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53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5)下表面均设置有齿墙(7)、支撑底板(8)和桩基础(10),所述的桩基础(10)的桩身打入至地基(6)中,所述的桩基础(10)的顶端与支撑底板(8)下表面固定,所述的支撑底板(8)下表面左右两端与齿墙(7)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多个加固柱的阻挡,有可能出现墙后部分区域空洞或虚填,造成墙后土体回填不密实的缺点,具有使挡土墙后的回填土回填密实,提高了挡墙后回填土的抗剪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的优点。使结构更加稳定的优点。使结构更加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到市政工程的
,更加具体地是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政工程的边坡常采用挡土墙来维持稳定,常见的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板式挡土墙、锚杆挡土墙等,以上传统挡土墙多用于地质情况较好,高度较低的边坡,传统的挡土支护体系在面临不良地质(地基)条件时应用范围有限,特别遇到边坡较高、地质(地基)条件不良的(填方)边坡,无法克服其由于高度造成的困难,抗倾覆性能和抗滑移性能无法得到保证,边坡容易失稳。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号为CN207538068U公开的挡土墙中,虽然解决了回填土松动导致边坡加固效果降低的问题,但由于多个加固柱的阻挡,有可能出现墙后部分区域空洞或虚填,造成墙后土体回填不密实的情况,使墙后土体在后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外来水顺着土体的缝隙流入土体内部,使挡土墙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失稳,影响其安全。
[0004]同时市政工程一般还有生态景观需求,在竖直方向上常采用小挡墙和土质1:2

1:2.5边坡间隔布置的方式,来消除边坡高度差过大的问题,该种方式土质边坡必须满足边坡稳定要求,可在上面种植植物,对于土质较差的边坡必须将土全部清除后,回填新的土,压实以满足需求。这种边坡虽然生态,但容易造成开挖量较大,同时需要占据比较大的地方来放坡。并且高的土质边坡在雨水冲刷下,不稳定因素加大,特别是排水不畅的条件下,稳定性受到威胁。
[0005]为了解决市政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高边坡挡土墙的稳定问题,同时能兼顾生态景观需求,弱化硬质效果,故而,提出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它位于地基的上方,所述的地基上方一侧设置有边坡,临近所述的边坡一侧回填有回填土,所述的回填土一侧设置有依次组成阶梯状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上表面浇筑有现浇混凝土层,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卡在最下层的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上,所述的地基上表面的一侧开挖有排水沟;
[0008]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下表面均设置有齿墙、支撑底板和桩基础,
[0009]所述的桩基础的桩身打入至地基中,所述的桩基础的顶端与支撑底板下表面固定,所述的支撑底板下表面左右两端与齿墙连接;
[0010]临近所述的边坡的第一预制挡土块和第二预制挡土块的一端均通过连接块与拉杆连接,所述的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锚定块,所述的锚定块位于边坡内。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预制挡土块包括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第一上限位齿墙、第一边板和下限位齿墙;
[0012]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整体呈矩形筒状且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上限位齿墙,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底部左右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下限位齿墙,
[0013]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前后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边板。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包括第二预制挡土块本体、第二上限位齿墙和第二边板,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本体整体呈矩形筒状且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二上限位齿墙,
[0015]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本体前后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二边板。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本体的底部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和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本体内部均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斜撑钢管和横撑钢管,
[0018]所述的斜撑钢管两端通过连接块固定在左右两侧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上,
[0019]所述的横撑钢管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固定在左右两侧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上。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左侧的下限位齿墙卡在第二预制挡土块的两个第二上限位齿墙之间,
[0021]在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顶面的两个第二上限位齿墙之间浇筑现浇混凝土层
[002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层固定在所述第二预制挡土块与第一预制挡土块之间。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一层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左侧的所述的下限位齿墙卡在下一层第一预制挡土块顶面的两个所述的第一上限位齿墙之间。
[002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分层设置预制挡土块和分层回填回填土,这样就可以使挡土墙后的回填土回填密实,提高了挡墙后回填土的抗剪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
[0025]2、本技术可以根据边坡的坡度来调整挡土墙结构的坡度,如果地质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挡土墙结构做成竖直挡土墙,节约挡土墙的占地面积,因此该挡土墙适应性强。
[0026]3、本技术中的预制挡土块顶部可兼做种植池,种植植物装饰挡墙外表面,弱化硬质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态景观需求。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的预制挡土块与锚定块连接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的预制挡土块与下部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中的第一预制挡土块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中的第二预制挡土块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中的坡度改变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中的竖直形态示意图。
[0035]图中:边坡1、回填土2、第一预制挡土块3、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301、第一上限位齿墙302、第一边板303、下限位齿墙304、现浇混凝土4、第二预制挡土块5、第二预制挡土块本体501、第二上限位齿墙502、第二边板503、地基6、齿墙7、支撑底板8、排水沟 9、桩基础10、拉杆11、锚定块12、斜撑钢管13、横撑钢管14、连接块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
[0037]参照图1

8所示: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它位于地基6 的上方,所述的地基6上方一侧设置有边坡1,临近所述的边坡1一侧回填有回填土2,所述的回填土2一侧设置有依次组成阶梯状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上表面浇筑有现浇混凝土层4,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卡在最下层的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 5上,所述的地基6上表面的一侧开挖有排水沟9;
[003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5下表面均设置有齿墙7、支撑底板8和桩基础10,
[0039]所述的桩基础10的桩身打入至地基6中,所述的桩基础10的顶端与支撑底板8下表面固定,所述的支撑底板8下表面左右两端与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它位于地基(6)的上方,所述的地基(6)上方一侧设置有边坡(1),临近所述的边坡(1)一侧回填有回填土(2),所述的回填土(2)一侧设置有依次组成阶梯状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上表面浇筑有现浇混凝土层(4),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卡在最下层的第二预制挡土块(5)上,所述的地基(6)上表面的一侧开挖有排水沟(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5)下表面均设置有齿墙(7)、支撑底板(8)和桩基础(10);所述的桩基础(10)的桩身打入至地基(6)中,所述的桩基础(10)的顶端与支撑底板(8)下表面固定,所述的支撑底板(8)下表面左右两端与齿墙(7)连接;临近所述的边坡(1)的第一预制挡土块(3)和第二预制挡土块(5)的一端均通过连接块(15)与拉杆(11)连接,所述的拉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锚定块(12),所述的锚定块(12)位于边坡(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挡土块(3)包括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301)、第一上限位齿墙(302)、第一边板(303)和下限位齿墙(304);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301)整体呈矩形筒状且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上限位齿墙(302),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301)底部左右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下限位齿墙(304),所述的第一预制挡土块本体(301)前后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边板(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的高边坡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预制挡土块(5)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红春岳克栋胡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