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49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1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散热结构,所述灯板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所述第一控制层设置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控制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具有冷却液滴;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一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移动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下方,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二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离开所述发光单元的下方。本申请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对mini LED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局部热量进行快速降温。进行快速降温。进行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miniLED的灯珠的分区设计越来越多,LED灯珠、芯片的数量也变得更多,高亮度分区处的mini LED灯珠功率大、亮度高,发热严重,将会使显示面板局部变热,引起显示面板产生色偏。
[0003]而目前通常采用在灯珠处增加散热风扇或增加散热孔,以及在灯珠表面进行散热结构的设计来对灯珠进行散热,但是这些散热方式都为被动式散热,无法排出LED芯片局部位置或单个mini LED发光单元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高密度热量,同时固定结构的散热方式也无法对mini LED这种发热不均匀的结构进行局部针对性的快速降温。
[0004]因此,如何能够对mini LED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局部热量进行快速降温,成为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对mini LED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局部热量进行快速降温。
[000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散热结构,所述灯板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灯板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所述第一控制层设置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控制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具有冷却液滴;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一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移动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下方,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二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离开所述发光单元的下方。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疏水层和第一控制电极层,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依次堆叠的基板、第二控制电极层和第二疏水层,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控制电极,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位置对应;且当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压差时,所述第一疏水层和所述第二疏水层对应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位置均具有亲水性,当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形成零电压差时,所述第一疏水层和所述第二疏水层对应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位置均具有疏水性。
[0008]可选的,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低温冷却液储存区、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和冷却装置,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和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的不同侧,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所述冷却装置之间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控制所述高温冷却储存区的冷却液向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流动;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
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均与每行或列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由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内,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内,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的正投影。
[0010]可选的,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和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多个第三电极,多个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呈L型排布。
[0011]可选的,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和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对置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多个第三电极,多个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呈直线排布。
[0012]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和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均具有所述冷却液滴;当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由第一发热条件到达第二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与满足第二发热条件的所述发光单元下方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零,与其相邻的多个由第一方向向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在相同间隔时间内具有电压差。
[0013]可选的,仅在满足第一发热条件的所述发光单元下方具有所述冷却液滴;当所述发光单元由第一发热条件到达第二发热条件时,多个由第二发热条件的所述发光单元位置处向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在相同间隔时间内具有电压差。
[0014]可选的,多个相邻设置的所述发光单元组成一个发光区域,每个发光区域与其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之间均具有冷却液滴,所述冷却液滴的面积与所述发光区域的面积相同;当一个所述发光区域由第一发热条件到达第二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与达到第二发热条件的所述发光区域下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零,且与其相邻的多个由第一方向向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发光区域下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在相同间隔时间内具有电压差。
[0015]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的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的一侧。
[0016]本申请通过在灯板下方设置散热结构,利用散热结构的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控制位于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之间的冷却液滴进行移动,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一发热条件时,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控制冷却液滴移动至发光单元的下方,此时,冷却液滴会吸收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并将发光单元的温度降低至第二发热条件,当发光单元满足第二发热条件时,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离开发光单元的下方,并由冷却液滴带走热量,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高发热量的发光单元下冷却液滴的停留或补充以对发光单元进行散热,这样能够控制背光的温度均一性,防止背光局部过热,能够对mini LED
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局部热量进行快速降温。
附图说明
[0017]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地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背光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背光模组中散热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背光模组中散热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背光模组中散热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背光模组中散热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背光模组中散热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散热结构工作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工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散热结构,所述灯板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单元,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灯板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所述第一控制层设置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控制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具有冷却液滴;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一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移动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下方,当所述发光单元满足第二发热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离开所述发光单元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层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疏水层和第一控制电极层,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依次堆叠的基板、第二控制电极层和第二疏水层,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控制电极,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位置对应;且当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压差时,所述第一疏水层和所述第二疏水层对应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位置均具有亲水性,当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之间形成零电压差时,所述第一疏水层和所述第二疏水层对应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位置均具有疏水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低温冷却液储存区、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和冷却装置,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和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的不同侧,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所述冷却装置之间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控制所述高温冷却储存区的冷却液向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流动;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均与每行或列的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低温冷却液储存区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高温冷却液储存区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层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层控制所述冷却液滴由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极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光平康报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