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524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遍历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进行权重分布,获取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根据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和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训练指标评价模型,采集获取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输入指标评价模型,输出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可视化显示,解决建筑数据调取不灵活,数据调用失败的规避策略不完整,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低技术问题,实现依照底层数据类型,限定取用建筑数据类型,丰富建筑数据调取方式,最大限度规避了数据调用失败,提升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技术效果。术效果。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图纸从2D电子图纸、3D的可视化建筑结构模型,使得建筑数据应用更加多元化,建筑数据主要涵盖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数据,多元化的数据为建筑建模数据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0003]常见的,数据平台通常采用Hadoop(大量数据的分布式处理软件框架)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到分布式存储节点上去,搭建多元指标的计算环境,对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挖掘、信息的聚集,但接口程序调取不灵活,数据调用失败的规避策略(一般就是重试,固定的时间间隔重试一次)不完整,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低。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建筑数据的调取不灵活,数据调用失败的规避策略不完整,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数据的调取不灵活,数据调用失败的规避策略不完整,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7]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其中,所述BIM建模基本信息包括物联网传感信息、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建筑结构模型和资源结构模型;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其中,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包括底层评价因子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表征可直接采集的预设数据;遍历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进行权重分布,获取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根据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和所述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训练指标评价模型;根据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遍历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所述环境结构模型参数、所述建筑结构模型和所述资源结构模型进行采集,获取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输入所述指标评价模型,输出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将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在BIM模型中进行可视化显示。
[0008]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基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其中,所述BIM建模基本信息包括物联网传感信息、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建筑结构模型和资源结构模型;关联度分析模块,用于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其中,所述指
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包括底层评价因子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表征可直接采集的预设数据;权重分布模块,用于遍历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进行权重分布,获取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模型训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和所述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训练指标评价模型;特征值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遍历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所述环境结构模型参数、所述建筑结构模型和所述资源结构模型进行采集,获取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指标评价模块,用于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输入所述指标评价模型,输出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可视化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在BIM模型中进行可视化显示。
[0009]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采用了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遍历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进行权重分布,获取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根据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和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训练指标评价模型;根据底层评价因子集,遍历物联网传感信息、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建筑结构模型和资源结构模型进行采集,获取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将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输入指标评价模型,输出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将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在BIM模型中进行可视化显示,实现了依照底层数据类型,限定取用建筑数据类型,丰富建筑数据的调取方式,最大限度规避了数据调用失败,提升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0010]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中获取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中生成第一层级因子评价模块可能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系统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基本信息获取模块100,关联度分析模块200,权重分布模块300,模型训练模块400,特征值采集模块500,指标评价模块600,可视化显示模块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建筑数据的调取不灵活,数据调用失败的规避策略不完整,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依照底层数据类型,限定取用建筑数据类型,丰富建筑数据的调取方式,最大限度规避了数据调用失败,提升处理建筑数据处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0014]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
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S10: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其中,所述BIM建模基本信息包括物联网传感信息、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建筑结构模型和资源结构模型;具体而言,所述BIM建模基本信息包括物联网传感信息、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建筑结构模型和资源结构模型,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风速等,所述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即建筑所在环境结构特征(可以是排风参数、补光参数、加湿参数、卷帘机参数等相关系统控制参数),所述建筑结构模型即目标建筑的结构特征(可以是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相关结构特征),所述资源结构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电力设备和线路分布信息、燃气设备和管道分布信息、水力设备和管道分布信息、周边商圈分布信息、周边交通分布信息、周边教育资源分布信息,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数据基础。
[0016]S20: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其中,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包括底层评价因子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表征可直接采集的预设数据;步骤S20包括步骤:S21:根据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所述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建模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BIM建模基本信息,其中,所述BIM建模基本信息包括物联网传感信息、环境结构模型参数、建筑结构模型和资源结构模型;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其中,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包括底层评价因子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表征可直接采集的预设数据;遍历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进行权重分布,获取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根据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和所述多层级权重分布结果,训练指标评价模型;根据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遍历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所述环境结构模型参数、所述建筑结构模型和所述资源结构模型进行采集,获取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特征值输入所述指标评价模型,输出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将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估结果在BIM模型中进行可视化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BIM可视化指标进行多级关联度分析,获取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其中,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包括底层评价因子集,所述底层评价因子集表征可直接采集的预设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所述环境结构模型参数、所述建筑结构模型和所述资源结构模型,获取预设数据集合;对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进行一级关联度分析,获取一级指标评价因子集;遍历所述一级指标评价因子集,判断是否属于所述预设数据集合;对不属于所述预设数据集合的一级指标评价因子进行二级关联度分析,获取二级指标评价因子集;直到所述不属于所述预设数据集合N级指标评价因子为零,获取所述一级指标评价因子集、所述二级指标评价因子集直到N级指标评价因子集;根据所述一级指标评价因子集、所述二级指标评价因子集直到所述N级指标评价因子集,构建所述指标评价因子分布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进行一级关联度分析,获取一级指标评价因子集,包括:以所述物联网传感信息、所述环境结构模型参数、所述建筑结构模型和所述资源结构模型筛选场景参数,采集BIM可视化指标评价记录数据;根据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价记录数据,提取第i准评价因子;对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进行支持度分析,获取第i准评价因子支持度,其中,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支持度为第i准评价因子的记录条数与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价记录数据总条数之比;对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第i评价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获取第i准评价因子关联度;当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支持度满足支持度阈值,且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关联度满足关联度阈值,将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设为第i评价因子,添加进所述一级指标评价因子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第i评价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获取第i准评价因子关联度,包括:根据所述第i准评价因子第i评价因子,从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价记录数据,筛选第i基准序列;
根据所述BIM可视化指标评价记录数据,生成第i基准序列和第i比对序列;对所述第i基准序列和所述第i比对序列进行无量纲调整,生成第i基准序列处理结果和第i比对序列处理结果;获取关联系数评价公式:获取关联系数评价公式:获取关联系数评价公式:其中表征第i基准序列处理结果的第k个指标评价记录值,表征第i比对序列处理结果的第k个因子特征值记录数据,和一一对应,p表征分辨系数,表征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