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49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包括支撑结构、透光表皮、饰面层、压力功能层和织物,所述织物的底部与支撑结构的顶部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饰面层和透光表皮之间通过胶体粘接,且在透光表皮表面印刷饰面油墨、电容油墨、压力油墨和保护油墨,有效解决软质触控问题,且印刷工艺简单、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可以完整的实现功能,另外将饰面层和透光表皮结合,提高图案显示的清晰度,增强了视觉效果,将电容功能层印刷在表皮上,距离可控,压力功能层印刷在表皮上,且位于织物上面,不会由于织物缓冲而影响压力的感应,集成压力检测,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解决了汽车内饰中的软质触控技术。术。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软质包覆
,具体为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柔性压力传感器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研究,例如人机界面、电子皮肤、健康监测以及某些应用程序驱动功能,传统压力传感器通过调控导电材料之间的接触点阻随基材形变来监测信号流,但是这类传感器压缩回弹变形小,稳定性差,灵敏度低,鉴于上述情况,目前已设计新型的压力传感器,但是目前汽车行业还没有实现触控功能的软质包覆结构。
[0003]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7074241U的“一种汽车皮革软包智能表面饰件”,包括表皮总成、骨架和光源总成,其中骨架内侧和光源总成螺钉固定连接,表皮总成与骨架外侧粘接。优点是结构新颖,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发光装饰、软质包覆的效果,运用本皮革软包智能表面饰件的汽车,帮助整车厂提升内饰品质及科技感,提升消费者驾乘体验。
[0004]现有技术中,目前的软质包覆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有3D织物存在,超出了电容触控距离,所以电容触控效果减弱,随着3D织物厚度的增加,电容膜失效,无法实现触摸功能;由于3D织物有一定的厚度,组成为泡棉或者3D织物,所以会对力起到缓冲作用,无法实现压力感应功能;饰面Icon图标,由于3D织物存在,光线会发生散射,导致显示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软质包覆结构由于有3D织物存在,超出了电容触控距离,所以电容触控效果减弱,随着3D织物厚度的增加,电容膜失效,无法实现触摸功能;由于3D织物有一定的厚度,组成为泡棉或者3D织物,所以会对力起到缓冲作用,无法实现压力感应功能;饰面Icon图标,由于3D织物存在,光线会发生散射,导致显示不清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包括支撑结构、透光表皮、饰面层、压力功能层和织物,所述织物的底部与支撑结构的顶部粘接,且所述织物的顶部与压力功能层的底部粘接,所述压力功能层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功能层,所述透光表皮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层,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电路板、支撑面板、导光柱、固定螺栓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面板的顶部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内侧与导光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柱的底端与电路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导光柱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橡胶块,且所述橡胶块的顶部与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与支撑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面板的两端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开槽,缓冲弹簧和橡胶块均具有支撑和缓冲效果,可以有效防护导光
柱。
[0008]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螺栓和安装孔可以将电路板和支撑板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螺栓的底部与安装孔的外侧螺纹安装,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端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方便将支撑板和顶部的支撑面板进行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的内侧与固定螺栓的底部螺纹安装,所述支撑面板的顶部与织物的底部粘接,螺纹孔和固定螺栓用于固定支撑面板和支撑板。
[0011]优选的,所述饰面层的顶部设置有胶体,且所述饰面层的顶部通过胶体与透光表皮的底部粘接,将饰面层和透光表皮结合,虽然会发生散光,但是人眼识别不了。
[0012]优选的,所述饰面层的底部与电容功能层的底部固定连接,电容功能层印刷在表皮上,距离可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饰面层和透光表皮之间通过胶体粘接,且在透光表皮表面设置有油墨层,即在透光表皮表面印刷饰面油墨、电容油墨、压力油墨和保护油墨,可以有效解决软质触控问题,且印刷工艺简单、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并且可以完整的实现功能,另外将饰面层和透光表皮结合,虽然会发生散光,但是人眼识别不了,提高图案显示的清晰度,增强了视觉效果。
[0015]2、本技术中,将电容功能层印刷在表皮上,距离可控,压力功能层印刷在表皮上,且位于织物上面,不会由于织物缓冲而影响压力的感应,集成压力检测,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解决了汽车内饰中的软质触控技术,该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综合饰面、电容、压力为一体的透光包覆材料,是一条全新的高科技路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的支撑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0019]图中:
[0020]1、透光表皮;2、支撑结构;3、油墨层;4、胶体;5、饰面层;6、电容功能层;7、压力功能层;8、织物;21、支撑板;22、电路板;23、支撑面板;24、导光柱;25、螺纹孔;26、固定螺栓;27、通孔;28、安装螺栓;29、开槽;30、安装孔;31、缓冲弹簧;32、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实用
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包括支撑结构2、透光表皮1、饰面层5、压力功能层7和织物8,织物8的底部与支撑结构2的顶部粘接,且织物8的顶部与压力功能层7的底部粘接,压力功能层7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功能层6,透光表皮1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层3,支撑结构2包括支撑板21、电路板22、支撑面板23、导光柱24、固定螺栓26和缓冲弹簧31,支撑面板23的顶部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7,且通孔27的内侧与导光柱24的外侧固定连接,导光柱24的底端与电路板22的顶部固定安装,导光柱24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橡胶块32,且橡胶块32的顶部与缓冲弹簧31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弹簧31的顶部与支撑面板23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面板23的两端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开槽29,缓冲弹簧31和橡胶块32均具有支撑和缓冲效果,可以有效防护导光柱24。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2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28,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2)、透光表皮(1)、饰面层(5)、压力功能层(7)和织物(8),所述织物(8)的底部与支撑结构(2)的顶部粘接,且所述织物(8)的顶部与压力功能层(7)的底部粘接,所述压力功能层(7)的顶部设置有电容功能层(6),所述透光表皮(1)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层(3),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支撑板(21)、电路板(22)、支撑面板(23)、导光柱(24)、固定螺栓(26)和缓冲弹簧(31),所述支撑面板(23)的顶部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7),且所述通孔(27)的内侧与导光柱(24)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柱(24)的底端与电路板(22)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导光柱(24)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橡胶块(32),且所述橡胶块(32)的顶部与缓冲弹簧(31)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触控功能的汽车内饰软质包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31)的顶部与支撑面板(2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面板(23)的两端对称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盖尔瑞孚艾斯曼昆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