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514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型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在风机的机壳上设计预留包覆结构,形成预留包覆空间;在风机机壳的外侧焊接布设包覆钩钉,嵌入布设穿孔板层;在穿孔板层外侧填充形成吸音棉层和固定保温层护板;采用上下机壳分别双层包覆的结构,不影响风机叶轮的安装工作,同时在为风机叶轮的后期维修工作降低拆除面积,不会造成主体包覆结构的破坏,适应于大型风机的安装包覆、维修需求;同时双层蜗壳板的结构设计,形成空气层和吸音层,以便吸收从叶轮甩出的不均匀气流的脉冲力和壳内湍流脉动力,进而有效降低风机机壳内产生的旋转噪音与旋涡噪音。噪音。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风机机壳包覆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噪声。按噪声产生的机理,风机噪声包括气动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其中,风机中的气动噪音主要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两种。旋转噪声就是叶轮转动时形成的周向不均匀气流与蜗舌(特别是风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噪声。主要的声源部位是蜗壳和叶片与风舌。涡流噪音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气流在物体表面上形成的紊乱附面层,附面层内气流紊乱的压力脉动作用在物体表面所产生的噪声。湍流附面层发展越厚,所产生的噪音也越强。叶片尾缘涡的脱落会引起升力的脉动而产生噪声。当离开叶片尾缘的涡流被后面的障碍物(如支撑杆、静叶等)所撞击,产生的噪声会更大。气动噪声是风机转动时产生的,是风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一旦风机模型确定了,噪音一般也就定了,很难消除。
[0003]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对风机噪声要求严格的场合,通常会采用在进、排气口处设计和安装消声器,使风机进、排气口处的声辐射噪声减少至最小,或者在噪声源周围使用设计得当的隔声罩,使声源密闭,防止或减少噪声源向外传播。但是两种消声隔音方式偏向适用于小型风机,对于大机号风机,消音器仅针对于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消声范围局限性较大;隔音罩设计尺寸型号太大,虽能满足范围内消声隔音,但其成本过高,同时如果隔声罩尺寸太小,隔音罩内空气不流动,不利于电机散热,会缩短电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对于大型风机消声器和隔音罩存在的消声局限性较大,成本较大,不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A,在风机的下机壳上设计下预留包覆结构,形成下预留包覆空间;所述下预留包覆结构包括下筋板层和下固定板条组;所述下筋板层设置在风机下机壳的外侧,所述下固定板条组设置环绕设置在风机下机壳外侧;步骤B,在风机下机壳的外侧焊接布设包覆钩钉;步骤C,在风机下机壳的下筋板层间嵌入布设穿孔板,并将包覆钩钉穿出穿孔板,形成下穿孔板层;步骤D,在下穿孔板层外侧铺设吸音棉,并用包覆钩钉固定;形成下吸音棉层;步骤E,制作下保温层护板,包覆设置在下吸音棉层的外侧,通过下固定板条组与风机下机壳包覆固定;
步骤F,重复步骤A

E,对风机的上机壳进行包覆加工;步骤G,安装包覆完成的风机上机壳和风机下机壳,对风机上下机壳中分处包覆固定。
[0006]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采用上下机壳分别双层包覆的结构,不影响风机叶轮的安装工作,同时在为风机叶轮的后期维修工作降低拆除面积,不会造成主体包覆结构的破坏,适应于大型风机的安装包覆、维修需求;同时双层蜗壳板的结构设计,形成空气层和吸音层,以便吸收从叶轮甩出的不均匀气流的脉冲力和壳内湍流脉动力,进而有效降低风机机壳内产生的旋转噪音与旋涡噪音。同时下筋板层的设置,能有效减轻机壳内气流致使的风机机壳侧板的震动,防止机壳侧板变形。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下固定板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板条和底固定板条;所述底固定板条环绕设置于所述风机下机壳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板条环绕设置于所述风机下机壳的上部,所述第一固定板条与所述底固定板条之间形成下预留包覆空间。
[0008]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下固定板板条组为下保温层护板的安装连接提供固定基础,在不影响风机叶轮安装的状态下完成风机下机壳的包覆工作,保证包覆加工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包覆钩钉依次包括固定部、贯穿部和尖端部;所述固定部焊接固定连接风机下机壳;所述贯穿部贯穿连接吸音棉;所述尖端部嵌入连接吸音棉。
[0010]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为适应风机体积大和表面积大的现状,通过包覆钩钉勾住吸音棉,可以更好的进行包覆施工,满足吸音棉的多层包覆固定需求,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0011]作为优选,步骤E,制作下保温层护板,包覆设置在下吸音棉层的外侧,通过下固定板条组与风机下机壳包覆固定的具体施工步骤包括:e1,切割薄铁板,形成下包覆侧板和下包覆蜗壳板;e2,将下包覆侧板边缘翻边处理形成翻折部;e3,将下包覆蜗壳板边缘压型处理形成褶皱部;并对下包覆蜗壳板卷制处理;e4,将下包覆侧板、下包覆蜗壳板和风机下机壳的搭接处用自攻螺钉固定;e5,将下包覆侧板的翻折部插入到下包覆蜗壳板的褶皱部中,并包覆固定。
[0012]作为优选,步骤e2中所述翻折部与所述下包覆侧板的翻折角度为90
°

