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热膜技术,並与涂料技术、胶粘技术、丝网印刷烧结技术有关。迄今人们所使用的电热器具的电发热体一般有以下两种。(1)金属电热丝。其主要缺点是热效率低,耗能大,自身工作温度高,易氧化,寿命短,必须使用电炉盘、云母片、石棉板及其他耐高温绝缘材料,因而电加热系统成本较高。(2)半导体薄膜型电热膜。例如氧化锡薄膜、氧化铟薄膜、铟锡氧化物薄膜等。这类电热膜一般可采用真空镀或热解的方法来制备。真空镀设备工艺较为复杂,而热解法则需要在450℃以上的高温下喷涂,薄膜厚度难以控制,工艺重复性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新型电发热体及技术与传统的电热丝加热方式比较具有成本低,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且解决了半导体薄膜型电热膜技术所存在的设备投资大,薄膜厚度难以控制,工艺重复性差等技术问题,为推广和应用薄膜型电发热体及技术,在材料和制备工艺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既新颖又实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电发热体由底材、单层或多层绝缘底层、单层或多层电热膜和导电电极所组成。底材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其材质可以是玻璃、搪瓷、陶瓷,经绝缘预处理过的金属或合金、石棉、云母、高铝、硅酸铝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由底材、单层或多层绝缘底层、单层或多层电热膜和导电电极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由底材、单层或多层绝缘底层、单层或多层电热膜和导电电极所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底材的材质是玻璃、陶瓷、搪瓷、经绝缘预处理过的金属或合金、石棉、高铝、硅酸铝、云母或者是其他耐温绝缘的有机或无机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绝缘底层可直接刷涂、刮涂、喷涂、浸涂、滚涂、注射器注涂、压印、转印或丝网印刷在底材表面上,经烘干和烧结而形成緻密的电绝缘层,烘干温度为100℃~200℃,烘干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烧结温度为400℃~800℃,烧结时间为5分钟~30分钟,绝缘底层的厚度为0.05毫米~0.7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电热膜可直接刷涂、刮涂、喷涂、浸涂、滚涂、注射器注涂、压印、转印或丝网印刷在绝缘底层或绝缘底材上面,电热膜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其厚度为0.02毫米~0.75毫米,电热膜的烘干温度为100℃~200℃,烘干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烧结温度为350℃~650℃,烧结时间为5分钟~30分钟,电热膜的功率密度范围为0.10瓦/厘米2~20瓦/厘米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导电电极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石墨、二硅化钼、碳化硅或其他导电材料制成的片状、块状或条带状电极采用压接触方式与电热膜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导电电极使用箔材、线材或网材,其材质是铜、镍、银或合金材料,导电电极用导电粘结剂直接粘结在电热膜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用银粉、铜粉、镍粉、二硅化钼粉、不锈钢粉、导电碳化硅粉或石墨粉制成的导电胶、导电涂料或导电浆料,直接涂制在电热膜表面上,或涂制在电热膜与绝缘底层之间作为导电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导电电极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同样适用于氧化锡电热膜、氧化铟电热膜、铟锡氧化物电热膜或其他各种类型的电热膜。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维平,莫春东,陆龙波,黄涵芬,林德伟,于地,于元,王福永,刘娟,杨万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