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512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包括外壳体、固定连接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套设在内壳体内的定子总成、套设在定子总成内的转子总成和固定连接在转子总成上的转轴,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槽部绕组冷却系统,所述槽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槽部绕组的冷却,所述定子总成两端均设置有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和端部绕组,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所述端部绕组的冷却,所述外壳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端和后盖端,所述后盖端上设置有智能风冷系统,所述转子总成、所述转轴和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分别与所述智能风冷系统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优化了冷却功率。优化了冷却功率。优化了冷却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驱动电机的温升对电机的性能及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使电机可靠运行,需要研究分析电机内部的温度场,合理设计电机的冷却结构。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中,槽部绕组产生的功率损耗被传导到定子叠片,然后传到冷却室被冷却水带走。与槽部绕组不同的是,端部绕组和定子叠片不直接接触。端部绕组产生的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到定子叠片,从而在端部绕组和冷却水之间产生更大的热阻。这就是端部绕组的温度高于槽部绕组的原因。另外,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工作在高扭矩、大功率等复杂工况条件下时,其温升问题更加突出,对电机的性能与寿命,以及车辆行驶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业。目前,有关电机温升及电机冷却系统已开展了广泛研究,但有关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的待解决难题,例如端部绕组温度过高的问题以及定子铁芯温升过高、不便于冷却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0003]因此,亟需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包括外壳体、固定连接在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套设在内壳体内的定子总成、套设在定子总成内的转子总成和固定连接在转子总成上的转轴,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槽部绕组冷却系统,所述槽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槽部绕组的冷却,所述定子总成两端均设置有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和端部绕组,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所述端部绕组的冷却,所述外壳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端和后盖端,所述后盖端上设置有智能风冷系统,所述转子总成、所述转轴和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分别与所述智能风冷系统对应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槽部绕组冷却系统包括绕设在所述内壳体靠近所述外壳体的一侧的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两端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所述冷却水道内设置有冷却液。
[0007]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定子总成两端的冷却扁铜管,所述端部绕组位于所述冷却扁铜管内侧,且与所述冷却扁铜管内侧壁抵接,所述冷却扁铜管内设置有冷却液。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扁铜管外侧壁上设置有导热灌封胶。
[0009]优选的,所述智能风冷系统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后盖端远离所述转子总成一侧的离合器壳体,所述离合器壳体外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冷却风扇叶片,所述
后盖端上开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冷却风扇叶片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转子总成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转子气流通道,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前盖端的一侧沿周向等间距有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转子气流通道与所述排气孔形成空气流通,所述离合器壳体内设置有智能控制件,所述智能控制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件包括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位于所述离合器壳体内,所述传动盘外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摩擦滑块,所述摩擦滑块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滑块和所述凹槽内壁抵接,所述摩擦滑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内壁滑动接触,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前盖端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离合器壳体内与所述传动盘同轴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端部绕组和所述冷却扁铜管与所述前盖端、所述后盖端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进风口、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定子总成两侧的两所述间隙通过所述转子气流通道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后盖端远离所述转子总成一侧固定连接有风冷壳体,所述离合器壳体和若干所述冷却风扇叶片位于所述风冷壳体内,所述风冷壳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3]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形状记忆合金螺旋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冷却水道为螺旋型水道。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通过设置槽部绕组冷却系统实现了对槽部绕组的有效冷却,通过设置端部绕组冷却系统解决了端部绕组温度过高的问题,定子铁芯温升过高、不便于冷却的弊端,通过设置智能风冷系统可以根据电机工作舱温度高低,实现风速的自动调节,不需要额外的控制,以适应电机的不同工况,提高冷却效果,优化冷却功率。本申请极大的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优化了冷却功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扁铜管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外壳体;2、内壳体;3、定子总成;4、转子总成;5、转轴;6、前盖端;7、后盖端;8、冷却水道;9、端部绕组;10、冷却扁铜管;11、导热灌封胶;12、离合器壳体;13、冷却风扇叶片;14、进风口;15、转子气流通道;16、排气孔;17、传动盘;18、弹簧;19、摩擦滑块;20、风冷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参考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包括外壳体1、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内的内壳体2、套设在内壳体2内的定子总成3、套设在定子总成3内的转子总成4和固定连接在转子总成4上的转轴5,内壳体2上设置有槽部绕组冷却系统,槽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槽部绕组的冷却,定子总成3两端均设置有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和端部绕组9,端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端部绕组9的冷却,外壳体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端6和后盖端7,后盖端7上设置有智能风冷系统,转子总成4、转轴5和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分别与智能风冷系统对应设置。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槽部绕组冷却系统包括绕设在内壳体2靠近外壳体1的一侧的冷却水道8,冷却水道8两端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冷却水道8内设置有冷却液。
[0026]在不同工况下可通过控制冷却液流速实现对槽部绕组的有效冷却。
[0027]进一步优化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包括外壳体(1)、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内的内壳体(2)、套设在内壳体(2)内的定子总成(3)、套设在定子总成(3)内的转子总成(4)和固定连接在转子总成(4)上的转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上设置有槽部绕组冷却系统,所述槽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槽部绕组的冷却,所述定子总成(3)两端均设置有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和端部绕组(9),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用于实现对所述端部绕组(9)的冷却,所述外壳体(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盖端(6)和后盖端(7),所述后盖端(7)上设置有智能风冷系统,所述转子总成(4)、所述转轴(5)和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分别与所述智能风冷系统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绕组冷却系统包括绕设在所述内壳体(2)靠近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的冷却水道(8),所述冷却水道(8)两端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所述冷却水道(8)内设置有冷却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绕组冷却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定子总成(3)两端的冷却扁铜管(10),所述端部绕组(9)位于所述冷却扁铜管(10)内侧,且与所述冷却扁铜管(10)内侧壁抵接,所述冷却扁铜管(10)内设置有冷却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扁铜管(10)外侧壁上设置有导热灌封胶(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风冷与水冷混合冷却驱动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风冷系统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后盖端(7)远离所述转子总成(4)一侧的离合器壳体(12),所述离合器壳体(12)外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冷却风扇叶片(13),所述后盖端(7)上开设有若干进风口(14),所述冷却风扇叶片(13)与所述进风口(14)对应设置,所述转子总成(4)上沿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玺吴行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