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32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包括机架组件、输送带机构、下消毒壳体、上消毒壳体和消毒装置,下消毒壳体设置于机架组件上,输送带机构设置在下消毒壳体中,且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为网状结构,消毒装置悬空设置在上消毒壳体下方,上消毒壳体设置在下消毒壳体顶部,把消毒装置、输送带封盖在下消毒壳体中,在上消毒壳体顶部设置有供料仓、排气口,在远离供料仓一端的下消毒壳体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臭氧实现常温或低温杀菌消毒,杀菌消毒作用强;解决传统高温杀菌方式造成陈皮白茶膏营养成分挥发、焦化的问题,提升了陈皮白茶膏的品质和成品质量,有效保障陈皮白茶膏的使用和饮用口感。感。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陈皮白茶膏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陈皮白茶膏为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陈皮白茶膏在生产出来后还需要进行杀菌消毒后才能包装为成品,现实技术当中,陈皮白茶膏杀菌消毒都是采用高温,由于陈皮白茶膏在高温条件下,有一部分营养成分会挥发掉,而且陈皮白茶膏还会焦化,不仅容易降低陈皮白茶膏的品质,而且降低了成品质量,导致影响后续陈皮白茶膏的使用和饮用口感。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陈皮白茶膏的低温消毒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机架组件、输送带机构、下消毒壳体、上消毒壳体和消毒装置,下消毒壳体设置于机架组件上,输送带机构设置在下消毒壳体中,且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为网状结构,消毒装置悬空设置在上消毒壳体下方,上消毒壳体设置在下消毒壳体顶部,把消毒装置、输送带封盖在下消毒壳体中,在上消毒壳体顶部设置有供料仓、排气口,在远离供料仓一端的下消毒壳体底部设置有排料口,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包括主消毒管、辅消毒管、托料针,所述主消毒管沿输送带轴向均设至少两根,在各主消毒管上均设向下指向输送带的喷头,所述辅消毒管沿输送带轴向均设至少两根,在各辅消毒管上均设向上指向输送带的喷头,且所述辅消毒管与主消毒管相间设置,所述托料针均设在输送带的工作面上,主消毒管、辅消毒管则通过管网连接消毒源。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料针的高度为1~3cm,相邻托料针的间距为 0.1~0.5cm。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带的网孔孔径为0.05~0.1c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消毒源为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出口部设有增压泵。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工作稳定可靠,采用臭氧实现常温或低温杀菌消毒,作用时全方位充分接触陈皮白茶膏外表、不留死角,杀菌消毒作用强;解决传统高温杀菌方式造成陈皮白茶膏营养成分挥发、焦化的问题,大大提升了陈皮白茶膏的品质和成品质量,有效保障了后续陈皮白茶膏的使用和饮用口感。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中主消毒管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中辅消毒管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1~机架组件(1),2~输送带机构(2),3~输送带(3), 4~下消毒壳体(4),5~上消毒壳体(5),6~供料仓(6),7~排气口(7), 8~排料口(8),9~主消毒管(9),10~辅消毒管(10),11~喷头(11), 12~托料针(12),13~摊料板(13),14~调节螺杆(14),15~布料导槽(15),16~观察窗(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3所示的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包括机架组件(1)、输送带机构(2)、下消毒壳体(4)、上消毒壳体(5) 和消毒装置,下消毒壳体(4)设置于机架组件(1)上,输送带机构 (2)设置在下消毒壳体(4)中,且输送带机构(2)的输送带(3) 