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蜡石复合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41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蜡石复合块,包括由上、中、下叶蜡石块,上叶蜡石块顶部开设有第一圆柱形孔、底部开设有第一方形插槽、底部四角开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孔,下叶蜡石块底部开设有第二圆柱形孔、顶部开设有第二方形插槽、顶部四角开设有第二四棱锥台孔,中叶蜡石块顶部设有第一插块、四角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底部设有第二插块、底部四角设有第二四棱锥台,第一、二插块之间贯穿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中固定套设有第一混合衬管,第一混合衬管的内侧固定套设有第二混合衬管,上叶蜡石块扣合在中叶蜡石块的顶部、下叶蜡石块扣合在中叶蜡石块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增强其传压保温的效果,更加实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蜡石复合块


[0001]本技术属于叶蜡石
,具体涉及一种叶蜡石复合块。

技术介绍

[0002]叶蜡石复合块由于具有保压、传压、密封、耐热保温、绝缘好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超硬材料合成生产中。目前,常见的叶蜡石复合块为内部加内衬管的分体式结构,例如在申请号为201820245114.6的技术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超硬材料合成用叶蜡石复合块,该复合块将传统叶蜡石块侧面的四个直角设计成圆弧角,可提高叶蜡石块压制过程中的密度均匀性,进而有效减少了合成金刚石、PCD和PCBN等超硬材料时,叶蜡石块密封边形成中出现的掉边现象,提高密封效果,从而避免或减少放炮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公开了多种形式的组装结构来保证整个分体式结构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但该复合块仅采用了常规的单一白云石片作为内衬管来使用,其传压保温的效果较为有限,实际生产中无法有效保证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产量和质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蜡石复合块,可在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增强其传压保温的效果,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蜡石复合块,包括由上叶蜡石块、中叶蜡石块和下叶蜡石块组成的复合块本体,所述复合块本体呈正方体结构且其中心竖向开设有圆柱形型腔、其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之间通过圆弧连接,所述上叶蜡石块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圆柱形孔、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方形插槽、底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孔,所述第一圆柱形孔与第一方形插槽连通,所述下叶蜡石块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二圆柱形孔、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二方形插槽、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四棱锥台孔,所述第二圆柱形孔与第二方形插槽连通,所述中叶蜡石块顶部的中心设有第一插块、顶部的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底部的中心设有第二插块、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四棱锥台,所述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的中心之间贯穿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中固定套设有第一混合衬管,所述第一混合衬管的内侧固定套设有第二混合衬管,所述上叶蜡石块扣合在中叶蜡石块的顶部且第一方形插槽与第一插块插接、第一四棱锥台孔与第一四棱锥台插接,所述下叶蜡石块扣合在中叶蜡石块的底部且第二方形插槽与第二插块插接、第二四棱锥台孔与第二四棱锥台插接,所述第一圆柱形孔、第二混合衬管的内侧和第二圆柱形孔组成所述圆柱形型腔。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块与第一方形插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四棱锥台与第一四棱锥台孔相适配。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插块与第二方形插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四棱锥台与第二四棱锥台孔相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衬管的外径与安装通孔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混合衬管的外径与第一混合衬管的内径相适配、内径与第一圆柱形孔、第二圆柱形孔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中叶蜡石块与上叶蜡石块、下叶蜡石块扣合的位置处均通过粘结剂粘接。
[0010]优选的,所述圆弧半径为1~5mm。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1、复合块本体侧面上的圆弧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各个叶腊石块压制过程中的密度均匀性,进而有效减少合成超硬材料时的整个复合块的掉边现象,提高密封效果,从而避免或减少放炮事故的发生,同时圆弧的设计也能有效减少了复合块在运输中磕碰而产生的边棱掉块情况,减少了次品的出现;
