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周转箱分隔板及隔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45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周转箱分隔板及隔板连接结构,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上设置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设置有弹性限位块,所述弹性限位块的一端与贯穿槽向外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限位块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所述隔板本体的顶部和/或底部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深度大于等于隔板本体高度的一半。隔板起到分隔折叠箱内部的作用,隔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插块与折叠箱连接,插块上的弹性限位块限制隔板在连接后发生脱离,同时隔板与隔板之间通过插槽在高度方向上连接,将折叠箱内分隔成多个区域;同时插板进一步提高了隔板本体的固定效果,因此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因此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因此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周转箱分隔板及隔板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折叠周转箱,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周转箱分隔板及隔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周转箱,也称为物流箱,广泛用于机械、汽车、家电、轻工、电子等行业,能耐酸耐碱、耐油污,无毒无味,可用于盛放食品等,清洁方便,零件周转便捷、堆放整齐,便于管理。其合理的设计,优良的品质,适用于工厂物流中的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等环节,周转箱可与多种物流容器和工位器具配合,用于各类仓库、生产现场等多种场合,在物流管理越来越被广大企业重视的今天,周转箱帮助完成物流容器的通用化、一体化管理,是生产及流通企业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必备品。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85694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销轴式折叠周转箱,当周转箱在物流仓储领域中使用时,为了节省使用空间,通常采用隔板的方式对周转箱内部进行分隔,如果直接将隔板插入周转箱内,隔板在周转箱内容易发生晃动和偏移,因此需要一种固定牢固的隔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周转箱分隔板,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箱分隔插板,包括隔板本体,所述隔板本体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上设置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设置有弹性限位块,所述弹性限位块的一端与贯穿槽向外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限位块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所述隔板本体的顶部和/或底部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深度大于等于隔板本体高度的一半。r/>[0006]作为优选,所述贯穿槽在插块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贯穿槽内均设置有所述弹性限位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隔板本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弹性限位块,提高对隔板本体的固定效果。
[0008]作为优选,相邻所述贯穿槽内的弹性限位块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位于隔板本体的两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隔板本体的左右两侧起到限位的作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限位块的末端沿插块的厚度方向向内延伸形成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延伸至贯穿槽内。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弹性限位块末端的接触面积,提高限位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本体在插块的下方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设置在隔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隔板本体的固定效果。
[0014]作为优选,所述插槽设置在隔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位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折叠箱内进行多种形式的隔断。
[0016]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本体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凸出于隔板本体的侧面,所述加强筋在隔板本体表面呈网状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隔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001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板连接结构,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
[001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折叠周转箱分隔板的隔板连接结构,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底板棱边位置,所述侧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与插块配合,所述插入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插板本体的厚度,所述插入槽与弹性限位块配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隔板槽,所述隔板槽与隔板本体的底部卡嵌。
[0020]作为优选,所述侧板在插槽下方贯穿设置有插板槽,所述插板槽与插板对应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槽与插板对应,起到固定插板的作用。
[0022]作为优选,相邻所述隔板槽在相交位置设置有矩形槽。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隔板本体的底部在隔板槽相交位置发生干涉。
[0024]综上所述,隔板起到分隔折叠箱内部的作用,隔板的左右两侧通过插块与折叠箱连接,插块上的弹性限位块限制隔板在连接后发生脱离,同时隔板与隔板之间通过插槽在高度方向上连接,将折叠箱内分隔成多个区域;同时插板进一步提高了隔板本体的固定效果,因此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实施例去除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4是实施例的隔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中,51、侧板;52、底板;8、隔板本体;811、插块;812、贯穿槽;813、弹性限位块;814、抵接板;82、插板;83、加强筋;84、插槽;85、插入槽;86、插板槽;87、隔板槽;88、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折叠箱分隔插板82,包括隔板本体8,隔板采用注塑工艺一体形成,隔板本体8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插块811,插块811凸出于隔板本体8宽度方向的两侧,插块811位于隔板本体8的上部,插块811上设置有贯穿槽812,贯穿槽812贯穿插块811的厚度方向设置,贯穿槽812内设置有弹性限位块813,弹性限位块813的一端与贯穿槽812向
外的一侧连接,弹性限位块813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同时为了提高固定效果,贯穿槽812在插块81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在每一贯穿槽812内均设置有一个异向的弹性限位块813,即上下相邻贯穿槽812内的弹性限位块813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位于隔板本体8的两侧,在插入过程中,弹性限位块813的表面与周转箱的插入槽85接触,使弹性限位块813向内发生变形,在隔板本体8插入后,弹性限位块813通过弹性复位,此时弹性限位块813的另一端与周转箱的外侧接触,对隔板本体8起到水平方向限位的效果。
[0035]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弹性限位块813的抵接效果,弹性限位块813的末端沿插块811的厚度方向向内延伸形成抵接板814,抵接板814延伸至贯穿槽812内,即抵接板814与弹性限位块813之间形成折角。
[0036]如图3所示,隔板本体8在插块811的下方设置有插板82,插板82的形状呈矩形,插板82设置在隔板本体8宽度方向的两侧,插板82对隔板本体8的下方进行固定。
[0037]如图1至图3所示,隔板本体8的顶部和/或底部上设置有插槽84,所述插槽84的深度大于等于隔板本体8高度的一半,插槽84设置在隔板本体8宽度方向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位置,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短的隔板本体8的底部设置插槽84,插槽84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箱分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本体(8),所述隔板本体(8)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插块(811),所述插块(811)上设置有贯穿槽(812),所述贯穿槽(812)内设置有弹性限位块(813),所述弹性限位块(813)的一端与贯穿槽(812)向外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限位块(813)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倾斜,所述隔板本体(8)的顶部和/或底部上设置有插槽(84),所述插槽(84)的深度大于等于隔板本体(8)高度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分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812)在插块(81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贯穿槽(812)内均设置有所述弹性限位块(8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分隔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贯穿槽(812)内的弹性限位块(813)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位于隔板本体(8)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分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块(813)的末端沿插块(811)的厚度方向向内延伸形成抵接板(814),所述抵接板(814)延伸至贯穿槽(812)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分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本体(8)在插块(811)的下方设置有插板(82),所述插板(82)设置在隔板本体(8)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昇佰华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