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14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缝纫机主轴润滑结构润滑范围局限,润滑效果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缝纫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具有横向贯通设置的主轴孔,润滑结构包括同轴嵌设于所述主轴孔内的润滑环套,所述机壳上还具有上下方向设置的油道,所述润滑环套的外周面具有连通该润滑环套内腔的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外端端口孔径尺寸小于所述油道的下端端口孔径尺寸,所述下端端口与所述外端端口相连通,且使油道的内壁与该润滑环套外周面之间形成储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提升润滑范围和润滑效果。于提升润滑范围和润滑效果。于提升润滑范围和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缝纫机中,润滑十分重要,传动主轴的润滑尤为重要,为保障主轴转动顺畅,多会在机壳内设置轴套作为滑动轴承配合润滑,目前缝纫机的润滑方式多采用供油与吸油的油路设计,配合油泵组件使润滑油不断循环实现持续润滑。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57647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曲臂型缝纫机的供油系统,包含一储油盒,一油泵组,一输油流道,一送油流道,一吸油流道,一抽油流道以及一供油流道。所述油泵组包含一供油泵与一第一吸油泵与一第二吸油泵,所述输油流道连接所述储油盒与所述供油泵,所述送油流道连接所述供油泵并包含有一延伸至一缝纫机头的第一供油歧道,及一延伸至一缝纫机身的第二供油歧道,所述吸油流道连接所述第一吸油泵并延伸至所述缝纫机头,所述抽油流道连接所述第二吸油泵并延伸至一车缝机臂,所述供油流道连接所述吸油泵并对应所述油泵组的一启动齿轮设置。
[0004]通过上述润滑系统可实现持续不断的供油润滑,但现有的缝纫机在对主轴的润滑环套进行供油时,多是经过油道直通润滑环套和主轴摩擦副处,润滑范围局限,润滑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缝纫机的主轴润滑效果不足。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缝纫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具有横向贯通设置的主轴孔,润滑结构包括同轴嵌设于所述主轴孔内的润滑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具有上下方向设置的油道,所述润滑环套的外周面具有连通该润滑环套内腔的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外端端口孔径尺寸小于所述油道的下端端口孔径尺寸,所述下端端口与所述外端端口相连通,且使油道的内壁与该润滑环套外周面之间形成储油槽。
[0008]机壳为缝纫机的传动主轴、油泵组等部件的外保护壳和安装平台,机壳上具有横向贯通的主轴孔,并在主轴孔内嵌设固定有用于与传动主轴配合的润滑环套,在工作时传动主轴与润滑环套之间会填充润滑油形成油膜,保障传动主轴顺畅转动。通过在机壳上设置上下方向设置的油道,并在润滑环套的外周面设置连通内腔的进油孔,由于进油孔外端端口的孔径尺寸小于油道下端端口的孔径尺寸,且该油道与进油孔相对连通,润滑环套的外周面呈弧面状,进而会在油道的内壁与润滑环套的弧形外周面之间形成储油槽,这样由于液体流动飞溅的效果,油道内的润滑油流下进入进油孔时会有部分汇集在储油槽内,而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可沿润滑环套与主轴孔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逐渐流至润滑环套的两端处,自上而下对周边部件和传动主轴伸出的部分进行润滑,利于提升润滑范围和润滑效果。
[0009]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外端端口位于该润滑环套的顶部,所述下端端口与外端端口正对,所述储油槽有两处且分别布置于外端端口的两侧。这样利于在进油孔外端端口的两侧均形成储油槽,利于提升润滑油通过配合间隙对周边润滑的概率和均匀性,提高润滑效果。
[0010]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机壳上固设有能存储润滑油的滞油盒,所述滞油盒的底部具有能与滞油盒内腔连通的插管,所述插管插设于所述油道的上端端口内。这样插管与油道配合利于将滞油盒有效定位,保障其持续可靠地对油道进行供油。
[0011]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插管的下端与所述润滑环套的外周面相间隔。这样插管与润滑环套外周面之间的空间更大,会使通过插管涌出的润滑油形成扩散效果,进而润滑油更多地流至储油槽内,以形成有效的补油效果,保障更大范围的润滑效果。
[0012]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油道沿竖向设置,所述进油孔沿所述润滑环套的径向设置。这样利于润滑油顺畅流动,保障循环的润滑油可有效抵达摩擦副处。
[0013]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润滑环套的内腔侧壁具有绕周向布置的环槽,所述进油孔的内端端口位于所述环槽的内壁上。这样通过进油孔流入的润滑油可绕环槽流动,进而对整个传动主轴的外周形成润滑,保障润滑均匀效果。
