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63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集装箱上设有侧开门、设置于侧开门上方的门楣以及设置于侧开门下方的底侧梁,包括设置于侧开门一侧外部的多组加固件,所述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可调节,所述加固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门楣和所述底侧梁连接。通过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可调节的设置增加了底侧梁变形后加固件安装加固时的适应能力,具有方便装卸、可实现加固件的多次加固使用的优点。多次加固使用的优点。多次加固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侧开门集装箱
,特别涉及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用侧开门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尤其是在海运过程中堆叠的集装箱上下颠簸,容易使侧开门一侧的框架尤其是底侧梁扰度增加,此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使侧开门的密封性变差,水密性试验存在不通过风险;一种是使侧开门卸货时门不好开,再次装载货物后侧开门又不好锁。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增加侧开门处侧梁的高度尺寸(尤其是在40尺等以上长度箱型)来增加框架整体强度,可目前由于客户对箱内空间扩容的需求,箱内高度尺寸受限,此种情况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集装箱上设有侧开门、设置于侧开门上方的门楣以及设置于侧开门下方的底侧梁,包括设置于侧开门一侧外部的多组加固件,所述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可调节,所述加固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门楣和所述底侧梁连接。通过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可调节的设置增加了底侧梁变形后加固件安装加固时的适应能力,方便装卸,可实现加固件的多次加固使用。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为竖梁,所述竖梁的两端部分别与门楣、底侧梁连接,所述竖梁与所述门楣之间和/或所述竖梁与所述底侧梁之间设有可以调节高度的连接组件,通过该连接组件达到调节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的目的。/>[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梁为矩形管,所述门楣为矩形管,所述底侧梁为工字钢。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梁的顶端设有封板,所述门楣上对应所述竖梁设置铰耳,一个所述竖梁对应两个所述铰耳,所述竖梁的上端部置于两个所述铰耳之间,且所述竖梁的上端部与对应的所述铰耳铰接,所述竖梁以铰接处为中心旋转,便于竖梁在侧开门开启时在侧开门的带动下向外旋转,在侧开门关闭时在竖梁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着侧开门所在的方向旋转。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梁的底端设有法兰盘,所述底侧梁上对应法兰盘设置撑板,所述法兰盘与所述撑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杆和第一螺母,所述螺杆的一侧端部穿过法兰盘和撑板连接第一螺母,其中可以通过调节螺杆的长度调整竖梁的安装范围,从而达到调节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的目的。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撑板与底侧梁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撑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以及所述底侧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加强组件的设置
有效的增强撑板与底侧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梁的底端设有带槽法兰,所述底侧梁上对应带槽法兰设置带槽撑板,所述带槽撑板与所述底侧梁之间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固定轴,所述带槽撑板、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固定轴以及所述底侧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活页螺栓,所述活页螺栓穿过带槽撑板上的第一槽口和带槽法兰上的第二槽口与第二螺母连接,通过加强组件的设置有效的增强撑板与底侧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旋转第二螺母加固带槽撑板与带槽法兰之间的连接,通过调节活页螺栓的长度调整竖梁的安装范围,从而达到调节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的目的。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为分段竖梁,所述分段竖梁的上下两侧端部分别通过锁扣结构与门楣和底侧梁连接,所述分段竖梁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子竖梁,相邻的两个子竖梁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段竖梁包括上段竖梁和下段竖梁,所述上段竖梁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段竖梁的上端面上分别攻有正反螺纹孔,所述上段竖梁与所述下段竖梁之间通过双头螺栓连接为一个整体。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头螺栓上两侧螺纹段之间设置六角头或内置把手,所述分段竖梁为圆杆、矩形管以及钢管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门楣为矩形管,所述底侧梁为矩形管或工字钢。
[0014]本技术叙述的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具有下述优点:
[0015]在侧开门集装箱货运过程中,通过多组加固件传递底侧梁载荷,使得载荷分散到集装箱的框架上;增加了集装箱框架的强度,进而使侧开门侧框架的高度方向形变量降低,有助于将对应的侧开门门洞高度控制在规定门洞的范围内,从而有效的提高侧开门的密封性,使得侧开门的卸装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7]图1为应用实施例1中叙述的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的集装箱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部分的放大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应用实施例1中叙述的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1中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的侧面视图;
[0022]图6为图5中依照箭头B的视角方向的竖梁与门楣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应用实施例2中叙述的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7中A

b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9为图8中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实施例2中竖梁与侧底梁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应用实施例3中叙述的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的集装箱的局部结构示
意图;
[0028]图12为图11中B

a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13为图11中B

b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14为图11中B

c部分的放大图;
[0031]图15为实施例3中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的侧面视图。
[0032]图例说明:
[0033]1、侧开门;2、竖梁;21、封板;22、法兰盘;23、带槽法兰;231、第二槽口;3、门楣;31、铰耳;32、第一锁座;4、底侧梁;41、撑板;411、第一加强板;42、带槽撑板;412、第二加强板;413、固定轴;43、第二锁座;5、螺栓;6、第一螺母;7、螺杆;8、活页螺栓;9、第二螺母;10、分段竖梁;101、上段竖梁;1011、第一锁扣;102、下段竖梁;1022、第二锁扣;11、双头螺栓;111、六角头;112、内置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5]应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集装箱上设有侧开门(1)、设置于侧开门(1)上方的门楣(3)以及设置于侧开门(1)下方的底侧梁(4),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侧开门(1)一侧外部的多组加固件,所述集装箱高度方向上的加固件的长度可调节,所述加固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门楣(3)和所述底侧梁(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为竖梁(2),所述竖梁(2)的两端部分别与门楣(3)、底侧梁(4)连接,所述竖梁(2)与所述门楣(3)之间和/或所述竖梁(2)与所述底侧梁(4)之间设有可以调节高度的连接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2)为矩形管,所述门楣(3)为矩形管,所述底侧梁(4)为工字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2)的顶端设有封板(21),所述门楣(3)上对应所述竖梁(2)设置铰耳(31),一个所述竖梁(2)对应两个所述铰耳(31),所述竖梁(2)的上端部置于两个所述铰耳(31)之间,且所述竖梁(2)的上端部与对应的所述铰耳(31)铰接,所述竖梁(2)以铰接处为中心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2)的底端设有法兰盘(22),所述底侧梁(4)上对应法兰盘(22)设置撑板(41),所述法兰盘(22)与所述撑板(4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杆(7)和第一螺母(6),所述螺杆(7)的一侧端部穿过法兰盘(22)和撑板(41)连接第一螺母(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开门集装箱门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41)与底侧梁(4)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志尧朱春锋陈健昭姚飞朱卫东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