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50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包括:支架、储料斗、螺旋输送器和松散组件,支架呈框架结构,储料斗固定在支架上,储料斗适于存储物料;螺旋输送器固定在储料斗下方,且螺旋输送器与储料斗连通;松散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储料斗内,且松散组件下端与螺旋输送器联动;其中螺旋输送器的活动端周向转动时适于间隙性顶推松散组件,以使松散组件能够间歇性周向转动。通过松散组件的设置,在螺旋输送器周向转动输送物料时,螺旋输送器还能够推动松散组件转动,从而避免粉状物料在储料斗内结块,加快了物料的下料速度。了物料的下料速度。了物料的下料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制造,正极浆料由粘合剂、导电剂、正极材料等组成;负极浆料则由粘合剂、石墨碳粉等组成。正、负极浆料的制备都包括了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物料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温度、粘度、环境等变化。在正、负极浆料中,颗粒状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和均匀性直接响到锂离子在电池两极间的运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各极片材料的浆料的混合分散至关重要,浆料分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及其产品的性能。
[0003]锂电池的原材料石墨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粉状物料在上料混合搅拌成电池浆料前,各原材料均单独存储。因此,在混合搅拌前,需要将各粉状物料倒入储料斗内,并通过储料斗向搅拌装置内上料,以实现自动化精准上料。
[0004]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粉料上料机构的立体图,包括料斗和输送器,粉状物料堆积在料斗内,输送器工作将料斗内的物料输送向搅拌装置。通过输送器来实现均匀持续的上料工作。
[0005]而为了不间断生产,往往是将大量的粉状物料堆积在料斗内,并通过输送器将物料输送至搅拌装置。为了精准控制输送器的上料,料斗底部的下料口都设置较小;而粉料大量堆积在料斗内后,会导致物料堆积在下料口处形成结块,从而使得物料不会落入输送器内。
[0006]常规做法是人工定期用棍子插入料斗内,以活动松散物料,使其能够顺利落入输送器内。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同时还会影响物料输送向搅拌装置,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研发一种基于混料机的分料上料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混料机的分料上料机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活动松散料斗内的物料,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包括:
[0009]支架、储料斗、螺旋输送器和松散组件,所述支架呈框架结构,所述储料斗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储料斗适于存储物料;
[0010]所述螺旋输送器固定在所述储料斗下方,且所述螺旋输送器与所述储料斗连通;
[0011]所述松散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储料斗内,且所述松散组件下端与所述螺旋输送器联动;其中
[0012]所述螺旋输送器的活动端周向转动时适于间隙性顶推所述松散组件,以使所述松散组件能够间歇性周向转动。
[0013]作为优选,所述松散组件包括:固定柱、联动杆、转动柱和两搅拌板,所述固定柱垂直固定在所述储料斗内底部,所述固定柱内部中空;
[0014]所述联动杆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内,所述联动杆下端凸出所述固定柱,且所述联动杆下端与所述螺旋输送器联动;
[0015]所述转动柱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端,且所述联动杆上端与所述固定柱联动;
[0016]两所述搅拌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动柱的两侧;其中
[0017]驱动所述联动杆向上滑动时,所述联动杆适于顶推所述转动柱周向转动。
[0018]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杆外壁上端对称设置有两推动杆;
[0019]所述转动柱内开设有一联动槽,所述联动槽的内径大于所述联动杆的直径;
[0020]所述联动槽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推动杆相适配的螺旋槽,所述推动杆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螺旋槽内;其中
[0021]联动杆推动所述推动杆沿所述螺旋槽滑动时,所述联动杆能够推动所述转动柱周向转动。
[0022]作为优选,两所述搅拌板的延伸方向相反,一个所述搅拌板向所述螺旋输送器方向延伸,另一个所述搅拌板向所述储料斗敞口方向延伸。
[0023]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杆外壁固定有一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固定柱内径;
[0024]所述联动杆外壁套设有一拉簧,所述拉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环上,所述拉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柱内壁下端。
[0025]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槽内壁开设有两竖直槽,两所述竖直槽沿所述转动柱轴线方向设置;
[0026]所述竖直槽的上端与所述螺旋槽的上端连通;其中
[0027]所述推动杆沿所述螺旋槽向上滑动时,所述推动杆能够驱动所述转动柱轴向转动;
