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小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384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色小夜灯,包括将交流电源整流、滤波、稳压成稳压直流电源的驱动部分、通过光控开关电路控制的控制芯片、连接于控制芯片输出端的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和连接于控制芯片的调整输入端可调整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变换和发光亮度变换的调整按键。其利用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小夜灯的光源,且可根据环境亮度控制芯片的通断,还可调整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依设定程序固定颜色、突变或渐变状态发光。具有使用方便、发光二极管颜色变化丰富、电路简单、装饰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夜灯,尤其是一种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变色小夜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小夜灯一般使用普通小灯泡,直接接入交流市电,由人工进行开关控制,使用很不方便,且灯光的颜色只有单一颜色,装饰性较差。现已有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小夜灯,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低压驱动、省电、不易破碎等特性,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灯具有抗震、耗电量少、不发热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已广泛应用于照明灯具和装饰灯具。但,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变色小夜灯,一般只能由人工进行开关控制,使用较不方便,且需配有专用控制电路,只能实现一种或少数几种颜色变换效果,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环境照度自动开关且控制电路简单的变色小夜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包括驱动部分、控制部分和光源部分,上述驱动部分的输入端可直接连接交流市电,其输出端连接上述控制部分的电源输入端;上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芯片和连接于控制芯片控制输入端的光控开关电路,以使当环境照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芯片工作、当环境照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芯片不工作;上述光源部分为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此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连接于上述控制芯片的各个输出端;上述控制芯片的调整输入端连接有调整按键,用于使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按照预先写入上述控制芯片的程序进行颜色变换调整和发光亮度调整。上述驱动部分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回路,从而为上述控制部分提供直流稳压工作电源。上述光控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和光控元件,此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上述驱动部分的输出端,此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连接上述光控元件,此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入端,此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上述光控元件为光敏电阻。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设于同一透明灯罩内。本技术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小夜灯的光源,且其设有可根据环境亮度自动通断控制芯片的光控开关电路,还设有可使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依设定程序发光的调整按键。本技术的驱动部分与交流电源连接,由驱动部分输出稳压直流电源给基极连接有光敏电阻的三极管。当环境照度高于设定值时,光敏电阻的亮阻较小,三极管的基极电压小于其开启电压,三极管开关截止,控制芯片处于睡眠状态,发光二极管不亮;当环境照度低于设定值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变大,三极管的基极电压大于其开启电压,三极管导通,控制芯片开始工作,依设定程序输出相应信号至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使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发亮,使用很方便。当要调整小夜灯变换颜色时,依设定模式按压调整按键,便可方便地使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进行丰富的颜色变化,增加装饰性和趣味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变色小夜灯,如图1所示,交流电源接入相并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再接入由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的整流桥,整流桥输出负极接地,整流桥输出正极串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2的正极端、稳压管D6的负极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滤波电容C2的负极端和稳压管D6的正极端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调整按键KEY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调整输入端,调整按键KEY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NPN)的基极和光敏电阻RG的一端,光敏电阻RG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U1(pic12系列)的控制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控制芯片U1的三个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5、R6、R7连接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RLED、GLED、BLED的正极,发光二极管RLED、GLED、BLED的负极接地。本技术工作时,交流电源通过电容C1和电阻R1进行降压,再经过整流桥进行整流成直流电,再经过滤波电容C2滤去杂波,再经稳压管D6稳压,得到稳压的直流电源。此稳压直流电源经电阻R4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和光敏电阻;当环境亮度大于设定值时,光敏电阻RG的亮阻较小,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小于其开启电压,三极管Q1截止,控制芯片U1处于睡眠状态,发光二极管不亮;当环境亮度小于设定值时,光敏电阻RG的电阻变大,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大于其开启电压,三极管Q1导通,控制芯片Q1被唤醒,输出设定的信号至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便发亮。若要变换小夜灯的颜色时,只需按设定模式按压调整按键KEY1,对控制芯片Q1输入调整信号,便可使控制芯片输出相应的信号至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从而得到设定的颜色和亮度变化。本技术的颜色控制既可以实现红、绿、蓝及其组合色交替变换,还可以实现红、绿、蓝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渐变。当控制芯片从睡眠状态被唤醒后,能够保持与进入睡眠之前发光二极管同样的颜色变换模式。发光二极管颜色的渐变是通过程序在控制芯片的各输出端上输出占空比渐变的PWM信号来实现的,占空比渐变是通过控制芯片定时器实现的。本技术所用的控制芯片U1最大可有25mA的驱动能力,因此,发光二极管RLED、GLED、BLED可以分别通过限流电阻R5、R6和R7直接与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限流电阻R5、R6和R7和发光二极管RLED、GLED、BLED之间也可以分别通过三极管开关来控制。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根据环境亮度自动控制开关,使用很方便,且本技术通过pic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来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电路结构较简单且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变换模式多样化,装饰性和趣味性较强。权利要求1.一种变色小夜灯,包括驱动部分、控制部分和光源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分的输入端可直接连接交流市电,其输出端连接上述控制部分的电源输入端;上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芯片和连接于控制芯片控制输入端的光控开关电路,以使当环境照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芯片工作、当环境照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芯片不工作;上述光源部分为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此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连接于上述控制芯片的各个输出端;上述控制芯片的调整输入端连接有调整按键,用于使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按照预先写入上述控制芯片的程序进行颜色变换调整和发光亮度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分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回路,从而为上述控制部分提供直流稳压工作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控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和光控元件,此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上述驱动部分的输出端,此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连接上述光控元件,此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控制芯片的控制输入端,此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控元件为光敏电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设于同一透明灯罩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通过限流电阻与上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芯片为pic12系列单片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小夜灯,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芯片被唤醒后仍能按照上次的设置模式工作。9.根据权利要求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色小夜灯,包括驱动部分、控制部分和光源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分的输入端可直接连接交流市电,其输出端连接上述控制部分的电源输入端;上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芯片和连接于控制芯片控制输入端的光控开关电路,以使当环境照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芯片工作、当环境照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芯片不工作;上述光源部分为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此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连接于上述控制芯片的各个输出端;上述控制芯片的调整输入端连接有调整按键,用于使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按照预先写入上述控制芯片的程序进行颜色变换调整和发光亮度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彬何开文张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