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加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49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式加温器,是包含一管体、一设于管体内底的加热线,以及一温控电路所构成,其中该电路是以热敏电阻感温控制加热线的启动时机,其主要改进的特征在于:该电路是以继电器控制加热线的通电,又其上盖具有一体成形的突室以供热敏电阻置入;实施时该继电器舆热敏电阻可以电路板所区隔开,并可将管内抽成真空而去除传热介质,藉此,使温控电路除加热线外自身不会产生高热与发出干扰电波,且热敏电阻的感测部分又可伸达到水中而准确感知水温。(*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针对水族加温器结构上的改良,尤指一种可将温控电路整合纳入管内,其温控电路除加热线外自身不会产生高热与发出干扰电波,并能准确感知水温的新式电子式加温器。传统式的水族加温器,其构造原理是在单方开口的玻璃管内设置合金加热线与一含有双金属片的控制电路所组成,其开口设盖封闭以达到水密,同时并使一调杆抵至双金属片的折弯处,籍以置在水中调控鱼缸的水温,使温度过低双金属片接点碰触导通启动加热,温度达到一定时接点自行跳开断电,使缸水维持在一概略的恒温范围。其结构因采用机械式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来达成,故温控效果误差极大,达±1℃~2℃的范围,使用上需频频调整对位,充其量只能当作低级品使用。由于所应用的技术层次较低无法达到精准的调控作用,故成品单价低,利润亦相对微薄。另一种较先进的加温器是如图6所示以电子式控制来达成,由于其控温精确度可达±0.3℃,故一经调正後即可确保缸内维持在恒温状态,使用上较为方便,不用频频调整,是值得开发的中级品,但其结构设计存有如下缺点1.电子式的温控电路主要是以TRIAC晶体管来实现,其触发导通时产生的杂讯,会对一般电器造成EMI的干扰现象。2.电子式控制的零件组成电路体积庞大,无法容置入管中,其调控部份皆应另行设置壳体牵线固定于管外分离使用,调整上不如现有单管式加温器调杆可连体而设那样方便一致。3.温度监测上皆以热敏电阻达成,加上其可控硅元件本身又有发热现象,若封藏在管内会造成热敏电阻感温上的严重误差而影响到控温的精准度,因此无法正确感测水温,故一般为求控温的准确性,应将感测部份牵设于外。另外,如图7所示以往现有产品的结构设计虽也有将热敏电阻封藏在上盖面比较节省成本易加工的设计,但因管内未设有良好的隔阻措施,使加热温度会经出幅射及通过空气热上升传导两个途径影响到热敏电阻的准确性产生误动,而且盖上所设的突室实质上仍未真正脱离盖体胶质的包覆,无法有效地贴近水面而形成感温上的障碍,基于上述理由,其结构在应用上无法产生精确的温控作用,是该产品的最大缺点。总的,现有的电子式的加温器设计不是如图7会造成感温不准,就是如图6在其管体上形成许多不利加工的牵线而阻碍生产速度、增加制造成本。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成本、将控制电路浓缩设于管体内,使外表不用另行牵线且不会产生电器干扰的新式电子式加温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感测部份连体封藏设于管内,能正常精确测知水温并避免受管内加热温度影响产生误动的电子式加温器。本技术的另一目是提供一种可方便附加于上述电子加温器的新式刻度显示调整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包含有一管体、一设于管体内底的加热线,以及一温控电路所构成,其中该电路是以热敏电阻感温控制加热线的启动时机,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设有控制加热线通电的继电器,又其上盖具有一体成形的突室以供热敏电阻置入。籍此,而使该加温电路除加热线外自身不会产生高热与发出干扰电波的情形,且该热敏电阻的感测部份又可伸达到水中准确感知水温,整体有效的整合可缩减组装成本并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其中,该继电器与热敏电阻被电路板、云母片及耐高温绝缘体区隔开。其中,该继电器位于电路板最底部,由另一连通横隔的小片电路板所固持,在避让继电器的两侧板边设接孔以连结下设加热线。其中,该上盖的突室由胶质盖体延伸的薄料所制成。其中,该管体内部应抽成真空。其中,上盖穿设有一调杆,该杆底下正对温控电路的可变电阻,杆身由一固定座所固持在电路板上,又可变电阻外套设一跟着调整旋动的套环,其环面上设有刻度,使调杆转动时指针可指到环面连动的刻度以表达所调整的温度。