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和蒸汽式喷雾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和蒸汽式喷雾器。
技术介绍
[0002]喷雾器是农林植保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杀虫、消毒杀菌或施肥。喷雾器包括烟雾机和蒸汽式喷雾器,蒸汽式喷雾器是将药剂和助剂分开并单独对助剂进行加热,然后再将常温的药剂与高温加热后的助剂混合喷洒,保证药剂的药性,且蒸汽式喷雾器相对烟雾机具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优势。因此,蒸汽式喷雾器的应用更为广泛。
[0003]现有的蒸汽式喷雾器在进行使用时,其通过喷雾器内设置的单层吸热盘管进行吸收热量,仅能吸收60%的热量,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外壳流失在空气中,造成热量利用率低,而且由于现有的蒸汽式喷雾器通常在燃烧器直接设置排气口排出烟气,但在使用过程中,排气口的烟气或火焰导致高温极容易烫伤使用者,严重时甚至造成火灾等情况的出现,安全系数低且不利于整体操作,此外,在使用过程中,烟气排气口直接开设在燃烧器上,机器运行过程中噪声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内壳,所述燃烧器壳体内限定出第一加热室;内加热管,所述内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室,所述内加热管的进口和所述内加热管的出口分别沿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远离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一加热室;燃烧器外壳,所述燃烧器外壳与所述燃烧器内壳同轴或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内设有外加热管,所述外加热管形成余热腔,所述外加热管的进口与所述蒸汽式喷雾器的助剂箱相连且所述外加热管的出口与所述内加热管的进口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余热腔,所述余热腔的进液口与所述蒸汽式喷雾器的助剂箱相连且所述余热腔的出液口与所述内加热管的进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加热管形成余热腔时,所述外加热管沿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轴向方向贴设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管为外盘管,所述外盘管沿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轴向方向螺旋贴设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管的任意相邻两个螺旋圈体在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轴向方向上的间距不大于20mm,所述外盘管外径为4mm
‑
6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管为加热扁管,所述加热扁管形成为沿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轴向延伸的筒状中空结构,所述加热扁管套设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壁且所述加热扁管的径向内侧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壁紧密贴合,或者,所述外加热管为多个加热扁管,每个所述加热扁管形成为沿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轴向延伸的弧形中空结构,且多个所述加热扁管沿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周向贴设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管为多个加热扁管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加热扁管之间在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周向方向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余热腔时,还包括:燃烧机构壳体、盖板,所述燃烧器内壳以及所述燃烧器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燃烧机构壳体以及所述盖板以形成封闭的所述余热腔,所述余热腔的具有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蒸汽式喷雾器的助剂箱相连且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内加热管的进口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凸出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凸出部,所述燃烧机构壳体与所述燃烧器内壳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差等于对应的所述外凸出部在径向方向的凸出尺寸。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凸出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外凸出部,所述燃烧器外壳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外凸出部以及所述燃烧机构壳体相连,且所述燃烧器外壳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燃烧机构壳体的径向外侧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限定出第二加热室,所述排气管设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在轴向上远离所述燃烧机构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加热室与所述第一加热室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燃烧器内壳的轴向方向正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快螳螂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