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301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包括陶瓷管、传感器三通、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氧化锆传感器、发热管、热电偶、保温罩以及外壳,外壳的一侧设有开口,保温罩设于外壳内,保温罩靠近外壳的开口一侧设有容纳槽,第二支架固定于外壳的开口上,并与保温罩相抵配合,第一支架固定于第二支架上,传感器三通固定于第一支架上,氧化锆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上,氧化锆传感器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架伸入于容纳槽内,陶瓷管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上,陶瓷管的另一端穿过传感器三通伸入于氧化锆传感器内,发热管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上,发热管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型加热圈,弹簧型加热圈伸入于容纳槽内。弹簧型加热圈伸入于容纳槽内。弹簧型加热圈伸入于容纳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器
,特指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氧气浓度检测的气体检测器由氧化锆传感器与加热器等结构组成。其中,氧化锆传感器需要稳定加热到一定的温度(>650℃)才能工作,因此加热器至关重要,其可靠性以及温控的稳定性,将很大程度的影响氧气浓度的测量精度和氧化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0003]传统用于氧气浓度检测的气体检测器普遍都存在如下缺陷:体积较大、功率较大、能耗高、保温效果不好、导致氧化锆传感器需要预热的时间很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其缩小体积,结构简单,提高保温效果,缩短预热时间,能耗低。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包括陶瓷管、传感器三通、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氧化锆传感器、发热管、热电偶、保温罩以及外壳,外壳的一侧设有开口,保温罩设于外壳内,保温罩靠近外壳的开口一侧设有容纳槽,第二支架固定于外壳的开口上,并与保温罩相抵配合,第一支架固定于第二支架上,传感器三通固定于第一支架上,氧化锆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上,氧化锆传感器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架伸入于容纳槽内,陶瓷管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上,陶瓷管的另一端穿过传感器三通伸入于氧化锆传感器内,发热管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上,发热管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型加热圈,弹簧型加热圈伸入于容纳槽内,并套设于氧化锆传感器上,热电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上,热电偶的另一端伸入于容纳槽内,用于测量容纳槽内温度值。
[000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陶瓷管采用圆管结构,其内部中空,且两端均设有开口,氧化锆传感器采用圆管结构,其内部中空,且靠近传感器三通的一端设有开口,伸入于容纳槽内的一端封闭,陶瓷管的圆心与氧化锆传感器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传感器三通包括第一通口、第二通口以及第三通口,第一通口的圆心与第二通口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氧化锆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通口内,陶瓷管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通口内,另一端经第二通口伸入至氧化锆传感器内。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中部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上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与传感器三通的第二通口外部螺纹连接固定,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孔,第二支架上设有与第一螺孔配合的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对应,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便于氧化锆传感器穿过的第二穿孔。
[00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的开口上。
[0012]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支架、保温罩以及外壳均采用圆柱结构。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其整体体积较小,结构更简单,通过外壳、保温罩以及发热管配合可提高保温效果,缩短预热时间,能耗更低。更具体的说,保温罩设置在外壳内部,在保温罩内设置一个容纳槽,氧化锆传感器的一端伸入于容纳槽内,发热管伸入于容纳槽内的一端设有弹簧型加热圈,弹簧型加热圈套设于氧化锆传感器上,为氧化锆传感器加热,其加热效果更佳,保温效果更佳,进而缩短预热时间,能耗更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传感器三通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一支架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一支架主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第二支架主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原理简图。