[0012]2、第一方形插槽与第一插块的插接、第一四棱锥台孔与第一四棱锥台的插接、第二方形插槽与第二插块的插接以及第二四棱锥台孔与第二四棱锥台的插接的相互配合,可使上叶蜡石块、中叶蜡石块和下叶蜡石块三者之间的扣合更加紧密牢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在使用过程中相互之间不会偏移错位,更能进一步大大增强整个复合块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保证整个复合块的使用质量;
[0013]3、通过由白云石、氯化钠和脱水叶蜡石组成的第一混合衬管与由白云石和氯化钠组成的第二混合衬管的相互配合,可起到双重且更加优良的传压和保温作用,与原有单一白云石片相比,其具有更好的传压保温效果,能更好地为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生成提供均匀稳定的压力温度场、从而提高相应材料的产量和质量,使整个复合块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上叶蜡石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上叶蜡石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下叶蜡石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下叶蜡石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中叶蜡石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上叶蜡石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为上叶蜡石块,2为中叶蜡石块,3为下叶蜡石块,4为圆柱形型腔,5为圆弧,6为第一圆柱形孔,7为第一方形插槽,8为第一四棱锥台孔,9为第二圆柱形孔,10为第二方形插槽,11为第二四棱锥台孔,12为第一插块,13为第一四棱锥台,14为第二插块,15为第二四棱锥台,16为安装通孔,17为第一混合衬管,18为第二混合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8所示,一种叶蜡石复合块,包括由上叶蜡石块1、中叶蜡石块2和下叶蜡石块3组成的复合块本体,复合块本体呈正方体结构且其中心竖向开设有圆柱形型腔4、其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之间通过圆弧5连接。圆弧5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各个叶腊石块压制过程中
的密度均匀性,进而有效减少合成超硬材料时的整个复合块的掉边现象,提高密封效果,从而避免或减少放炮事故的发生,同时圆弧5的设计也能有效减少了复合块在运输中磕碰而产生的边棱掉块情况,减少了次品的出现;
[0025]上叶蜡石块1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圆柱形孔6、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方形插槽7、底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孔8,第一圆柱形孔6与第一方形插槽7连通。下叶蜡石块3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二圆柱形孔9、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二方形插槽10、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四棱锥台孔11,第二圆柱形孔9与第二方形插槽10连通。中叶蜡石块2顶部的中心设有第一插块12、顶部的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四棱锥台13、底部的中心设有第二插块14、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四棱锥台15,第一插块12与第二插块14的中心之间贯穿设有安装通孔16,安装通孔16中固定套设有第一混合衬管17,第一混合衬管17的内侧固定套设有第二混合衬管18。上叶蜡石块1扣合在中叶蜡石块2的顶部且第一方形插槽7与第一插块12插接、第一四棱锥台孔8与第一四棱锥台13插接,下叶蜡石块3扣合在中叶蜡石块2的底部且第二方形插槽10与第二插块14插接、第二四棱锥台孔11与第二四棱锥台15插接,第一圆柱形孔6、第二混合衬管18的内侧和第二圆柱形孔9组成圆柱形型腔4;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蜡石复合块,包括由上叶蜡石块、中叶蜡石块和下叶蜡石块组成的复合块本体,所述复合块本体呈正方体结构且其中心竖向开设有圆柱形型腔、其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之间通过圆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蜡石块的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圆柱形孔、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一方形插槽、底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孔,所述第一圆柱形孔与第一方形插槽连通,所述下叶蜡石块的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二圆柱形孔、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二方形插槽、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二四棱锥台孔,所述第二圆柱形孔与第二方形插槽连通,所述中叶蜡石块顶部的中心设有第一插块、顶部的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四棱锥台、底部的中心设有第二插块、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四棱锥台,所述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的中心之间贯穿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中固定套设有第一混合衬管,所述第一混合衬管的内侧固定套设有第二混合衬管,所述上叶蜡石块扣合在中叶蜡石块的顶部且第一方形插槽与第一插块插接、第一四棱锥台孔与第一四棱锥台插接,所述下叶蜡石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秋卿李德斌李德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神州灵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