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包括反应釜主体、搅拌装置和升降温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呈罐形,包括罐体和位于罐体上端的封头,所述封头上设有贯穿的进料口,所述封头盖合固定于罐体的上端,形成硅胶油合成反应的反应空间;所述搅拌装置贯穿安装于封头中部,并向罐体内部延伸,在合成反应过程中起到搅拌催化反应的作用;所述升降温装置包括介质管道,所述介质管道缠绕于罐体的外周,介质管道内流通有升降温介质,对罐体进行升温、降温或保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控温稳定,能快速搅拌均匀反应物。能快速搅拌均匀反应物。能快速搅拌均匀反应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硅胶油
,特别涉及一种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硅胶油又称"导热硅胶油",属于硅胶制品,是由导热性和绝缘性良好的金属化物与有机矽氧烷复合而成,是一种无味、无嗅、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理惰性,对皮肤无刺激和伤害,常温下为膏状物。
[0003]工业硅胶油因其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因此常用作高级润滑油、防震油、绝缘油、消泡剂、脱模剂、擦光剂和真空扩散泵油等。在各种硅胶油中,以甲基硅胶油应用得最广泛,是硅胶油中最重要的品种,其次是甲基苯基硅胶油。此外,还有乙基硅胶油、甲基苯基硅胶油、含腈硅胶油等。
[0004]工业硅胶油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作为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部门的特种材料使用,而且也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其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等。各种官能性硅胶油及改性硅胶油主要用于特殊目的。
[0005]不同用途的硅胶油反应合成工艺多种多样,但都要用到反应釜,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不同的反应组分,分多次加入反应釜中,此过程需要保真空状态下通过不同的进料管道或进料口将反应组分按照相应工艺加入反应釜体中,过程中需多次对反应釜体进行升温、保温或者降温等。
[0006]现有技术中,大多反应釜体上端设有进料口,但存在操作不便,与外部供料装置无法快速稳定连接;还存在控温不稳定的情形,现有技术中大多反应釜体是完全通过蒸汽或加热丝升温,降温时往往需要将蒸汽或电热器降温,此过程耗时,且无法做到快速精准的对反应釜内反应温度进行控制,不利于硅胶油合成反应,常因温度控制不精确导致硅胶提纯度低;此外,现有反应釜体局设有搅拌装置对反应釜体内反应物进行必要的搅拌,但在特殊工艺下,组分加入反应釜体内,需在短时间内快速将反应物搅拌均匀时往往效果不理想,不能快速对反应物进行搅拌,不利于生产活动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控温稳定,能快速搅拌均匀反应物的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包括反应釜主体、搅拌装置和升降温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呈罐形,包括罐体和位于罐体上端的封头,所述封头上设有贯穿的进料口,所述封头盖合固定于罐体的上端,形成硅胶油合成反应的反应空间;所述搅拌装置贯穿安装于封头中部,并向罐体内部延伸,在合成反应过程中起到搅拌催化反应的作用;所述升降温装置包括介质管道,所述介质管道缠绕于罐体的
外周,介质管道内流通有升降温介质,对罐体进行升温、降温或保温。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阐述:
[0010]优选地,所述封头呈圆型,罐体上端的外周设有与封头相匹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封头通过密封垫圈和多个螺栓固定在一起,使得封头盖合固定于罐体的上端。
[0011]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下料口,罐体包括形状相匹配的外罐体和内罐体,所述外罐体围于内罐体的外周,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形成升降温空间。
[0012]优选地,所述升降温装置设置于升降温空间内,所述介质管道呈螺旋形缠绕于内罐体的外周,并延伸至外罐体之外,所述介质管道的进升降温介质口位于外罐体的上端侧面,介质管道的出升降温介质口位于外罐体的下端侧面。
[0013]优选地,所述封头的中部设有贯穿的固定孔,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于固定孔内。
[0014]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包括3个~8个,多个进料口的外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进料连接头,进料连接头与外部进料装置相连接,用于向内罐体内进料。
[0015]优选地,所述内罐体的内周设有隔板装置,所述隔板装置包括3组~6组,用于辅助搅拌装置混合均匀反应空间内进料口的进料。
[0016]优选地,所述隔板装置包括隔挡板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均匀竖向设置于内罐体内侧,所述隔挡板竖向固定于两个固定部上。
[0017]优选地,所述进料连接头、介质管道的末端均设有连接法兰。
[0018]优选地,所述升降温介质为水、蒸汽或导热油。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其一、本技术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包括反应釜主体、搅拌装置和升降温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呈罐形,包括罐体和位于罐体上端的封头,所述封头上设有贯穿的进料口,进料口包括3个~8个,多个进料口的外周均设有向上延伸的进料连接头,进料连接头与外部进料装置相连接,用于向内罐体内进料,进料连接头的末端设有连接法兰,此设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进料时操作不便,与外部供料装置无法快速稳定连接的缺陷,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
[0021]其二、本技术罐体包括形状相匹配的外罐体和内罐体,所述外罐体围于内罐体的外周,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形成升降温空间,升降温装置设置于升降温空间内,所述介质管道呈螺旋形缠绕于内罐体的外周,并延伸至外罐体之外,所述介质管道的进升降温介质口位于外罐体的上端侧面,介质管道的出升降温介质口位于外罐体的下端侧面,介质管道的末端设有连接法兰,升降温介质为水、蒸汽或导热油,其设计能通过对升降温介质进行外部升温、降温或保温,也可以快速更换升降温介质,以达到快速控制反应釜体内的反应温度的效果,控温稳定,操作方便,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做到快速精准的对反应釜内反应温度进行控制,不利于硅胶油合成反应,常因温度控制不精确导致硅胶油提纯度低的缺陷,同时克服了降温时往往需要将蒸汽或电热器降温,过程耗时无法精准控温的缺陷。
[0022]其三、本技术内罐体的内周设有隔板装置,所述隔板装置包括3组~6组,用于辅助搅拌装置混合均匀反应空间内进料口的进料,所述隔板装置包括隔挡板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均匀竖向设置于内罐体内侧,所述隔挡板竖向固定于两个固定部上,能辅助搅拌装置快速将反应物搅拌均匀利于生产活动,能大规模工业应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移除外罐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纵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外罐体;2.内罐体;3.封头;4.进料连接头;5.固定孔;6.介质管道;7.连接部;8.螺栓;9.下料口;10.隔挡板;11.固定部;12.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包括反应釜主体、搅拌装置(图中未示出)和升降温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呈罐形,包括罐体和位于罐体上端的封头3,所述封头3上设有贯穿的进料口,所述封头3盖合固定于罐体的上端,形成硅胶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搅拌装置和升降温装置,所述反应釜主体呈罐形,包括罐体和位于罐体上端的封头,所述封头上设有贯穿的进料口,所述封头盖合固定于罐体的上端,形成硅胶油合成反应的反应空间;所述搅拌装置贯穿安装于封头中部,并向罐体内部延伸,在合成反应过程中起到搅拌催化反应的作用;所述升降温装置包括介质管道,所述介质管道缠绕于罐体的外周,介质管道内流通有升降温介质,对罐体进行升温、降温或保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呈圆型,罐体上端的外周设有与封头相匹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封头通过密封垫圈和多个螺栓固定在一起,使得封头盖合固定于罐体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下料口,罐体包括形状相匹配的外罐体和内罐体,所述外罐体围于内罐体的外周,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形成升降温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胶油反应釜的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温装置设置于升降温空间内,所述介质管道呈螺旋形缠绕于内罐体的外周,并延伸至外罐体之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柱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源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