[0013]作为优选,所述褶皱部为s型褶皱部,所述s型褶皱部与翻折部嵌合连接,所述s型褶皱部的外边缘包覆翻折部。
[0014]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保温层包覆的结构采用咬边结合的方式,可以降低包覆薄板的厚度,节省包覆材料,避免焊接连接容易致使焊穿破坏吸音棉层的风险。
[0015]作为优选,安装包覆完成的风机上机壳和风机下机壳,对风机上下机壳中分处包覆固定的具体加工步骤包括,g1,将包覆完成的风机下机壳与风机上机壳安装固定;g2,待风机安装固定好后,在风机上机壳与下机壳的中分连接面处,安装包覆钩钉,填塞吸音棉;g3,对填塞吸音棉的中分连接面处封堵薄铁板,并用自攻螺钉固定连接固定板条组,完成包覆加工。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还包括,在风机下机壳的出风口法兰处预先焊接螺母,再进
行吸音棉的铺设。
[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开让人孔门伸出包覆层,并在人孔门中填充吸音棉。
[0018]作为优选,所述吸音棉采用岩棉。
[00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采用上下机壳分别双层包覆的结构,不影响风机叶轮的安装工作,同时在为风机叶轮的后期维修工作降低拆除面积,不会造成主体包覆结构的破坏,适应于大型风机的安装包覆、维修需求;同时双层蜗壳板的结构设计,形成空气层和吸音层,以便吸收从叶轮甩出的不均匀气流的脉冲力和壳内湍流脉动力,进而有效降低风机机壳内产生的旋转噪音与旋涡噪音。同时下筋板层的设置,能有效减轻机壳内气流致使的风机机壳侧板的震动,防止机壳侧板变形。
[0020]同时,下固定板板条组为下保温层护板的安装连接提供固定基础,在不影响风机叶轮安装的状态下完成风机下机壳的包覆工作,保证包覆加工效率;通过包覆钩钉勾住吸音棉,可以更好的进行包覆施工,满足吸音棉的多层包覆固定需求,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0021]保温层护板包覆的结构的设计采用咬边结合的方式,可以降低包覆薄板的厚度,节省包覆材料,避免焊接连接容易致使焊穿破坏吸音棉层的风险。
[0022]当检修叶轮时,不用拆除主体包覆结构,而且主体包覆结构将过流部件全部覆盖,防止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设计预留包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A,在风机的下机壳上设计下预留包覆结构,形成下预留包覆空间;所述下预留包覆结构包括下筋板层和下固定板条组;所述下筋板层设置在风机下机壳的外侧,所述下固定板条组设置环绕设置在风机下机壳外侧;步骤B,在风机下机壳的外侧焊接布设包覆钩钉;步骤C,在风机下机壳的下筋板层间嵌入布设穿孔板,并将包覆钩钉穿出穿孔板,形成下穿孔板层;步骤D,在下穿孔板层外侧铺设吸音棉,并用包覆钩钉固定;形成下吸音棉层;步骤E,制作下保温层护板,包覆设置在下吸音棉层的外侧,通过下固定板条组与风机下机壳包覆固定;步骤F,重复步骤A

E,对风机的上机壳进行包覆加工;步骤G,安装包覆完成的风机上机壳和风机下机壳,对风机上下机壳中分处包覆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板条和底固定板条;所述底固定板条环绕设置于所述风机下机壳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板条环绕设置于所述风机下机壳的上部,所述第一固定板条与所述底固定板条之间形成下预留包覆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钩钉依次包括固定部、贯穿部和尖端部;所述固定部焊接固定连接风机下机壳;所述贯穿部贯穿连接吸音棉;所述尖端部嵌入连接吸音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过流部件包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制作下保温层护板,包覆设置在下吸音棉层的外侧,通过下固定板条组与风机下机壳包覆固定的具体施工步骤包括:e1,切割薄铁板,形成下包覆侧板和下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亭关丽喆沈建峰汪兴家杨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星派智造数字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