本技术特点是结构设计新颖有效,可克服现有产品在制造上的种种缺点,将其整合纳入同设于一管体内,并对感温精确的提高和抑制电波干扰都有明显的改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置入缸中的应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加温加设调杆刻度显示的立体外观。图6为现有的电子式加温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种现有的电子式加温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设的电子式加温器结构,其基本上亦具备一管体10、一设于管体10内底的加热线20,以及一温控电路30所构成,其中该电路是以热敏电阻40作为感温控制加热线20的启动时机。另外如为讲求美观,整体上也可用具有透空窗的耐热纸11将内部构件整个环封,仅让设置的加热线20部位外露,且其耐热纸上可印刷文字或图案,而结构的主要改进部份在于该温控电路30是以继电器31来控制加热线20的通电,以及在管体10的上盖50设有一体成形的突室60,以供热敏电阻40置入,在继电器31的下端分别以云母片32及耐高温绝缘体33隔离下端的加热线20,其接线端子34设于其间,并以上端的热敏电阻40感温控制下端该继电器31启动加热线20的通电时机,籍此使该温控电路30除加热线20外自身不会产生高热与发出干扰电波。其中,具体实施时电路是以SMT方式尽量缩小,以便达到可藏置于管体10内的实用需求,而作配置上应将继电器31与热敏电阻40以电路板39区隔而开分设上、下两端,以避免受继电器31线圈通电发热影响到热敏电阻40造成感温上的偏差,组成时继电器31是位于电路板39的最底部,由另一连通横隔的小片电路板38所固持,并在避让继电器31的两侧板边设接孔以连结下设的加热线20。另外,如图3所示,其上盖50所设的突室60是由胶质盖体延伸的薄料所制成,热敏电阻40置入后,其感测部份可向上突出,脱离上盖50实心包覆的含盖范围,所以应用上如图4所示,其突室60周围伸入水中确实感测到水温的变化,可以精确地实现启动控制,且更重要的是其整体设计是以继电器31控制加热线20的启动时机,故该温控电路30除加热线20外自身不会产生高热及发出干扰电波,加上其继电器31与热敏电阻40又已作明显的区隔,故不会因过于贴近而导致感温上误差的现象发生,为本技术不同于现有结构的最大特色。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也可在加温器制造时对管体10内部施行抽真空的技术手段,将空气传热介质除去,使内部只剩幅射热而不会产生传导热,能有效地让热敏电阻40受管内加热上升温度的影响程度减至最低,亦即相对地使感温达到更为精确。参见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时可在加温管上设有连体一致的刻度显示调整结构,在其上盖50穿设一调杆51,使该杆底下正对温控电路30的可变电阻32,杆的中部并由一固定座52所固持卡在电路板39上,其座上并设有一指示刻度的指针53;而在可变电阻32上则套设一跟着调整旋动的套环54,在其环面上设有刻度55,指示的范围由20℃~35℃,如此可使调杆51转动时,指针53就跟着指到环面连动的刻度55,而清楚显示出所要调到的温度值,应用简便,而且加工制造也较节省成本,此一设计也是现有电子式加温器至今无法达成的功能性。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式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管体、一设于管体内底的加热线,以及一温控电路所构成,其中该温控电路是以热敏电阻感温控制加热线的启动时机,其特征在于该温控电路设有控制加热线通电的继电器,又其上盖具有一体成形的可供热敏电阻置入的突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继电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式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管体、一设于管体内底的加热线,以及一温控电路所构成,其中该温控电路是以热敏电阻感温控制加热线的启动时机,其特征在于:该温控电路设有控制加热线通电的继电器,又其上盖具有一体成形的可供热敏电阻置入的突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宏
申请(专利权)人:掌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