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元坤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64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明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子荧光灯,包括荧光灯和镇流器组成,其荧光灯和镇流器之间串联设有换向开关,使用换向开关,代替手工调换安装荧光灯的麻烦,达到均衡使用荧光灯两边灯丝的目的,使荧光灯寿命更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照明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子荧光灯
技术介绍
荧光灯是一种节能、高效、色温可以控制的绿色光源,它在各个领域里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人工光源的最佳选择。人们在广泛这种高效、优质的光源的同时,不但注意它的能效(例如向小型化、集成化、数字化的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对荧光灯的寿命给予更多的重视。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荧光灯管的寿命除提高荧光灯管本身的质量外,一股是采用给荧光灯管的灯丝在预热期间以充分地预热和荧光灯管预热期间降低灯管两端电压两个步骤。步聚1可以使灯管的灯丝在瞬间点亮前充分预热,这样有利于灯丝电子的发射和灯管的电离击穿,以达到启辉的目的。然而事实证明过大的电流来预热会使灯丝提前老化,从而缩短灯管的寿命。步骤2由于普通电子镇流器在荧光灯管预热期间施加在灯管两端的脉冲电压在300伏甚至更高,这就非常容易引起所谓的“辉光”。倘能降低此期间灯管两端的电压,而在灯管启动的瞬间又使之能保证启动,就能彻底杜绝辉放电的产生,也即避免了灯丝发射的电子在高压下的溅射,使灯管不会过早发黑;为配合市场上需要,制造时荧光灯时两边灯光设有发光灯丝,在实际使用时是一边的灯丝发光,使用长时间固定一边灯丝的荧光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人们后来想到要调换荧光灯灯头的方法,让荧光灯内两边灯丝轮流发光发热,使荧光灯寿命延长,缺点是荧光灯一般安装的地方比较高或者在灯箱内,造成一定调换安装荧光灯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使荧光灯两边的灯丝均衡使用而延长使用寿命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为实现上述目的包括荧光灯和镇流器组成,其荧光灯和镇流器之间串联设有换向开关。上述的换向开关由四联三位开关组成。上述的换向开关由三联三位开关组成。上述的换向开关的输入端D1连接于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换向开关的输出端D2、D3串联后与输入电源连接。上述的换向开关的输入端A1、B1、C1连接于镇流器的输出端,换向开关的输出端A2、A3、B2、B3、C2、C3分别连接荧光灯的两端灯丝。上述的镇流器由电源输入后分支两路一路经阻容电路、桥式整流电路和限压电路输出的直流为正负二极分别连接换向开关的A1、B1处,正负二极输出的直流电压在24伏至85伏之间;另一路经倍压电路和稳压电路后输出高压到换向开关的C1处,经倍压、稳压后输出的为单极高压,单极高压在450至1500伏之间。本技术有益效果1.使用换向开关,代替手工调换安装荧光灯的麻烦,达到均衡使用荧光灯两边灯丝的目的,使荧光灯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镇流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包括荧光灯6和镇流器7组成,其荧光灯6和镇流器7之间串联设有换向开关8。上述的换向开关8由四联三位开关组成。上述的换向开关8由三联三位开关组成。上述的换向开关8的输入端D1连接于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换向开关8的输出端D2、D3串联后与输入电源连接。上述的换向开关8的输入端A1、B1、C1连接于镇流器的输出端,换向开关8的输出端A2、A3、B2、B3、C2、C3分别连接荧光灯6的两端灯丝。上述的镇流器7由电源输入后分支两路一路经阻容电路1、桥式整流电路3和限压电路5输出的直流为正负二极分别连接换向开关8的A1、B1处,正负二极输出的直流电压在24伏至85伏之间;另一路经倍压电路2和稳压电路4后输出高压到换向开关8的C1处,经倍压、稳压后输出的为单极高压,单极高压在450至1500伏之间。阻容电路1由电阻R1和电容C1相并联而成。桥式整流电路3由二极管D1、D2、D3、D4相串联,二极管D10与电容C10相串联,并联于二极管D2、D4上,电阻R2并联于电容C10,二极管D11串联于三极管D10与电容C10。限压电路5由双向可控硅TRIAC的G极连接双向二极管D15,双向可控硅TRIAC与电阻R9相串联,跳泡LD1与二极管D12相串联,与双向可控硅TRIAC相并联,电阻R8和电容C8与双向可控硅TRIAC和双向二极管D15相并联,电阻R7与双向可控硅TRIAC和双向二极管D15相并联构成。倍压电路由二极管D5、D6、D7、D8、D9和电阻R3相串联,电容C5和电容C6相串联分别并联于二极管D5、D6、D7、D8,电容C2、C3、C4相串联,电容C3、C4分别并联于二极管D6、D7、D8、D9上。稳压电路4由电阻R3分别与电阻R5、R4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串联,三极管T1的基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串联,电阻R4串联于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上,电阻R6与电容C7相串联,与三极管T2的基极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并联构成。工作原理可以选择换向开关8上A2、B2、C2、D2和A1、B1、C1、D1的端点或者A3、B3、C3、D3和A1、B1、C1、D1的端点,可以让镇流器7的输出端向指定的荧光灯6一边的灯丝通电发光,代替人工调换荧光灯6灯光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荧光灯,包括荧光灯(6)和镇流器(7)组成,其特征在于荧光灯(6)和镇流器(7)之间串联设有换向开关(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换向开关(8)由四联三位开关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换向开关(8)由三联三位开关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换向开关(8)的输入端(D1)连接于镇流器的电源输入端,换向开关(8)的输出端(D2、D3)串联后与输入电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子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换向开关(8)的输入端(A1、B1、C1)连接于镇流器的输出端,换向开关(8)的输出端(A2、A3、B2、B3、C2、C3)分别连接荧光灯(6)的两端灯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镇流器(7)由电源输入后分支两路一路经阻容电路(1)、桥式整流电路(3)和限压电路(5)输出的直流为正负二极分别连接换向开关(8)的(A1、B1)处,正负二极输出的直流电压在24伏至85伏之间;另一路经倍压电路(2)和稳压电路(4)后输出高压到换向开关(8)的(C1)处,经倍压、稳压后输出的为单极高压,单极高压在450至1500伏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子照明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子荧光灯,包括荧光灯和镇流器组成,其荧光灯和镇流器之间串联设有换向开关,使用换向开关,代替手工调换安装荧光灯的麻烦,达到均衡使用荧光灯两边灯丝的目的,使荧光灯寿命更长。文档编号H05B41/16GK2720761SQ20042008334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曹元坤 申请人:曹元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荧光灯,包括荧光灯(6)和镇流器(7)组成,其特征在于:荧光灯(6)和镇流器(7)之间串联设有换向开关(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元坤
申请(专利权)人:曹元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