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及监测预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80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依次包括保护膜层、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层及背部衬层;保护膜层,为透明薄膜;温感示温块安装层,具有厚度,上排布有多排容置通孔,所述粘接层两侧具有粘胶;保护膜层粘接在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的表面,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的温感示温块安装在通孔处且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粘接层粘接在背衬层上,所述背衬层安装在需要测定的用电设备上。实用性提供的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用来放置于温感示温块,该温感材料与市面上区别在于其主体部分小巧,携带方便,成本较低,可大量采购,全面铺开使用,其安装的地点紧贴设备的导体触头上或容易过热的连接位置,其不存在光偏差效应,示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及监测预警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监控
,具体提供了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及监测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气火灾在当下生活中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用电设备、电气线路、接地电弧、雷击、静电等电的热效应导致电气设备内部、电气线路、周边可燃物起火继而引发火灾。该类火灾有五类特点:1.隐蔽性强,由于电气故障多发生在电气设备内部或交叉部位,电气起火最初不易被觉察,隐蔽性强,通常火灾已经形成并发展成明火后才被发现,但此时火势已较大,只能采取扑救等工作。2.随机性大,我国地广人多,居民、企业等用电范围广,低压供、配电网络错综复杂,电气设备布置分散、覆盖面广,因此电气火灾隐患位置很难进行提前预测。3.燃烧速度快,电缆着火时,由于短路或过流等故障导致电线温度较高,火焰沿电线燃烧的速度加快,另外借助可能存在的其它助燃物质,其燃烧速度无法估计。4.扑救困难,电线或电气设备着火时一般是在其内部,不易发现起火点,且不能用水来扑救,所以一旦线路处于带电状态下发生火情时扑救工作尤为困难。5.危害性大,电气火灾的发生,通常不仅会单纯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而且还将殃及电力设备分布路径上的周遍设施,甚至会引发其他重要用电设备的断电,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为此带来的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故对电气设备进行温度实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当下,我们常采用的温度监测方式是在设备内部加装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热辐射成像的方式监测设备运行温度,一旦超出预先设定好的阈值或突发温度变量超过额定区间,则配合报警单元实现报警。该种测量方式存在以下几类缺点:1.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受限于东北地区季节温差较大,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影响其测量精度。2.对于光亮的金属表面测温读数影响较大,示温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大幅偏差。3.成套热传感器系统相对体积较大,需要预留出足够大的安装空间,对于紧凑型电气设备的温度监测不受用。4.目前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报警装置,只能传输监测的温度信息,告警信息不精确。无法真正实现配合断路器完成故障切除的后续操作,具体现场情况还需以运维人员实际现场勘查为准。
[0003]综合上述几点,十分有必要研制出一种轻巧便捷,精度高,成本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且示温准确的设备。进一步保障设备正常稳定运行,提前监测设备非正常运行趋势,提前示警,保证缺陷消除的及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保护膜层、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层及背部衬层;所述的保护膜层未透明薄膜,所述的温感示温块安装层具有厚度,矩阵排布有多排容置通孔,所述粘接层两侧具有粘胶;保护膜层粘接在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的表面,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的温感示温块安装在通孔处且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粘接层粘接在背衬层上,所述背衬层安装
在需要测定的用电设备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温感示温块为胶囊状设计。
[0006]为了与上述承载装置配套使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通孔,该进气通孔位于上述任一所述的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上方;壳体内嵌入式设置有气体传感器、信号采集器、微型处理器、蜂鸣器;温感示温块遇到热分解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壳体内,气体传感器将采集的气体信号传输给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将信号传输给微型处理器,微型处理器控制蜂鸣器动作形成报警。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灯模块,所述显示灯模块与微型处理器电连接;微型处理器9接收到异常信息后控制显示灯模块20由原正常运行绿色显示状态转至红色显示状态。
[0008]进一步的,该进气孔处设置有过滤组件,壳体22底部设有进气孔13,防火热分解标签主体部分产生的气体成分将通过进气孔13,经过过滤组件12的过滤后筛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及粉尘进入到气体传感器11中,进一步保护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内部器件的稳定性。
[0009]进一步的,壳体上下分设有固定片,数量4枚,配合螺丝起到固定作用。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的电力来源取自外部电路接入,内部设置转换电路保证壳体内各个用电模块可得到匹配电源。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上方具有散热孔,该散热孔处设有散热风机模块。
[0012]本实用性提供的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用来放置于温感示温块,该温感材料与市面上主体部分小巧,携带方便,成本较低,可大量采购,全面铺开使用,其安装的地点紧贴设备的导体触头上或容易过热的连接位置,其不存在光偏差效应,示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
[0013]配套的气体监测报警部分可以进一步提升预警效果,实现信息的智能化。通过对防火热分解标签主体分解产生的特殊气体进行采样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配智能控制终端可以在发现隐患的第一时间切除故障,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起到保护人身及设备财产安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结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电气设备监测预警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保护膜层、2温感示温块安装层、3粘接层、4背部衬层、5温感胶囊、6、显示灯模块、7壳体、8散热风区、9微型处理器、10信号采集器、11气体传感器、12过滤组件、13进气孔、14电源模块、15蜂鸣器、16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参考图1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保护膜层、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层及背部衬层;
[0019]所述的保护膜层未透明薄膜,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物理划痕等创伤性损伤。该材料在高温状态下材料表面密实性降低可透
过气体。
[0020]所述的温感示温块安装层具有厚度,矩阵排布有多排容置通孔,所述粘接层两侧具有粘胶;保护膜层粘接在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的表面,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的温感示温块安装在通孔处且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粘接层粘接在背衬层上,所述背衬层安装在需要测定的用电设备上。
[0021]所述的温感示温块为胶囊状设计简称温感胶囊,材料可以选择市售的感温变色材料制成。微型温感胶囊由芯材及壁材经混合制备而成。可在50~90℃区间实现有效示温。当温度超过100度则会分解释放烟气。表面壁材为温感材料制成,高温下可融化,内部芯材采用市售遇高温分解气体的材料制成。
[0022]以上为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的结构成分,为多种膜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使用时紧密贴合至新旧电气面板、开关柜、电缆接头和终端等任何电气设备上。放入温感胶囊后,当接触点发生过热现象,热量通过扩散及渗透效果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保护膜层、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层及背部衬层;保护膜层,为透明薄膜;温感示温块安装层,具有厚度,上排布有多排容置通孔,所述粘接层两侧具有粘胶;保护膜层粘接在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的表面,温感示温块安装层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的温感示温块安装在通孔处且粘接在粘接层上,所述粘接层粘接在背衬层上,所述背衬层安装在需要测定的用电设备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感示温块为胶囊状设计。3.一种电气设备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通孔,该进气通孔位于上述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的温感示温块承载装置上方;壳体内嵌入式设置有气体传感器、信号采集器、微型处理器、蜂鸣器;温感示温块遇到热分解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壳体内,气体传感器将采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娜杨长龙赵龙夏荣臻吴冲高鹏吕鑫刘健张冬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