为网状结构,消毒装置悬空设置在上消毒壳体(5)下方,上消毒壳体(5)设置在下消毒壳体(4)顶部,把消毒装置、输送带(3)封盖在下消毒壳体(4)中,在上消毒壳体(5)顶部设置有供料仓(6)、排气口(7),在远离供料仓(6)一端的下消毒壳体(4)底部设置有排料口(8),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包括主消毒管(9)、辅消毒管(10)、托料针(12),所述主消毒管(9)沿输送带(3)轴向均设至少两根,在各主消毒管(9)上均设向下指向输送带(3)的喷头(11),所述辅消毒管(10)沿输送带(3)轴向均设至少两根,在各辅消毒管(10) 上均设向上指向输送带(3)的喷头(11),且所述辅消毒管(10)与主消毒管(9)相间设置,所述托料针(12)均设在输送带(3)的工作面上,主消毒管(9)、辅消毒管(10)则通过管网连接消毒源。
[0016]所述的供料仓(6)的前端的输送带(3)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摊料板(13),各摊料板(13)的顶部设置有调节螺杆(14)向上穿出上消毒壳体(5),调节螺杆(14)与上消毒壳体(5)螺纹配合连接,且相邻摊料板(13)的间距不低于5cm,摊料板(13)的长度与输送带(3)的宽度一致,在摊料板(13)的底部设有毛刷,柔性接触,防止陈皮白茶膏堆积和挡料。
[0017]所述的托料针(12)的高度为1~3cm,相邻托料针(12)的间距为0.1~0.5cm,降低陈皮白茶膏与输送带(3)的接触面,消除死角,使消毒杀菌更充分彻底。
[0018]所述的输送带(3)的网孔孔径为0.05~0.1cm,保证臭氧能向上通过输送带(3)接触到陈皮白茶膏。
[0019]所述的消毒源为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出口部设有增压泵,保证从喷头(11)吹出的臭氧气体真接触到陈皮白茶膏。
[0020]所述的上消毒壳体(5)任一侧面的下部沿其长向设有透明的观察窗(16)。
[0021]所述的供料仓(6)的底部设有一斜面的布料导槽(15),使供料仓(6)下落的陈皮白茶膏均铺在输送带(3)上。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消毒壳体(5)的出料一端设有紫外灯,紫外灯的长度与输送带(3)的宽度一致,进一步加强杀菌消毒作用。
[0023]本技术的工作方式:把干燥成型的陈皮白茶膏先放入供料仓 (6),再从供料仓(6)下落到布料导槽(15)上,由布料导槽(15) 分摊到输送带(3)上,摊料板(13)则把陈皮白茶膏分摊平铺在输送带(3)上,避免堆积;随后启动臭氧发生器,通过增压泵向主消毒管(9)、辅消毒管(10)输送臭氧,臭氧则通主消毒管(9)的喷头(11)向下吹送给陈皮白茶膏,通辅消毒管(10)的喷头(11)向上吹送给陈皮白茶膏,进而实现对陈皮白茶膏消毒杀菌,经消
毒杀菌处理的陈皮白茶膏从排料口(8)排出,臭氧则从排气口(7)排出。在上述过程中,通过观察窗(16)查看陈皮白茶膏的消毒状态和陈皮白茶膏在输送带(3)上的平铺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摊料板(13)的高度,调整输送机构的运行输送速度,调整臭氧的输送速度和压力,防止臭氧的输送速度过大或过低,影响陈皮白茶膏消毒杀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组件(1)、输送带机构(2)、下消毒壳体(4)、上消毒壳体(5)和消毒装置,下消毒壳体(4)设置于机架组件(1)上,输送带机构(2)设置在下消毒壳体(4)中,且输送带机构(2)的输送带(3)为网状结构,消毒装置悬空设置在上消毒壳体(5)下方,上消毒壳体(5)设置在下消毒壳体(4)顶部,把消毒装置、输送带(3)封盖在下消毒壳体(4)中,在上消毒壳体(5)顶部设置有供料仓(6)、排气口(7),在远离供料仓(6)一端的下消毒壳体(4)底部设置有排料口(8),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包括主消毒管(9)、辅消毒管(10)、托料针(12),所述主消毒管(9)沿输送带(3)轴向均设至少两根,在各主消毒管(9)上均设向下指向输送带(3)的喷头(11),所述辅消毒管(10)沿输送带(3)轴向均设至少两根,在各辅消毒管(10)上均设向上指向输送带(3)的喷头(11),且所述辅消毒管(10)与主消毒管(9)相间设置,所述托料针(12)均设在输送带(3)的工作面上,主消毒管(9)、辅消毒管(10)则通过管网连接消毒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陈皮白茶膏的成品物料杀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仓(6)的前端的输送带(3)上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李佳陆欣郑健徐峥嵘李康银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涌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