[0021]1、陶瓷管;2、传感器三通;21、第一通口;22、第二通口;23、第三通口;3、第一支架;30、凸起部;31、第一螺孔;32、第一穿孔;4、第二支架;41、第二螺孔;42、第二穿孔;5、氧化锆传感器;6、发热管;61、弹簧型加热圈;7、热电偶;8、保温罩;81、容纳槽;9、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包括陶瓷管1、传感器三通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氧化锆传感器5、发热管6、热电偶7、保温罩8以及外壳9,外壳9的一侧设有开口,保温罩8设于外壳9内,保温罩8靠近外壳9的开口一侧设有容纳槽81,第二支架4固定于外壳9的开口上,并与保温罩8相抵配合,第一支架3固定于第二支架4上,传感器三通2固定于第一支架3上,氧化锆传感器5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2上,氧化锆传感器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架4伸入于容纳槽81内,陶瓷管1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2上,陶瓷管1的另一端穿过传感器三通2伸入于氧化锆传感器5内,发热管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4上,发热管6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型加热圈61,弹簧型加热圈61伸入于容纳槽81内,并套设于氧化锆传感器5上,热电偶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4上,热电偶7的另一端伸入于容纳槽81内,用于测量容纳槽81内温度值。以上构成本技术基本结构。
[0024]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其整体体积较小,结构更简单,通过外壳9、保温罩8以及发热管6配合可提高保温效果,缩短预热时间,能耗更低。更具体的说,保温罩8设置在外壳9内部,在保温罩8内设置一个容纳槽81,氧化锆传感器5的一端伸入于容纳槽81内,发热管6伸入于容纳槽81内的一端设有弹簧型加热圈61,弹簧型加热圈61套设于氧化锆传感器5上,为氧化锆传感器5加热,其加热效果更佳,保温效果更佳,进而缩短预热时间,能耗更低。
[0025]需要说明的是,弹簧型加热圈61采用定制弹簧型加热圈61,最大功率仅24W,可以配合PID算法控制加热,能将氧化锆传感器5恒温加热到650℃~750℃。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管1采用圆管结构,其内部中空,且两端均设有开口,氧化锆传感器5采用圆管结构,其内部中空,且靠近传感器三通2的一端设有开口,伸入于容纳槽81内的一端封闭,陶瓷管1的圆心与氧化锆传感器5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使采用气体经陶瓷管1进入到氧化锆传感器5内部,并从氧化锆传感器5壁排出,气体分散流动均匀。更具体的说,气体的路径是从陶瓷管1的一端开口进入,直至从另一端开口流出,陶瓷管1的另一端开口伸入到氧化锆传感器5内,当气体从陶瓷管1的另一端开口流出后,由于氧化锆传感器5的一端封闭,气体会从氧化锆传感器5与陶瓷管1之间的间隙分流流向传感器三通2,再从传感器三通2内排出。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三通2包括第一通口21、第二通口22以及第三通口23,第一通口21的圆心与第二通口22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氧化锆传感器5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通口22内,陶瓷管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通口21内,另一端经第二通口22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管(1)、传感器三通(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氧化锆传感器(5)、发热管(6)、热电偶(7)、保温罩(8)以及外壳(9),所述外壳(9)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保温罩(8)设于外壳(9)内,所述保温罩(8)靠近外壳(9)的开口一侧设有容纳槽(81),所述第二支架(4)固定于外壳(9)的开口上,并与保温罩(8)相抵配合,所述第一支架(3)固定于第二支架(4)上,所述传感器三通(2)固定于第一支架(3)上,所述氧化锆传感器(5)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2)上,所述氧化锆传感器(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架(4)伸入于容纳槽(81)内,所述陶瓷管(1)的一端固定于传感器三通(2)上,所述陶瓷管(1)的另一端穿过传感器三通(2)伸入于氧化锆传感器(5)内,所述发热管(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4)上,所述发热管(6)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型加热圈(61),所述弹簧型加热圈(61)伸入于容纳槽(81)内,并套设于氧化锆传感器(5)上,所述热电偶(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架(4)上,所述热电偶(7)的另一端伸入于容纳槽(81)内,用于测量容纳槽(81)内温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加热的气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管(1)采用圆管结构,其内部中空,且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氧化锆传感器(5)采用圆管结构,其内部中空,且靠近传感器三通(2)的一端设有开口,伸入于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振开郑旭平李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易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