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87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包括容器收集组件、连接在收集组件下部的导流组件以及形成在收集组件上的支撑组件,收集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一侧的若干收集罐,安装板的另一侧安装至水池上方的墙壁上,导流组件可置于水池的出水口处,通过收集组件以及支撑组件承载氧气瓶,使得氧气瓶内的液体通过收集罐以及导流组件沿水池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通过支撑组件与收集组件配合并支撑氧气瓶,使得氧气瓶内的液体自动沿收集罐以及导流组件排出至水池出水口处,以降低氧气瓶的重量以及医疗垃圾的回收成本,并且不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护人员的工作。护人员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排水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患有呼吸道感染或心肺疾病的患者很多需要吸氧治疗,大多通过将一次性氧气瓶上连接的鼻腔插管插入患者鼻孔处。治疗后,一次性氧气瓶都直接扔至医疗垃圾箱内,但医疗垃圾回收均为论重量称重回收,由于扔掉的一次性氧气瓶内装有用于吸氧湿化的液体,譬如:蒸馏水,导致医疗垃圾的重量加重,回收成本高、耗损严重。
[0003]为了降低耗损以及回收成本,也有医生或护士手动将一次性氧气瓶内的液体沿瓶体的出水管倒出至水池中,但水流较慢,时间较长,医护人员需长时间抓着一次性氧气瓶倾倒瓶内的液体,影响医生或护士的工作。鉴于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以便于实现氧气瓶自动排水,降低回收成本,并且不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包括收集组件、连接在收集组件下部的导流组件以及形成在收集组件上的支撑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一侧的若干收集罐,安装板的另一侧安装至水池上方的墙壁上,所述导流组件可置于水池的出水口处,通过收集组件以及支撑组件承载氧气瓶,使得氧气瓶内的液体通过若干收集罐以及导流组件沿水池排出。
[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罐顶端部设有卡持槽,以供卡持氧气瓶的气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段以及承载段,连接段形成在收集罐的外周壁上、且与收集罐顶端部的卡持槽相对,承载段一体地形成在连接段上、且沿连接段向上倾斜,用以支撑氧气瓶的瓶体。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25度至35度。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承载段上的抵持段。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罐的内周底壁呈弧形面结构。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组件连接在收集组件中收集罐的下部,且与收集罐相互贯通,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主体管以及若干分支管,若干所述分支管与所述主体管相互贯通。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分支管对应地连接在收集罐的下部,且与收集罐内部相互贯通,所述主体管置于水池的出水口处。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一侧设有若干组卡持组件,以供对应地卡持收集罐。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卡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卡持臂与第二弹性卡持臂,第一弹性卡持臂与第二弹性卡持臂之间形成有弧形面卡持腔,弧形面卡持腔的空间与收集罐的外径相当。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卡持臂与第二弹性卡持臂的内周面均对应地设有若干防滑凸起。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通过支撑组件与收集组件配合并支撑氧气瓶,使得氧气瓶内的液体自动沿收集罐以及导流组件排出至水池出水口处,以降低氧气瓶的重量以及医疗垃圾的回收成本,并且不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中收集组件 10的安装板11与卡持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中收集组件 10的收集罐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20]图5为图3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1]图6为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3]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包括收集组件10、连接在收集组件10下部的导流组件20以及形成在收集组件10上的支撑组件30,以排出氧气瓶40内用于吸氧湿化的液体。
[0024]请结合参阅图1、图2所示,收集组件10包括安装板1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1一侧的的若干收集罐12,具体地,安装板11一侧设有若干组卡持组件13,以供对应地卡持收集罐12,优选地,卡持组件13 设计为六组,即:可对应地卡持六个收集罐12。
[0025]安装板11的另一侧设有粘接壁(图未示),以通过粘接壁将安装板11粘接至水池上方的墙壁上。
[0026]每组卡持组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卡持臂131与第二弹性卡持臂132,第一弹性卡持臂131与第二弹性卡持臂132之间形成有弧形面卡持腔,弧形面卡持腔的空间与收集罐12的外径相当,使得收集罐12置于弧形面卡持腔内,并通过第一弹性卡持臂131与第二弹性卡持臂132相互作用卡持收集罐12。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卡持臂131与第二弹性卡持臂132的内周面均对应地设有若干防滑凸起(图未示),以提高卡持收集罐12的紧密性,进一步防止收集罐12沿弧形面卡持腔内滑脱。
[0028]若干收集罐12设置为六个,以供同时对多个一次性医用氧气瓶排液,进一步提高效率。每一收集罐12对应地置于一组卡持组件13的弧形面卡持腔内,并通过卡持组件13的第一弹性卡持臂131与第二弹性卡持臂132相互作用卡紧收集罐12。收集罐12用于收集氧气瓶40 内吸氧湿化的液体,以降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重量,进而降低医疗垃圾的回收成本。本实施例中,收集罐12的内周底壁呈弧形面结构,以便于收集罐12内的液体流动。
[0029]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所示,收集罐12顶端部设有卡持槽121,以供卡持氧气瓶40的气管,并配合形成在收集组件10上的支撑组件 30,使得氧气瓶40内吸氧湿化的液体排至收集罐12内。
[0030]请结合参阅图1所示,导流组件20连接在收集组件10中收集罐 12的下部,且与收集罐12相互贯通,使得排至收集罐12中的液体顺着导流组件20流至水池中。具体地,导流组件20包括主体管21以及若干分支管22,若干分支管22与主体管21相互贯通,主体管21为柔性管,使用时,将主体管21置于水池的出水口处,使用完后,可将主体管21束缚起来,譬如:将主体管21绑扎在其中一分支管22处,不会影响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水池的使用。
[0031]每一分支管22对应地连接在收集罐12的下部,且与收集罐12内部相互贯通,使得每一收集罐12内的液体顺着分支管22流入至主体管21,并沿主体管21流入至水池的出水口处。
[0032]请结合参阅图3、图4所示,支撑组件30形成在收集罐12的外周壁上,用以支撑氧气瓶40,使得氧气瓶40内吸氧湿化的液体排至收集罐12内,支撑组件30的周面呈弧面状结构,以稳定支撑氧气瓶40,优选地,支撑组件30弧面的弧度与氧气瓶40瓶体周面的弧面弧度相当。
[0033]具体地,支撑组件30包括连接段31、形成在连接段31上的承载段3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组件(10)、连接在收集组件(10)下部的导流组件(20)以及形成在收集组件(10)上的支撑组件(30),所述收集组件(10)包括安装板(11)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1)一侧的若干收集罐(12),安装板(11)的另一侧安装至水池上方的墙壁上,所述导流组件(20)可置于水池的出水口处,通过收集组件(10)以及支撑组件(30)承载氧气瓶(40),使得氧气瓶(40)内的液体通过收集罐(12)以及导流组件(20)沿水池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12)顶端部设有卡持槽(121),以供卡持氧气瓶(40)的气管,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连接段(31)以及承载段(32),连接段(31)形成在收集罐(12)的外周壁上、且与收集罐(12)顶端部的卡持槽(121)相对,承载段(32)一体地形成在连接段(31)上、且沿连接段(31)向上倾斜,用以支撑氧气瓶(40)的瓶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段(3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呈25度至35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一次性医用氧气瓶的排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0)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承载段(32)上的抵持段(3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立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