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扫描霓虹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97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扫描霓虹灯,属于电光源领域。现有调幅式电子扫描霓虹灯,负载能力差,振荡频率要根据所用灯管特性分别调整。而它采用调频(扫频)方式驱动灯管扫描发光。它包括锯齿波发生电路、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超音频升压变压器和具有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它的负载能力强,可选用多种结构形式的灯管,发光方式灵活多样,光效高,耗电少,重量轻,尤其是使用中不须专业人员调整电路参数,适用于各种室内外装璜、广告。(*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扫描霓虹灯,属于电光源领域。现有的电子扫描霓虹灯,利用锯齿波对特定频率的正弦波或方波进行幅度调制,实现扫描功能(见中国专利公告CN1036116A和CN2082067N)。其电路负载能力差,负荷功率不易调整,电路的振荡频率要根据霓虹灯管的特性进行调整。使用中霓虹灯管的特性难免发生变化,需要专业人员重新调整电路参数,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光效果。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在使用中不须调整电路参数且发光方式多样灵活的电子扫描霓虹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锯齿波发生电路、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超音频升压变压器和具有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的输入端相联接;锯齿波发生电路与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共地;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相联接;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经超音频升压变压器与具有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相连接。所谓外辅助电极,是指在两电极霓虹灯管的玻壳外管壁沿管的轴向做有一条导电薄膜(条)或间断开一定距离且在同一延伸线上的两条导电薄膜(条),每一条导电薄膜(条)靠近灯管电极的那一端与电极连接,成为一个外辅助电极。所说的具有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可以是有一条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也可以是有两条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或者是多条具有上述结构的霓虹灯管串接而成的霓虹灯管。锯齿波发生电路产生控制扫描的锯齿波信号,并输送到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由电压/频率变换式的调频电路和激励输出级组成。锯齿波信号输入到调频电路,调频电路产生20KHZ~200KHZ的超音频扫频方波信号经激励输出级做低压功率放大后送到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做中压(约300伏)功率放大,最后经超音频升压变压器升压至2000~3000伏高压超音频扫频方波输送到具有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两端的电极上。由于采用扫频方波驱动灯管发光,所以对灯管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允许在多种不同结构的灯管中选用发光方式最适宜者,且即使所用的灯管特性在使用中发生变化,仍然可以照常发光。对于只有一条外辅助电极的单支霓虹灯管,其发光方式为外辅助电极悬置端附近先起辉点燃,均匀的光柱逐渐延伸,直至整支灯管全部发光,然后熄灭,再重复上述过程;对于有两条外辅助电极的单支霓虹灯管,其发光方式为在两条外辅助电极的间断处附近先起辉点燃发光,均匀的光柱逐渐向两端延伸,直至整支灯管全部发光,然后熄灭,再重复上述过程。对多支串接而成的具有外辅助电极的霓虹灯管,则其中的各个灯管将依其外辅助电极的结构而接上述方式独立进行扫描发光。在调频电路中适当的将超音频扫描频方波信号加以反馈,还可以使灯管全部点燃后,在均匀的光柱中产生形状类似珠串的串状耀斑或是形状类似小球的球状耀斑。锯齿波发生电路可以用三极管、电容、电阻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和积分电路、放大电路组成;也可以用时基集成块、电容、电阻和三极管组成。超音频方波发生器用方波发生集成块(TL494)、三极管、电容、电阻组成其调频电路,用三极管、电容、电阻组成互补对称放大电路为其激励输出级。在方波发生集成块(TL494)的两个反相输出端(8脚、11脚)之间串接电位器,并将该电位器的中心端与其调频控制端(6脚)相连接,便可实现耀斑发光所需的信号反馈。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用一输入变压器做为电源隔离输入元件,用高反压三极管或MOS场效应管和电容组成开关型中压功率放大器。本技术电子扫描霓虹灯负荷能力强,发光方式多样灵活,光效高、耗电少,重量轻,尤其是使用中不需专业人员调整电路参数,适用于各种室内外装璜、广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扫描霓虹灯的结构方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子扫描霓虹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的一种灯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例的又一种灯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实施例的第三种灯管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实施例的第四种灯管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实施例的第五种灯管结构示意图。图1中锯齿波发生电路1产生的锯齿波扫描控制信号输送到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其中锯齿波发生电路1与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共用一组低压电源(共地)。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输出超音频扫频方波到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3。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3使用中压(约300伏)直流电源,其输入端以变压器藕合,与前级电源隔离,其输出端与超音频升 压变压器4初级相连接。超音频升压变压器4的次级与具有外辅助电极5的霓虹灯管6的两端电极相连接。在高压超音频扫频方波的驱动下,具有外辅助电极5的霓虹灯管6做扫描式发光。参看图2,锯齿波发生电路1由多谐振荡器电路、积分电路和倒向放大器组成。三极管G1、G2、电容C1、C2和电阻R1、R2、R3、R4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电阻R5、R6、R7和电容C3构成积分电路;倒相放大器由三极管G3和电阻R8、R9组成。三极管G3的集电极为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端A端。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包括由三极管G4、方波发生集成块IC(TL494),电容C4、C5、电阻R10、R11、R12、R13、R14,电位器W1组成调频电路和由三极管G5、G6、G7、G8,电容C6,电阻R15组成的激励输出级。电阻R10的一端(A′端)与锯齿波发生电路1的输出端(A端)相连,另一端接三极管G4基级。三极管G4发射极串接有电阻R11到地,集电极与方波发生集成块IC的6脚相连接并串接有电阻R13到地。方波发生集成块IC12脚接正电源E1,4脚、7脚、9脚和10脚接地,2脚与3脚相联接,13脚、14脚、15脚和16脚相连接并串接电容C4到1脚,1脚又串接电阻R12到地,5脚串接电容C5到地,6脚还与电位器W1的中心端相连接。电阻R14和电位器W1串联后连接到方波发生集成块ICC的两个输出端8脚和11脚。这两个输出端又与激励输出级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三极管G5、G6的基极,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三极管G7、G8的基极。三极管G5、G7的集电极相连接并串接电阻R16到正电源E1,三极管G6、G8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G5、G6的发射极相连接并串接电容C6到输出端B端,三极管G7、G8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到输出端C端。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3,由输入变压器T1,MOS开关管G9、G10和电容C7、C8组成。输入变压器T1的初级B′端、C′端分别与B端、C端连接,次级的一组线圈一端连接开关管G9的源极和电源E2负极,另一端接开关管G9的栅极;另一组线圈的一端与开关管G9的漏极、开关管G10的源极相连接,引出为E端与超音频升压输出变压器4(T2)初级的一端E′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管G10的栅极连接。开关管G10的漏极接电源E2正极。电容C7、C8串联连接在电源E2的正负极之间,其中间接点D端与超音频升压输出变压器4(T2)初级的另一端D′端相连接;超音频升压输出变压器4(T2)次级的两端F端和G端分别连接具有外辅助电极5的霓虹灯管6的两电极F′端和G′端。在两电极霓虹灯管6的玻壳外管壁沿管的轴向贴附一条导电薄膜(条)或间断开一定距离且在同一延伸线上的两条导电薄膜(条),每一条导电薄膜(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扫描霓虹灯,它包括锯齿波发生电路1,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3,超音频升压变压器4和具有外辅助电极5的霓虹灯管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锯齿波发生电路1的输出端A端与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的输入端A′端相连接;锯齿波发生电路1与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共地;超音频调频方波发生器2的两个输出端B端和C端分别与超音频电子开关放大电路3的两个输入端B′端和C′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润林爱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