[0014]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主轴孔内还同轴嵌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润滑环套相邻布置。这样滚动轴承可与润滑环套配合对传动主轴进行支撑,利于保障传动主轴的同心度,同时自润滑环套端部流出的润滑油可继续对滚动轴承进行润滑,提示润滑范围和效果。
[0015]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润滑环套为铜质合金材料件。铜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好,不易产生咬死现象,利于保障传动主轴的顺畅工作。
[0016]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润滑结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油泵组和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组的出油端连通,该喷油管的中段设有布置于所述滞油盒内的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与所述插管相连通。这样油泵组可驱动带压的润滑油通过分流接头进入插管内,利于提升流速进而在脱离插管时润滑油的飞溅效果更强,保障对储油槽的补油效果。
[0017]在上述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所述滞油盒敞口朝上设置,所述滞油盒上具有连通该滞油盒内腔和机壳内腔的通油管,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朝上设置且位于该滞油盒的正上方。这样喷油管另一油端朝上喷射带压的润滑油在受机壳顶盖的阻挡后可飞溅至四周,对周围大范围的缝纫机部件产生润滑作用,而同时下方设置的滞油盒可收集喷油管核心区域滴落的常压润滑油进行存储汇集,再经通油管即可二次分配至机壳内腔各处的摩擦副处进行针对性润滑,润滑油落在滞油盒内可将初速抵消保持状态平稳,同时在喷油管喷出的流量因工作状态存在差异时仍能通过存量润滑油持续供油,形成缓冲余量而降低工况影响,进而保障润滑效果的可靠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9]本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中,油道内的润滑油流下进入进油孔时会因飞溅效果有部分汇集在储油槽内,而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可沿润滑环套与主轴孔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逐渐流至润滑环套的两端处,自上而下对周边部件和传动主轴伸出的部分进行润滑,利于提升润滑范围和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的C部放大图。
[0023]图4是图1中隐藏传动主轴后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施例中润滑环套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机壳;11、主轴孔;12、油道;121、下端端口;122、上端端口;
[0027]2、润滑环套;21、进油孔;211、外端端口;212、内短端口;22、环槽;
[0028]3、储油槽;
[0029]4、滞油盒;41、插管;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缝纫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上具有横向贯通的主轴孔(11),润滑结构包括同轴嵌设于所述主轴孔(11)内的润滑环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还具有上下方向设置的油道(12),所述润滑环套(2)的外周面具有与该润滑环套(2)内腔连通的进油孔(21),所述进油孔(21)的外端端口(211)孔径尺寸小于所述油道(12)的下端端口(121)孔径尺寸,所述下端端口(121)与外端端口(211)连通,且使油道(12)的内壁与该润滑环套(2)外周面之间形成储油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端口(211)位于该润滑环套(2)的顶部,所述下端端口(121)与该外端端口(211)正对,所述储油槽(3)有两处且分别布置于外端端口(21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固设有能存储润滑油的滞油盒(4),所述滞油盒(4)的底部具有能与滞油盒(4)内腔连通的插管(41),所述插管(41)插设于所述油道(12)的上端端口(12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主轴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41)的下端与所述润滑环套(2)的外周面相间隔。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少保彭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欣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