[0028]所述推动杆滑动自所述螺旋槽滑动至所述竖直槽时,所述拉簧适于拉动所述推动杆沿所述螺旋槽向下复位滑动。
[002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柱上端沿周向开设有一滑槽;
[0030]所述转动柱下端沿周向固定有若干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呈倒“T”型,且所述滑块可能够沿所述滑槽周向滑动。
[0031]作为优选,所述螺旋输送器包括:驱动电机、输送管、进料口、出料口和螺旋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输送管固定在所述储料斗下方,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斗连通;
[0032]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
[0033]所述螺旋叶片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输送管内,且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其中
[0034]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螺旋叶片周向转动时,所述螺旋叶片适于间隙性顶推所述联动杆向上滑动。
[003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的实施例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通过螺旋输送器与松散组件的配合来达到避免粉状物料堆积在储料斗内发生结块的情况。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螺旋叶片周向转动时,所述螺旋叶片适于间隙性顶推所述联动杆向上滑动;而所述联动杆推动所述推动杆沿所述螺旋槽滑动时,所述联动杆能够推动所述转动柱周向转动,以使所述搅拌板能够周向转动,以搅拌储料斗内的粉状物料,防止物料堆积在储料斗内发生结块现象。不仅保证了物料的正常下料速度,同时避免了人工去疏通储料斗的下料口,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7]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粉料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003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0039]图3是本技术的出料斗内部立体图;
[0040]图4是本技术的松散组件的纵截面剖视图;
[0041]图5是本技术的转动柱的内部剖视图;
[0042]图6是本技术的螺旋输送器的立体图。
[0043]图中:
[0044]01、料斗;02、输送器;
[0045]1、支架;2、储料斗;
[0046]3、螺旋输送器;31、驱动电机;32、输送管;33、进料口;34、出料口;35、螺旋叶片;
[0047]4、松散组件;41、固定柱;
[0048]42、联动杆;420、推动杆;421、定位环;422、拉簧;
[0049]43、转动柱;430、联动槽;431、螺旋槽;432、滑槽;433、滑块;434、竖直槽;435、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储料斗(2)、螺旋输送器(3)和松散组件(4),所述支架(1)呈框架结构,所述储料斗(2)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储料斗(2)适于存储物料;所述螺旋输送器(3)固定在所述储料斗(2)下方,且所述螺旋输送器(3)与所述储料斗(2)连通;所述松散组件(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储料斗(2)内,且所述松散组件(4)下端与所述螺旋输送器(3)联动;其中所述螺旋输送器(3)的活动端周向转动时适于间隙性顶推所述松散组件(4),以使所述松散组件(4)能够间歇性周向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组件(4)包括:固定柱(41)、联动杆(42)、转动柱(43)和两搅拌板(44),所述固定柱(41)垂直固定在所述储料斗(2)内底部,所述固定柱(41)内部中空;所述联动杆(4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41)内,所述联动杆(42)下端凸出所述固定柱(41),且所述联动杆(42)下端与所述螺旋输送器(3)联动;所述转动柱(43)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41)上端,且所述联动杆(42)上端与所述固定柱(41)联动;两所述搅拌板(44)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动柱(43)的两侧;其中驱动所述联动杆(42)向上滑动时,所述联动杆(42)适于顶推所述转动柱(43)周向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42)外壁上端对称设置有两推动杆(420);所述转动柱(43)内开设有一联动槽(430),所述联动槽(430)的内径大于所述联动杆(42)的直径;所述联动槽(430)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推动杆(420)相适配的螺旋槽(431),所述推动杆(420)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螺旋槽(431)内;其中联动杆(42)推动所述推动杆(420)沿所述螺旋槽(431)滑动时,所述联动杆(42)能够推动所述转动柱(43)周向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料机的粉料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搅拌板(44)的延伸方向相反,一个所述搅拌板(44)向所述螺旋输送器(3)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柏良王召群张俊杜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红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