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67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还包括有拨禾结构,拨禾结构为拨禾链单链设置,拨禾结构包括有中部拨禾结构与边侧拨禾结构;中部拨禾结构为拨禾链单链设置;拨禾结构中,包括有下侧支撑架,摘穗面板、拨禾链、拨禾轮;拨禾轮分为主动拨禾轮与从动拨禾轮,主动拨禾轮与从动拨禾轮上配合有拨禾链,在摘穗面板上侧,固定有分禾器;边侧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与临近的中部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高低位置设置,共同构成边垄拨禾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是边垄拨禾链为双链、高低设置,有效避免边分禾器推倒作物;二是中部拨禾链为单链设置成本较低,更经济;三是喂入口拨禾链为双链、高低设置;以上三种设置,使拨禾结构与喂入搅龙旋向随合,更流畅。更流畅。更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


[0001]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具体属于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

技术介绍

[0002]高粱收获所用的高粱割台,现有技术中,主要分为两种:
[0003]一是单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在使用时,其缺陷主要是:边垄拨禾链旋向与搅龙旋向不随和,造成割台易堵塞;
[0004]二是双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双链式收获结构相对复杂,且因双链结构问题,导致行距宽,不适合小行距高粱的收获,适用范围受限;另外,因双链结构设计,在传动结构等部位均需要特殊考虑,所以生产成本高、维修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以达到割幅宽、不易堵塞,且结构相对简单的目的。
[0006]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包括有割台机架、分禾器、摆环箱、往复剪割刀,喂入搅龙、传动箱、边搅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拨禾结构,所述的拨禾结构包括有中部拨禾结构与边侧拨禾结构;中部拨禾结构为拨禾链单链设置,所述的边侧拨禾结构设置在边搅龙下侧;
[0007]所述的拨禾结构中,包括有下侧支撑架,摘穗面板、拨禾链、拨禾轮;下侧支撑架上侧连接摘穗面板,且下侧支撑架与摘穗面板均固定在机架上,在摘穗面板上侧,固定拨禾轮;拨禾轮分为主动拨禾轮与从动拨禾轮,主动拨禾轮与从动拨禾轮上配合有拨禾链,拨禾链朝外一侧间隔连接有拨禾齿;主动拨禾轮动力连接至传动箱;在摘穗面板上侧,固定有分禾器;
[0008]边侧拨禾结构中设置的分禾器结构,固定在边绞龙下侧的机架上;
[0009]边侧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与临近的中部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高低位置设置,共同构成边垄拨禾链。
[0010]进一步的,在摘穗架主梁上,固定有摘穗箱,摘穗箱壳体内,设置有摘穗箱横轴齿轮;与横轴齿轮配合有立轴齿轮,立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立轴固定座上;上轴承的上侧,还安装有骨架油封,骨架油封内孔与立轴接触;立轴固定座安装在摘穗箱壳体上;且在立轴固定座上侧,间隙紧配合有防护套;防护套上侧间隙配合在主动拨禾轮下侧;在摘穗面板与主动拨禾轮之间,间隙配合有防缠草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部拨禾结构中,分为两端拨禾结构与内侧拨禾结构;内侧拨禾结构中,喂入口处拨禾结构上设置有两条拨禾链,且两条拨禾链位置为高低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从动拨禾轮处连接有涨紧结构:所述的涨紧结构包括有螺母、丝杆、弹簧、挡板与滑板;挡板固定在摘穗面板上,且丝杠活动穿设在挡板的开孔内;丝杠上套设弹簧,并固定安装有螺母;在螺母另一侧丝杠上安装有滑板,滑板处安装从动拨禾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边搅龙外侧,设置有分禾板;所述的分禾板呈两段折弯。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在使用时,分禾器、边搅龙分垄后,由拨禾链将作物送入剪割刀处,剪切后拨禾链顺向再将作物顺入喂入搅龙,喂入搅龙将作物收集至喂入口送出,具体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一是边垄拨禾链为双链、高低设置,有效避免边分禾器推倒作物;二是中部拨禾链为单链设置成本较低,更经济;三是喂入口拨禾链为双链、高低设置;以上三种设置,使拨禾结构与喂入搅龙旋向随合,更流畅;
[0017]另外,在主动拨禾轮中,设置了防护套与防缠草套,防止主动拨禾轮中缠草;缠草后,主动拨禾轮转动阻力过大,影响使用;另外可能出现摩擦起火;通过防护套与防缠草套结构,完全避免了主动拨禾轮缠草无法转动与摩擦起火情况。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高粱割台结构,边垄双链,中间单链,喂入口双链与喂入搅龙叶片旋向随和,适合各种大,小行距杂粮收割,不堵塞,效率高、成本适中,适应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

