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487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路段、加深段、油管路段以及过河段;S1、根据实际路况来对基坑的开挖深度进行调整,通过钻机开挖,先用钻机开孔,确定开孔的位置,继续钻井并不断铺设井管直至预定深度,再下水泵进行排水;S2、对开挖的基坑先进行边坡的开挖,并对边坡的坡面进行修整,接下来对坡面进行支护;S3、在基坑底部的管沟两侧的侧壁内垂直设置钢管桩,定位后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将钢管桩放入钻出后的孔中,并通过注浆机进行注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实际路况分为正常路段、加深段、油管端以及过河段四种情况,根据四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基坑的实际深度进行调整,使基坑更加适应当前环境。使基坑更加适应当前环境。使基坑更加适应当前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基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管廊就是指“城市地下的市政管绻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种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多种管线集约化地铺设隧道空间中,并设有专门的人员出入口、管线出入口、检修口、吊装口及防灾监测监控等系统,形成一种新型的市政公用管线综合设施,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管廊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达到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国内外共识。
[0003]但是随着路段情况的不同需要对各种路段的基坑深度进行调整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深度一般都没有根据实际路段路况来对深度进行调节,且没有根据基坑所处路段的不同来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进行支护,在现代城市的施工中难以实现,而且单一的基坑深度与单一的支护结构无法够满足控制基坑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路段、加深段、油管路段以及过河段;
[0007]S1、根据实际路况来对基坑的开挖深度进行调整,通过钻机开挖,先用钻机开孔,确定开孔的位置,继续钻井并不断铺设井管直至预定深度,再下水泵进行排水;
[0008]S2、对开挖的基坑先进行边坡的开挖,并对边坡的坡面进行修整,接下来对坡面进行支护;
[0009]S3、在基坑底部的管沟两侧的侧壁内垂直设置钢管桩,定位后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将钢管桩放入钻出后的孔中,并通过注浆机进行注浆,在管沟两侧形成支撑墙,对管沟两侧的土层进行支撑;
[0010]S4、在基坑内外侧两侧分别设置交错不止的降水井与疏干井。
[0011]优选地,所述正常路段开挖基坑深度为7.75m,基坑两侧均采用15m的钢板桩进行支护,基坑垂直向下开挖,基坑两侧之间架设一道钢支撑,基坑外侧每15m交错布置降水井,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12]优选地,所述加深段开挖的基坑为10.5m,基坑两侧采用φ700@1200mm钻孔灌注桩来对基坑进行支护,基坑外侧打设φ700@450mm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垂直向下
开挖,基坑内等间距架设有三道钢支撑,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13]优选地,所述油管路段基坑的开挖深度为9.5m,基坑两侧采用φ700@1200mm钻孔灌注桩来对基坑进行支护,基坑外侧打设φ700@450mm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向下垂直开挖,基坑内架设三道钢支撑,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14]优选地,所述过河段基坑的开挖深度为9.61m,基坑两侧设有双排钢板桩进行围堰,两排钢板桩之间的间距为4m,双排钢板桩中间分层回填淤泥掺灰土,基坑向下垂直开挖,基坑内采用18m长拉森Ⅳ型钢板桩+内支撑进行支护,基坑内设置三道内支撑,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15]优选地,多个所述钢支撑的尺寸均为609x16。
[0016]优选地,多个所述交错布置的疏干井与降水井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15m。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通过将实际路况分为正常路段、加深段、油管端以及过河段四种情况,根据四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基坑的实际深度进行调整,使基坑更加适应当前环境。
[0019]2、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设置不同的支护结构,使多种支护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增强基坑边坡防变形能力的同时,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路段、加深段、油管路段以及过河段;
[0024]S1、根据实际路况来对基坑的开挖深度进行调整,通过钻机开挖,先用钻机开孔,确定开孔的位置,继续钻井并不断铺设井管直至预定深度,再下水泵进行排水;
[0025]S2、对开挖的基坑先进行边坡的开挖,并对边坡的坡面进行修整,接下来对坡面进行支护;
[0026]S3、在基坑底部的管沟两侧的侧壁内垂直设置钢管桩,定位后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将钢管桩放入钻出后的孔中,并通过注浆机进行注浆,在管沟两侧形成支撑墙,对管沟两侧的土层进行支撑;
[0027]S4、在基坑内外侧两侧分别设置交错不止的降水井与疏干井。
[0028]正常路段开挖基坑深度为7.75m,基坑两侧均采用15m的钢板桩进行支护,基坑垂直向下开挖,基坑两侧之间架设一道钢支撑,基坑外侧每15m交错布置降水井,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29]加深段开挖的基坑为10.5m,基坑两侧采用φ700@1200mm钻孔灌注桩来对基坑进行支护,基坑外侧打设φ700@450mm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垂直向下开挖,基坑内等间距架设有三道钢支撑,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30]油管路段基坑的开挖深度为9.5m,基坑两侧采用φ700@1200mm钻孔灌注桩来对基坑进行支护,基坑外侧打设φ700@450mm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向下垂直开挖,基坑内架设三道钢支撑,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31]过河段基坑的开挖深度为9.61m,基坑两侧设有双排钢板桩进行围堰,两排钢板桩之间的间距为4m,双排钢板桩中间分层回填淤泥掺灰土,基坑向下垂直开挖,基坑内采用18m长拉森Ⅳ型钢板桩+内支撑进行支护,基坑内设置三道内支撑,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
[0032]多个钢支撑的尺寸均为609x16。
[0033]多个交错布置的疏干井与降水井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15m。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路段、加深段、油管路段以及过河段;S1、根据实际路况来对基坑的开挖深度进行调整,通过钻机开挖,先用钻机开孔,确定开孔的位置,继续钻井并不断铺设井管直至预定深度,再下水泵进行排水;S2、对开挖的基坑先进行边坡的开挖,并对边坡的坡面进行修整,接下来对坡面进行支护;S3、在基坑底部的管沟两侧的侧壁内垂直设置钢管桩,定位后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将钢管桩放入钻出后的孔中,并通过注浆机进行注浆,在管沟两侧形成支撑墙,对管沟两侧的土层进行支撑;S4、在基坑内外侧两侧分别设置交错不止的降水井与疏干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路段开挖基坑深度为7.75m,基坑两侧均采用15m的钢板桩进行支护,基坑垂直向下开挖,基坑两侧之间架设一道钢支撑,基坑外侧每15m交错布置降水井,基坑内侧交错布置疏干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深段开挖的基坑为10.5m,基坑两侧采用φ700@1200mm钻孔灌注桩来对基坑进行支护,基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玉卢忠梅王士辉李东牟宗阳刘金蕾朱晓辉郭云飞刘伟梁善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