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72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其包括:发泡枕芯基体和透气支撑组件,所述透气支撑组件设置在发泡枕芯基体中,所述透气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第三空心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从后向前间隔分布在发泡枕芯基体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之间,所述第一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一管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弹性好,使用舒适,加强了实际使用时的透气效果。实际使用时的透气效果。实际使用时的透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枕芯
,尤其涉及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枕头通常包括枕芯及枕套,通过枕芯填充在枕套中,睡眠时进行人体头部和颈部的弹性支撑。因此,提升枕芯的性能,对提升人体睡眠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003]合格的枕头,应该能够紧贴人体的头部和颈部,对头部和颈部都能进行良好的支撑。实际上,在枕头紧贴人体头部和颈部的同时,为了提升舒适性,避免闷热出汗的问题,还需要枕头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0004]为了提升枕头的透气性,可以在枕芯上打孔,利用通气孔提升枕芯中气体的流动性,从而减少闷热出汗的问题。然而,由于枕芯的弹性,在头部和颈部压迫枕芯时,会导致枕芯的弹性形变,使得通气孔容易被挤压变形而堵塞,影响了实际的透气效果,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进行立体透气,加强实际使用时的透气效果。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包括:发泡枕芯基体和透气支撑组件,所述透气支撑组件设置在发泡枕芯基体中,所述透气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第三空心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从后向前间隔分布在发泡枕芯基体中,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分别沿发泡枕芯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之间,所述第一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一管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管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三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三管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三气孔。
[0008]其中,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内凹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弧面凹槽。
[0009]其中,所述第二空心管位于弧面凹槽最底部的正下方。
[0010]其中,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后部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面凸筋,所述第一空心管位于第一弧面凸筋的下方,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前部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面凸筋,所述第三空心管位于第二弧面凸筋的下方。
[00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为硅胶软管。
[0012]其中,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采用柔性发泡聚氨酯枕芯结构。
[0013]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与第三空心管分别采用硬质塑料管。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发泡枕芯基体受到压迫时,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的强度高,并不会变形,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受到垂直方向的压力,变形比较轻微,而且即使变形也不会堵塞,确保了透气效果,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之一的一端或者两端被枕套堵塞时,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分流,进一步加强了实际使用时的透气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透气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图1~图3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的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包括:发泡枕芯基体1和透气支撑组件2,所述透气支撑组件2设置在发泡枕芯基体1中,进行透气效果的加强。所述发泡枕芯基体1采用柔性发泡聚氨酯枕芯结构,弹性好,柔软舒适。将透气支撑组件2放置在发泡枕芯基体1的成型模具中,进行发泡枕芯基体1的发泡成型,同时,实现透气支撑组件2在发泡枕芯基体1中的固定。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空心管21、第二空心管22、第三空心管23、第一连接管27和第二连接管28,所述第一空心管21、第二空心管22和第三空心管23沿发泡枕芯基体1宽度方向从后向前间隔分布在发泡枕芯基体1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空心管21、第二空心管22和第三空心管23分别沿发泡枕芯基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管21、第二空心管22与第三空心管23分别采用硬质塑料管,不会因头部和颈部的压迫而变形堵塞。
[0021]为了提升发泡枕芯基体1的透气性,所述第一空心管21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管接头24,所述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一管接头24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11,提升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的透气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后部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面凸筋16,可以进行颈部的支持。所述第一空心管21位于第一弧面凸筋16的下方,加强颈部透气效果。
[0022]在所述第二空心管22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管接头25,所述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管接头25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气孔12,提升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的透气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内凹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弧面凹槽14,进行头部的支撑。所述第二空心管22位于弧面凹槽14最底部的正下方,提升头部的透气性。
[0023]在所述第三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管接头26,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三管接头26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三气孔13,提升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的透气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泡枕芯基体1顶面前部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面凸筋15,可以进行颈部的支撑。所述第三空心管23位于第二弧面凸筋15的下方,提升颈
部的透气性。如图1所示,第一弧面凸筋16和第二弧面凸筋15的高度不同,第二弧面凸筋15较高,方便人们选择更适合自己颈部的支撑高度。
[0024]将所述第一连接管27沿发泡枕芯基体1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一空心管21和第二空心管2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28沿发泡枕芯基体1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二空心管22和第三空心管23之间,第一空心管21、第二空心管22和第三空心管23之一的一端或者两端被枕套堵塞时,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27和第二连接管28进行分流,进一步加强了实际使用时的透气效果。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27和第二连接管28分别为硅胶软管,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发泡枕芯基体1在宽度方向的弯曲,确保人体头部和颈部压迫发泡枕芯基体1时的舒适性。
[0026]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加强的枕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泡枕芯基体和透气支撑组件,所述透气支撑组件设置在发泡枕芯基体中,所述透气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第三空心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从后向前间隔分布在发泡枕芯基体中,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分别沿发泡枕芯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沿发泡枕芯基体宽度方向连通在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之间,所述第一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一管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第二管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三空心管上部间隔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三管接头,所述发泡枕芯基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仁林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顾乐仕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