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红外测温校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85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测温校正方法及装置,人脸识别测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识别一个或多个人脸图像,在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分别生成与人脸图像对应的人脸区域;S2,通过温感测距模块获取每个人脸区域上的人脸像点的温度,根据所有人脸像点的温度求得人脸的温度测量值。校正方法利用红外图像对每个图像帧的温度进行计算,能够精确得到温度误差校正函数,利用温度误差校正函数对通过红外测温测得的温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人体温度;人脸识别测温装置包括摄像模块,温感测距模块,计算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识别人脸图像信息,快速锁定多个人脸,并检测每个人脸的温度,在人流多的场所,可以同时远程快速的检测多人体温,提高安检效率,并且不需要用仪器近距离接触人体进行测温,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红外测温校正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测温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红外测温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红外测温由于是无接触测量,且测量速度快,常在检疫中用作快速筛查,其原理是捕捉对象物的热辐射,而热辐射在大气除了存在传播衰减,对象物还会与大气热辐射交换,即环境温度的高低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是人为输入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另一种是将一天中所有测量结果进行求解校正,以使得各测量结果一致,从而消除环境温度带来的影响,但是前者因数据单一,校正效果较差;而后者则需要足够多的数据集,计算量庞大。且现有的人体测温装置通过人脸测温时,只能对单个人脸进行测温,测温时间长,效率低,并且测量精度也不高。并且测量时,需要近距离接触人体,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红外测温校正方法及装置,可以远距离同时检测多个人脸的温度,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安全性,减少环境温度因素对人体测温精度的影响,提高测温精度。
[0004]为实现是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测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采集识别一个或多个人脸图像,在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分别生成与人脸图像对应的人脸区域;
[0006]S2,通过温感测距模块获取每个人脸区域上的人脸像点的温度,根据所有人脸像点的温度求得人脸的温度测量值。
[0007]进一步地,在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生成人脸区域的方法包括,识别人脸图像后获得人脸图像的ID和位置坐标,通过映射算法将位置坐标映射到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生成对应的人脸区域。
[0008]进一步地,步骤S2中,获得人脸温度的方法包括,获取人脸距离,结合人脸距离,计算人脸区域上所有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取其中最大值作为人脸的温度值。
[0009]进一步地,步骤S2中,通过温度补偿算法计算人脸像点的温度值,温度补偿算法包括:获取人脸像点的温度初始值T f和环境温度值T 0,根据环境温度值T 0对温度初始值T f进行补偿校正。
[0010]进一步地,根据环境温度值T 0对温度初始值T f进行补偿校正的方法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值T 0获得测量值范围,测量值范围的下限值为T L,上限值为T H,若T L≤T f≤T H,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T C1+k 1/(T H

T L)*(T f

T L),其中,T C1为第一校正值,k 1为第一校正系数;若T f>T H,则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T C2+(A+k 2*T 0)*(T f

T H),其中,T C2为第二校正值,A为第一补偿值,k 2为第二校正系数;若T f<T L,则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
=T C3+(B+k 3*T 0)*(T f

T L),其中,T C3为第三校正值,B为第二补偿值,k 3为第三校正系数。
[0011]进一步地,若T 0≤25(℃),则T L=T 1+M 1*(T 0

25),T H=T 2+M 2*(T 0

25),其中,T 1为第一环境校正值,T 2为第二环境校正值,M 1为第一环境系数,M 2为第二环境系数;若T 0>25(℃),则T L=T 1+M 3*(T 0

25),T H=T 2+M 4*(T 0

25),其中,M 3为第三环境系数,M 4为第四环境系数。
[0012]进一步地,当没有识别到人脸时,点阵区域上的所有点的温度值的平均值作为环境温度。
[0013]进一步地,人脸距离为3m以内。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测温装置,采用上述的人脸识别测温方法,包括:
[0015]摄像模块,用于采集人脸图像数据;
[0016]温感测距模块,用于采集人脸距离与人脸温度数据,
[0017]计算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是否为人脸图像,并根据温感测距模块采集的人脸距离和人脸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脸温度;
[0018]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计算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结果。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数据传输和供电连接的连接端口模块,温感测距模块通过连接端口模块与计算处理模块连接;计算处理模块与门禁考核系统或公安部系统相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通过识别人脸图像信息,快速锁定多个人脸,并检测每个人脸的温度,利用红外图像对每个图像帧的温度进行计算,能够精确地测量室内温度,并且能够精确得到温度误差校正函数,利用温度误差校正函数对通过红外测温测得的温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人体温度;在人流多的场所,可以同时远程快速的检测多人体温,提高安检效率,并且不需要用仪器近距离接触人体进行测温,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映射算法的原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方法步骤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温度校正流程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模块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一: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测温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采集识别一个或多个人脸图像,在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分别生成与人脸图像对应的人脸区域;
[0029]S2,通过温感测距模块获取每个人脸区域上的人脸像点的温度,根据所有人脸像
点的温度求得人脸的温度测量值。
[0030]采用上述方法,通过识别人脸图像信息,快速锁定多个人脸,并检测每个人脸的温度,在人流多的场所,可以同时远程快速的检测多人体温,提高安检效率,并且不需要用仪器近距离接触人体进行测温,提高了安全性。
[0031]在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生成人脸区域的方法包括,识别人脸图像后获得人脸图像的ID和位置坐标,通过映射算法将位置坐标映射到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生成对应的人脸区域。
[0032]本实施例的映射算法如图2所示,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从摄像头预览信息中获取到预览分辨率为1066*800的图像,再通过人脸识别算法中获得每个人脸的坐标,温感测距模块sensor的分辨率为32x24,根据此分辨率就可以计算人脸映射到温感测距模块sensor的点阵。
[0033]需要说明的是,人脸识别算法属于较成熟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知晓至少一种人脸识别算法。人脸识别算法不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红外测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采集识别一个或多个人脸图像,在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分别生成与所述人脸图像对应的人脸区域;S2,通过所述温感测距模块获取每个所述人脸区域上的人脸像点的温度,根据所有所述人脸像点的温度求得所述人脸的温度测量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测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所述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生成人脸区域的方法包括,识别人脸图像后获得所述人脸图像的ID和位置坐标,通过映射算法将所述位置坐标映射到所述温感测距模块的点阵区域上生成对应的人脸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脸识别测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获得所述人脸温度的方法包括,获取人脸距离,结合所述人脸距离,计算所述人脸区域所有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取最大值作为所述人脸的温度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脸识别测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温度补偿算法计算所述人脸像点的温度值,所述温度补偿算法包括:获取所述人脸像点的温度初始值Tf和环境温度值T0,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T0对所述温度初始值Tf进行补偿校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脸识别测温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T0对所述温度初始值Tf进行补偿校正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T0获得测量值范围,所述测量值范围的下限值为TL,上限值为TH,若TL≤Tf≤TH,所述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TC1+k1/(TH

TL)*(Tf

TL),其中,TC1为第一校正值,k1为第一校正系数;若Tf>TH,则所述人脸像点的温度值T=TC2+(A+k2*T0)*(Tf

TH),其中,TC2为第二校正值,A为第一补偿值,k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钢戴志威陈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