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49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0
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装置,该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应器内筒,反应器内筒与反应器本体的轴向平行,反应器内筒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反应器本体的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反应器本体内的底部设置多个释放器,多个释放器和多个反应器内筒分别一一对应。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反应器和气液混合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器本体内设置多个反应器内筒,使得污水、接种淤泥和生物载体填料在反应器内筒和反应器本体中流化循环,提高传质效率,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反应器本体内反硝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较传统反硝化过程,总氮的脱除效率可以提升40%以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对于污水的排放标准逐渐提高。总氮作为重要的污水排放标准,提高总氮的去除效果,是目前污水处理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气液混合物搅动污水处理反应区,以提高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从而提高脱氮的效果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公告号为CN215712059U的中国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射流曝气式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释放器将气液混合物由反应器的底部释放进入反应器内,部分溶解的气体分子和未溶解的气体通过整个反应区,从而搅动反应区,一方面增加微生物与污水有机质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废气和污水在反应器中形成内循环。但是反应器内的污水、污泥和生物载体是散乱的,处于无序状态,使得废气和污水形成的内循环处于无序状态,内循环不畅,不能充分带动整个反应区,同时也限制了微生物和污水有机质接触的几率。因此该专利虽然有一定的强化传质的效果,但是传质效果不理想,提高的反应速率不佳,脱氮效果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反应器中废气和污水在反应器内循环不畅带来的传质效果不佳、反应速率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及污水处理装置,增强气液固三相高效传质,显著提高脱氮效率。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上开设有进污水口和排污水口,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应器内筒,反应器内筒与反应器本体的轴向平行,反应器内筒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反应器本体的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反应器本体内的底部设置多个释放器,多个释放器和多个反应器内筒分别一一对应。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释放器设置在反应器内筒内。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释放器与反应器内筒的底部相距30cm。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反应器本体和反应器内筒内均设置有接种污泥、若干具有反硝化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及其生物载体填料。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生物载体填料采用聚氨酯材质。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生物载体填料
的体积为反应器本体容积的0.08~0.24倍。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生物载体填料的体积为反应器本体容积的0.12倍。
[0013]一种具有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硝化反应器和气液混合机构,所述气液混合机构包括射流器、气体收集管道、主气液混合管道和分气液混合管道,射流器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水口、出水口和用于混合气体液体的混气室,射流器的进气口通过气体收集管道与反硝化反应器的反应器顶盖固定连接,射流器的出水口与主气液混合管道固定连接,主气液混合管道远离射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气液混合管道,所述反硝化反应器为上述中任一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所述射流器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道,硝化液回流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多个分气液混合管道和多个释放器一一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气液混合管道设置有止回阀。
[0015]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射流器采用PVC材质。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反应器本体内设置多个反应器内筒,使得污水、接种淤泥和生物载体填料在反应器内筒和反应器本体中流化循环,提高传质效率,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反应器本体内反硝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较传统反硝化过程,总氮的脱除效率可以提升40%以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反应器本体内部俯视图;
[0020]图中标记:1、反应器本体,101、反应器顶盖,102、进污水口,103、排污水口,2、反应器内筒,3、生物载体填料,4、释放器,5、污水循环方向, 6、气体收集管道,7、射流器,8、硝化液回流管道,9、水泵,10、气液混合管道,1001、主气液混合管道,1002、分气液混合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2

3所示: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上开设有进污水口102和排污水口103,进污水口102和排污水口103 可以相对设置,进污水口102位于底部,出污水口位于顶部。
[0023]为了增强污水处理效果,加强反应器本体1内的传质效果,反应器本体 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应器内筒2,多个反应器内筒2均匀分布,且反应器内筒2与反应器本体1的轴向平行。反应器内筒2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反应器本体1的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便于污水循环流过。考虑到反应器内筒2具体的固定方式对于污水循环的影响,反应器内筒2采用通过底部支座固定在反应器本体1内的方式更为合适。反应器本体1和反应器内筒2内均设置有接种污泥、若干具有反硝化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及其生物载体填料3,微生物在生物载体填料3表
面形成生物膜,增加了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基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反应器本体1内的底部设置多个释放器4,释放器4用于向反应器本体1内释放气液混合物以搅动反应器本体1内的污水等,多个释放器4和多个反应器内筒2 分别一一对应。
[0024]其中,本技术中多个反应器内筒2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污水、接种淤泥和生物载体填料3在反应器内筒2和反应器本体1中流化循环,释放器4从反应器内筒2的底部释放气液混合物,增强水流紊动性,生物载体填料3与液面间的界面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传质效率。同时,生物载体填料3在反应器本体1内不断运动,颗粒间碰撞、摩擦,使得形成的生物膜较薄且均匀,且活性较好。污水从生物膜的下、左、右侧流过,广泛而频繁地与生物膜接触,从而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反应器本体1内反硝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较传统反硝化过程,总氮的脱除效率可以提升40%以上。
[0025]为了提高释放器4释放的气液混合物对反应器本体1内循环的搅动,释放器4设置在反应器内筒2内,部分溶解的气体分子和未溶解的气体通过反应器内筒2,带动污水及生物载体填料3向反应器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上开设有进污水口(102)和排污水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应器内筒(2),反应器内筒(2)与反应器本体(1)的轴向平行,反应器内筒(2)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反应器本体(1)的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反应器本体(1)内的底部设置多个释放器(4),多个释放器(4)和多个反应器内筒(2)分别一一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4)设置在反应器内筒(2)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4)与反应器内筒(2)的底部相距3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和反应器内筒(2)内均设置有接种污泥、若干具有反硝化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及其生物载体填料(3)。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填料(3)采用聚氨酯材质。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填料(3)的体积为反应器本体(1)容积的0.08~0.24倍。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射流曝气式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臣何庆生范景福李丽娜曹玉红王贵宾赵梓名孙新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