铝条10、连接角码11和燕尾螺丝钉12,四组第一梯形铝板1依次对角拼接,相邻两组第一梯形铝板1之间通过一组连接角码11紧固连接,第一梯形铝板1整体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顶面钢架基层上,第一折边铝板2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第一梯形铝板1底端,第二梯形铝板3固定安装在各组连接角码11上,第二梯形铝板3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与顶面钢架基层紧固连接,第二折边铝板4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第二梯形铝板3上,第一拼装铝条5与第二拼装铝条6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紧固连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规格藻井式造型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组第一梯形铝板(1)、第一折边铝板(2)、第二梯形铝板(3)、第二折边铝板(4)、第一拼装铝条(5)、第二拼装铝条(6)、第三拼装铝条(7)、第一外板(8)、第二外板(9)、装饰铝条(10)、连接角码(11)和燕尾螺丝钉(12),四组所述第一梯形铝板(1)依次对角拼接,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梯形铝板(1)之间通过一组连接角码(11)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梯形铝板(1)整体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顶面钢架基层上,所述第一折边铝板(2)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第一梯形铝板(1)底端,所述第二梯形铝板(3)固定安装在各组连接角码(11)上,所述第二梯形铝板(3)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与顶面钢架基层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折边铝板(4)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第二梯形铝板(3)上,所述第一拼装铝条(5)与第二拼装铝条(6)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拼装铝条(6)与第三拼装铝条(7)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拼装铝条(5)与燕尾螺丝钉(12)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紧固连接,所述第三拼装铝条(7)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与第二梯形铝板(3)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外板(8)通过多组燕尾螺丝钉(12)固定安装在第一梯形铝板(1)上,所述第二外板(9)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环垚梁爱勇李林杰周燕李坤陆大猛常亚菲吉姗潘加杰谢秋波费章发赵靖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