A截面图;
[0021]图3为图2中圈中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边侧拨禾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涨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B

B截面图,为传动箱处截面图;
[0027]图9为图7中C

C截面图,为拨禾链处截面图;
[0028]图中:机架1、分禾器2、摆环箱3、往复剪割刀4、喂入搅龙5、传动箱6、边搅龙7、下侧支撑架8、摘穗面板9、拨禾链10、主动拨禾轮11、从动拨禾轮12、摘穗架主梁13、摘穗箱壳体14、横轴齿轮15、立轴齿轮16、立轴17、立轴固定座18、轴承19、骨架油封20、防护套21、分禾板22、螺母23、丝杆24、弹簧25、挡板26、滑板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参见附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包括有割台机架1、分禾器2、摆环箱3、往复剪割刀4、喂入搅龙5、传动箱6、边搅龙7;均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拨禾结构,所述的拨禾结构包括有中部拨禾结构与边侧拨禾结构;中部拨禾结构为拨禾链单链设置,所述的边侧拨禾结构设置在边搅龙7下侧;
[0032]所述的拨禾结构中,包括有下侧支撑架8,摘穗面板9、拨禾链10、拨禾轮;下侧支撑架8上侧连接摘穗面板9,且下侧支撑架8与摘穗面板9均固定在机架1上,在摘穗面板9上侧,
固定拨禾轮;拨禾轮分为主动拨禾轮11与从动拨禾轮12,主动拨禾轮11与从动拨禾轮12上配合有拨禾链10,拨禾链10朝外一侧间隔连接有拨禾齿;主动拨禾轮11动力连接至传动箱6;在摘穗面板9上侧,固定有分禾器2;
[0033]边侧拨禾结构中设置的分禾器结构,固定在边绞龙7下侧的机架1上;
[0034]边侧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10与中部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10,高低位置设置;共同构成边垄拨禾链;为降低占用空间,需要为一高一低,才能保证与其他拨禾结构保持一致的收割行距;
[0035]在摘穗架主梁13上,固定有摘穗箱,摘穗箱壳体内,设置有摘穗箱横轴齿轮15;与横轴齿轮15配合有立轴齿轮16,立轴17通过轴承19安装在立轴固定座18上;上轴承的上侧,还安装有骨架油封20,骨架油封20内孔与立轴17接触;立轴固定座18安装在摘穗箱壳体14上;且在立轴固定座18上侧,间隙紧配合有防护套21;防护套21上侧间隙配合在主动拨禾轮11下侧;在摘穗面板9与主动拨禾轮11之间,间隙配合有防缠草套22。
[0036]所述的中部拨禾结构中,分为两端拨禾结构与内侧拨禾结构;内侧拨禾结构中,喂入口处拨禾结构上设置有两条拨禾链10,且两条拨禾链10位置为高低设置。两条拨禾链10旋向不同,为降低占用空间,需要为一高一低,才能保证与其他拨禾结构保持一致的收割行距。
[0037]所述的边绞龙7外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包括有割台机架、分禾器、摆环箱、往复剪割刀,喂入搅龙、传动箱、边搅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拨禾结构,所述的拨禾结构包括有中部拨禾结构与边侧拨禾结构;中部拨禾结构为拨禾链单链设置,所述的边侧拨禾结构设置在边搅龙下侧;所述的拨禾结构中,包括有下侧支撑架,摘穗面板、拨禾链、拨禾轮;下侧支撑架上侧连接摘穗面板,且下侧支撑架与摘穗面板均固定在机架上,在摘穗面板上侧,固定拨禾轮;拨禾轮分为主动拨禾轮与从动拨禾轮,主动拨禾轮与从动拨禾轮上配合有拨禾链,拨禾链朝外一侧间隔连接有拨禾齿;主动拨禾轮动力连接至传动箱;在摘穗面板上侧,固定有分禾器;边侧拨禾结构中设置的分禾器结构,固定在边绞龙下侧的机架上;边侧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与临近的中部拨禾结构中的拨禾链,高低位置设置,共同构成边垄拨禾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拨禾链式高粱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摘穗架主梁上,固定有摘穗箱,摘穗箱壳体内,设置有摘穗箱横轴齿轮;与横轴齿轮配合有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佃栋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厚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