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11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壳体,所述发酵室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发酵室壳体中心设置有散料组件;所述发酵室壳体中心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发酵室壳体前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组件相对应的卸料门,所述发酵室壳体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机;所述发酵室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发酵室壳体后端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散料组件,使得在对红茶进行发酵时能够使红茶由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通过散料板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红茶上下抖动,使红茶充分与湿热空气接触,提升了发酵效果,使红茶发酵较为均匀,使用效果较好,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红茶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

技术介绍

[0002]红茶,是以鲜茶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和干燥等一系列加工过程制备而成,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从而将茶叶中90%的茶多酚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具有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0003]红茶在发酵时通常是放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目前的红茶发酵室在对红茶营造湿热环境时,位于底部的部分红茶无法充分的与湿热空气接触,进而导致发酵效果较差,发酵不均匀,而且在发酵结束后需要打开发酵室的门进行下料,发酵室内部环境与外界大面积接触会导致在对下一批红茶进行发酵时发酵室的湿热环境需要重新培养,降低了加工效率,使用效果较差。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红茶在发酵时通常是放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目前的红茶发酵室在对红茶营造湿热环境时,位于底部的部分红茶无法充分的与湿热空气接触,进而导致发酵效果较差,发酵不均匀,而且在发酵结束后需要打开发酵室的门进行下料,发酵室内部环境与外界大面积接触会导致在对下一批红茶进行发酵时发酵室的湿热环境需要重新培养,降低了加工效率,使用效果较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壳体,所述发酵室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发酵室壳体中心设置有散料组件;
>[0007]所述发酵室壳体中心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发酵室壳体前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组件相对应的卸料门,所述发酵室壳体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机;
[0008]所述发酵室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发酵室壳体后端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可使用市场现有的ME

WS

10型号的传感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室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垫。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发酵室壳体具备较好的减震效果,提升红茶发酵时的整体稳定性。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料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发酵室壳体两侧内壁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中心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凸轮,两个所述安装槽中心滑动连接有散料板,所述发酵室壳体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转动轴的一端相连接。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两个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同步转动,
进而带动两个凸轮转动,两个凸轮带动散料板上下往复运动,使红茶上下都抖动,充分与湿热空气接触。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料板与两个凸轮相贴合。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凸轮运动时能够带动散料板同步运动。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发酵室壳体上的传动丝杠,所述发酵室壳体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传动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下料架,且所述下料架滑动连接于导向柱上,所述发酵室壳体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丝杠的一端相连接。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传动丝杠转动,传动丝杠转动带动下料架移动,导向柱对下料架起到了支撑导向作用,下料架将红茶从散料板上相一侧刮动,直至红茶从卸料门处落下,即完成下料操作。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室壳体前后端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丝杠贯穿两个安装孔中心。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传动丝杠能够再发酵室壳体中心转动,第二电机启动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能够带动传动丝杠同步转动。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室壳体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水管贯穿通孔中心。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外界水源能够通过进水管进入发酵室壳体中心,进而通过雾化喷头喷出水务,增加发酵室壳体中心的湿度。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散料组件,使得在对红茶进行发酵时能够使红茶由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通过散料板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红茶上下抖动,使红茶充分与湿热空气接触,提升了发酵效果,使红茶发酵较为均匀,使用效果较好,操作方便;
[0023]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下料组件以及卸料门,使得仅需打开卸料门,再通过电机驱动传动丝杠转动进而带动下料架移动,将散料板上的红茶向一侧刮动,使其从卸料门处刮出,即可完成下料,仅需打开较小空间,减少了发酵室壳体中心的湿热空气流失,节约了成本,同时提升了加工效率;
[0024]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雾化喷头以及热风机等,能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传达的信号检测出发酵室壳体中心的温湿度,进而通过雾化喷头以及热空气控制温湿度,进一步提升了发酵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发酵室壳体;101、减震垫;2、进料口;3、散料组件;301、安装槽;302、转动轴;303、凸轮;304、散料板;305、第一电机;4、下料组件;401、传动丝杠;402、导向柱;403、下料架;404、第二电机;5、卸料门;6、热风机;7、进水管;8、雾化喷头;9、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0]请参阅图1

图3,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壳体1,发酵室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垫101;使发酵室壳体1具备较好的减震效果,提升红茶发酵时的整体稳定性;发酵室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发酵室壳体1中心设置有散料组件3;发酵室壳体1中心设置有下料组件4,发酵室壳体1前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组件4相对应的卸料门5,发酵室壳体1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机6;发酵室壳体1顶部设置有进水管7,发酵室壳体1顶部开设有通孔,进水管7贯穿通孔中心;使外界水源能够通过进水管7进入发酵室壳体1中心,进而通过雾化喷头8喷出水务,增加发酵室壳体1中心的湿度;进水管7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8,发酵室壳体1后端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9;温湿度传感器9可使用市场现有的ME

WS

10型号的传感器;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散料组件3包括两个开设于发酵室壳体1两侧内壁的安装槽301,两个安装槽301中心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02,两个转动轴302上均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包括发酵室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室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所述发酵室壳体(1)中心设置有散料组件(3);所述发酵室壳体(1)中心设置有下料组件(4),所述发酵室壳体(1)前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组件(4)相对应的卸料门(5),所述发酵室壳体(1)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热风机(6);所述发酵室壳体(1)顶部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一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8),所述发酵室壳体(1)后端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室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垫(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组件(3)包括两个开设于发酵室壳体(1)两侧内壁的安装槽(301),两个所述安装槽(301)中心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02),两个所述转动轴(302)上均固定连接有凸轮(303),两个所述安装槽(301)中心滑动连接有散料板(304),所述发酵室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剑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市孟连行健普洱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