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143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包括支撑杆、排渣筒、驱动电机、连接管、余能利用组件、开口、排渣螺杆和排渣管,所述支撑杆对称设于排渣筒下,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排渣筒外侧面上,所述排渣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所述排渣螺杆另一端旋转设于排渣筒内壁侧面上,所述连接管设于排渣筒顶部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上,所述排渣管连接于排渣筒下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下,所述开口贯穿排渣筒上壁中心处,所述余能利用组件设于排渣筒顶部且设于开口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质发电
,具体是指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发电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一个新兴产业,解决了近年来我国农业秸秆被就地焚烧,能源浪费,就地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土壤表面微生物破坏、土壤板结、火灾安全隐患等;秸秆发电使秸秆能源得到综合利用,节省大量不可再生煤炭资源,常规的锅炉床料是炉膛内炉床中心点排查,床料排出后,自然冷却至常温人工筛选,人工再将床料送入斗提机,进入锅炉炉膛后被加热到800~850℃循环利用,这种操作方式存在能量损失,自然热冷却对环境形成热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包括支撑杆、排渣筒、驱动电机、连接管、余能利用组件、开口、排渣螺杆和排渣管,所述支撑杆对称设于排渣筒下,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排渣筒外侧面上,所述排渣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所述排渣螺杆另一端旋转设于排渣筒内壁侧面上,所述连接管设于排渣筒顶部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上,所述排渣管连接于排渣筒下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下,所述开口贯穿排渣筒上壁中心处,所述余能利用组件设于排渣筒顶部且设于开口顶部;所述余能利用组件包括进液管、旋转电机、温度传感器、控制阀、加热仓、搅拌杆、底板、吸热条和旋转杆,所述加热仓设于排渣筒顶部且设于开口顶部,所述旋转电机设于加热仓顶部,所述旋转杆设于加热内且固定连接于旋转电机,所述搅拌杆中心对称设有旋转杆两侧,所述进液管设于加热仓顶部且靠近连接管设置,所述控制阀设于加热仓外侧面下端且靠近排渣管,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加热仓内上壁下且靠近控制阀设置,所述底板设于加热仓内壁下端,所述吸热条均匀分布贯穿底板设置,所述吸热条下端凸出设置,料渣通过排渣筒,吸热条吸收料渣散发的热量,之后提高加热仓的温度,进而提高加热仓内的水温,同时旋转电机通过旋转杆带动搅拌杆在加热仓内旋转,使水温均匀上升,之后通过控制阀将水排出,实现余热利用。
[0005]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下设有垫层。
[0006]优选地,所述支撑杆顶部套接设有衔接套板,所述衔接套板设于排渣筒下。
[0007]优选地,所述旋转杆下设有限位板。
[0008]为了提高稳定性,所述旋转杆上对称固定套接设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套接于搅拌杆上。
[0009]为了提高吸热效率,所述吸热条为金属材质制成。
[0010]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料渣通过排渣筒,吸热条吸收料渣散发的热
量,之后提高加热仓的温度,进而提高加热仓内的水温,同时旋转电机通过旋转杆带动搅拌杆在加热仓内旋转,使水温均匀上升,之后通过控制阀将水排出,实现余热利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3]其中,1、支撑杆,2、排渣筒,3、驱动电机,4、连接管,5、余能利用组件,6、开口,7、排渣螺杆,8、排渣管,9、进液管,10、旋转电机,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阀,13、加热仓,14、搅拌杆,15、底板,16、吸热条,17、旋转杆,18、垫层,19、衔接套板,20、限位板,21、固定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包括支撑杆1、排渣筒2、驱动电机3、连接管4、余能利用组件5、开口6、排渣螺杆7和排渣管8,支撑杆1对称设于排渣筒2下,驱动电机3设于排渣筒2外侧面上,排渣螺杆7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3,排渣螺杆7另一端旋转设于排渣筒2内壁侧面上,连接管4设于排渣筒2顶部靠近驱动电机3的一端上,排渣管8连接于排渣筒2下远离驱动电机3的一端下,开口6贯穿排渣筒2上壁中心处,余能利用组件5设于排渣筒2顶部且设于开口6顶部;余能利用组件5包括进液管9、旋转电机10、温度传感器11、控制阀12、加热仓13、搅拌杆14、底板15、吸热条16和旋转杆17,加热仓13设于排渣筒2顶部且设于开口6顶部,旋转电机10设于加热仓13顶部,旋转杆17设于加热内且固定连接于旋转电机10,搅拌杆14中心对称设有旋转杆17两侧,进液管9设于加热仓13顶部且靠近连接管4设置,控制阀12设于加热仓13外侧面下端且靠近排渣管8,温度传感器11设于加热仓13内上壁下且靠近控制阀12设置,底板15设于加热仓13内壁下端,吸热条16均匀分布贯穿底板15设置,吸热条16下端凸出设置,料渣通过排渣筒2,吸热条16吸收料渣散发的热量,之后提高加热仓13的温度,进而提高加热仓13内的水温,同时旋转电机10通过旋转杆17带动搅拌杆14在加热仓13内旋转,使水温均匀上升,之后通过控制阀12将水排出,实现余热利用。
[0017]如图1所示,支撑杆1下设有垫层18。
[0018]如图1所示,支撑杆1顶部套接设有衔接套板19,衔接套板19设于排渣筒2下。
[0019]如图2所示,旋转杆17下设有限位板20。
[0020]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稳定性,旋转杆17上对称固定套接设有固定套环21,固定套环21套接于搅拌杆14上。
[0021]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吸热效率,吸热条16为金属材质制成。
[0022]具体使用时,料渣通过连接管4进入排渣筒2内,之后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带动排渣螺杆7旋转,带动料渣在排渣筒2内移动,料渣通过排渣管8排出,料渣通过排渣筒2时,吸热条16吸收料渣散发的热量,之后提高加热仓13的温度,进而提高加热仓13内的水温,同时旋转电机10通过旋转杆17带动搅拌杆14在加热仓13内旋转,使水温均匀上升,温度传感器11检测水温,水温达到预设值,则启动控制阀12,之后控制阀12将水排出,然后通过进液管9将水再次送入加热仓13内,持续往复。
[0023]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锅炉床料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排渣筒、驱动电机、连接管、余能利用组件、开口、排渣螺杆和排渣管,所述支撑杆对称设于排渣筒下,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排渣筒外侧面上,所述排渣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所述排渣螺杆另一端旋转设于排渣筒内壁侧面上,所述连接管设于排渣筒顶部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上,所述排渣管连接于排渣筒下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下,所述开口贯穿排渣筒上壁中心处,所述余能利用组件设于排渣筒顶部且设于开口顶部;所述余能利用组件包括进液管、旋转电机、温度传感器、控制阀、加热仓、搅拌杆、底板、吸热条和旋转杆,所述加热仓设于排渣筒顶部且设于开口顶部,所述旋转电机设于加热仓顶部,所述旋转杆设于加热内且固定连接于旋转电机,所述搅拌杆中心对称设有旋转杆两侧,所述进液管设于加热仓顶部且靠近连接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长空张瑶瑶包春梅王晓珂耿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铂乐碳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