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744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车外配置的第一传感设备获取驾驶员的身高数据;通过车内配置的第二传感设备获取所述驾驶员的坐高数据和肩宽数据;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置参数调节座椅位置。无需预先输入并存储的座椅参数,提供一种全场景、智能化的座椅调节方案。智能化的座椅调节方案。智能化的座椅调节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智能汽车领域的迅猛发展,智能座舱成为智能驾驶里面中的重要一环。座椅作为座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座椅调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目前研究领域的焦点。
[0003]现有技术中座椅调节方案为,乘驾人员通过座椅调节按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座椅参数可以保存至当前车机账号下,下次该账号登录后会调节至之前记忆的位置。这一调节方案需要基于驾驶员预先输入并存储的座椅参数进行,在公务用车或共享租车的场景下无法实现座椅的自动调节,座椅自动调节的使用场景受限,座椅调节不够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无需预先输入并存储的座椅参数,提供一种全场景、智能化的座椅调节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通过车外配置的第一传感设备获取驾驶员的身高数据;
[0007]通过车内配置的第二传感设备获取所述驾驶员的坐高数据和肩宽数据;
[0008]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置参数调节座椅位置。
[0009]优选地,所述位置参数包括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以及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舱预配参数包括刹车踏板相对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座椅相对水平面的起翘角度、以及所述刹车踏板相对方向盘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
[0011]所述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具体包括:
[0012]根据所述身高数据、所述坐高数据、所述起翘角度和所述夹角角度,计算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
[0013]根据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所述身高数据、所述坐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距离计算座椅靠背相对垂直方向的靠背角度。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水平距离L1=H4+H5;
[0015]其中,刹车踏板到驾驶员膝盖的刹膝水平距离H5=sin a*H0/2,a为所述夹角角度,坐姿下肢长H0=(S1

S2),S1为所述驾驶员的身高,S2为驾驶员坐下后臀部到头顶的高度,臀膝水平距离H4=H3*cos b,驾驶员臀部到膝盖的臀膝臀长度H3=β1*H0,b为所述起翘角度,β1为预设的臀膝/下肢比例。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靠背角度θ=arcsin(ΔL/H6);
[0017]其中,靠背倾斜距离ΔL=L

(L1

L2),L1为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L2为所述刹车踏板与所述方向盘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最佳持握状态下方向盘与座椅靠背的水平距离L=(S1

S3)/2,S1为所述驾驶员的身高,S3为驾驶员的肩宽;驾驶员的肩臀长度H6=β2*S2,S2为驾驶员坐下后臀部到头顶的高度,β2为预设的臀肩/上肢比例。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设备具体为安装在主驾驶舱车门外部安装的摄像头或红外感应装置。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传感设备具体为安装在主驾驶舱内的摄像头或红外感应装置。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21]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车外配置的第一传感设备获取驾驶员的身高数据;
[0022]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车内配置的第二传感设备获取所述驾驶员的坐高数据和肩宽数据;
[0023]座椅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置参数调节座椅位置。
[0024]优选地,所述位置参数包括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以及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
[002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座舱预配参数包括刹车踏板相对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座椅相对水平面的起翘角度、以及所述刹车踏板相对方向盘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
[0026]所述座椅调节模块具体用于:
[0027]根据所述身高数据、所述坐高数据、所述起翘角度和所述夹角角度,计算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
[0028]根据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所述身高数据、所述坐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距离计算座椅靠背相对垂直方向的靠背角度。
[002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水平距离L1=H4+H5;
[0030]其中,刹车踏板到驾驶员膝盖的刹膝水平距离H5=sin a*H0/2,a为所述夹角角度,坐姿下肢长H0=(S1

S2),S1为所述驾驶员的身高,S2为驾驶员坐下后臀部到头顶的高度,臀膝水平距离H4=H3*cos b,驾驶员臀部到膝盖的臀膝臀长度H3=β1*H0,b为所述起翘角度,β1为预设的臀膝/下肢比例。
[0031]优选地,所述靠背角度θ=arcsin(ΔL/H6);
[0032]其中,靠背倾斜距离ΔL=L

(L1

L2),L1为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L2为所述刹车踏板与所述方向盘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最佳持握状态下方向盘与座椅靠背的水平距离L=(S1

S3)/2,S1为所述驾驶员的身高,S3为驾驶员的肩宽;驾驶员的肩臀长度H6=β2*S2,S2为驾驶员坐下后臀部到头顶的高度,β2为预设的臀肩/上肢比例。
[003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感设备具体为安装在主驾驶舱车门外部安装的摄像头或红外感应装置。
[0034]优选地,所述第二传感设备具体为安装在主驾驶舱内的摄像头或红外感应装置。
[0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
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车外配置的第一传感设备获取驾驶员的身高数据;通过车内配置的第二传感设备获取所述驾驶员的坐高数据和肩宽数据;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置参数调节座椅位置。无需预先输入并存储的座椅参数,提供一种全场景、智能化的座椅调节方案。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车外配置的第一传感设备获取驾驶员的身高数据;通过车内配置的第二传感设备获取所述驾驶员的坐高数据和肩宽数据;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置参数调节座椅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参数包括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以及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预配参数包括刹车踏板相对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座椅相对水平面的起翘角度、以及所述刹车踏板相对方向盘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所述根据车辆座舱预配参数、所述身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和所述坐高数据计算座椅的位置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身高数据、所述坐高数据、所述起翘角度和所述夹角角度,计算所述座椅相对刹车踏板的第一水平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所述身高数据、所述坐高数据、所述肩宽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距离计算座椅靠背相对垂直方向的靠背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距离L1=H4+H5;其中,刹车踏板到驾驶员膝盖的刹膝水平距离H5=sin a*H0/2,a为所述夹角角度,坐姿下肢长H0=(S1

S2),S1为所述驾驶员的身高,S2为驾驶员坐下后臀部到头顶的高度,臀膝水平距离H4=H3*cos b,驾驶员臀部到膝盖的臀膝臀长度H3=β1*H0,b为所述起翘角度,β1为预设的臀膝/下肢比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角度其中,靠背倾斜距离Δ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姚耀华刘棨冉光伟张莹刘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