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85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容式换能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包括膜片,所述膜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环内有螺纹,所述膜片的顶部为厚度不大于5微米的镍金属薄膜,所述膜片的内螺纹与箍紧环的外螺纹连接,所述膜片和箍紧环组成结构体一,所述结构体一与结构体三螺纹连接,所述结构体三由支撑腔体和结构体二组成,所述结构体二由后极板、绝缘体、紧固螺母组成,本方案通过改进现有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的结构设计,减少结构件的数量,优化结构件的组装方法,解决了现有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结构复杂,组装调试过程耗时长的问题,并通过高温、低温、振动、冲击、湿热五项环模试验,以及野外常态化运行,证明性能稳定可靠。证明性能稳定可靠。证明性能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式换能装置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是电容式次声传感器的核心部件,用于将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引起的空气扰动转换为电容量变化,实现从次声机械波到电量信号的换能转换。现有的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缺陷在于结构复杂,组装调试过程耗时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包括膜片,所述膜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环内有螺纹,所述膜片的顶部为厚度不大于5微米的镍金属薄膜,所述膜片的内螺纹与箍紧环的外螺纹连接,所述膜片和箍紧环组成结构体一,所述结构体一与结构体三螺纹连接,所述结构体三由支撑腔体和结构体二组成,所述结构体二由后极板、绝缘体、紧固螺母组成。
[0005]优选的,所述膜片、箍紧环、后极板、紧固螺母和支撑腔体均采用金属材料。
[0006]优选的,所述膜片顶部的镍金属薄膜精确固定在后极板的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后极板穿过绝缘体中心开孔并用紧固螺母进行固定,所述后极板的上表面略高于支撑腔体。
[0008]优选的,所述绝缘体采用绝缘材料,所述绝缘体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外侧有螺纹。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腔体设置为塔基形环状结构且内外均有螺纹。/>[0010]优选的,所述结构体一利用箍紧环的内螺纹与结构体三中支撑腔体的外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结构体二中绝缘体的外螺纹与支撑腔体的内螺纹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改进现有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的结构设计,减少结构件的数量,优化结构件的组装方法,解决了现有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结构复杂,组装调试过程耗时长的问题,并通过高温、低温、振动、冲击、湿热五项环模试验,以及野外常态化运行,证明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体一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体二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体三示意图。
[0017]图中:1、膜片;2、箍紧环;3、后极板;4、绝缘体;5、紧固螺母;6、支撑腔体;7、结构体一;8、结构体二;9、结构体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结构图,由膜片1、箍紧环2、后极板3、绝缘体4、紧固螺母5和支撑腔体6组成。
[0021]膜片1、箍紧环2、后极板3、紧固螺母5和支撑腔体6均采用硬度高、磁性小的金属材料,绝缘体4采用高硬度绝缘材料。
[0022]膜片1设置为环状结构且环内有螺纹,膜片1的顶部为厚度不大于5微米的镍金属薄膜;
[0023]箍紧环2也设置为环状结构且环内外均有螺纹;
[0024]如图2所示,利用膜片1的内螺纹与箍紧环2的外螺纹连接,调整旋入深度,使膜片1顶部的镍金属薄膜处于绷紧状态,进一步通过膜片1和箍紧环2组成结构体一7。
[0025]绝缘体4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外侧有螺纹;
[0026]支撑腔体6设置为塔基形环状结构且内外均有螺纹;
[0027]如图3所示,后极板3穿过绝缘体4中心开孔,并用紧固螺母5进行固定,进一步通过后极板3、绝缘体4、紧固螺母5组成结构体二8。
[0028]如图4所示,利用结构体二8中绝缘体4的外螺纹与支撑腔体6的内螺纹连接,调节旋入深度,使后极板3的上表面略高于支撑腔体6,组成结构体三9。
[0029]结构体一7利用箍紧环2的内螺纹与结构体三9中支撑腔体6的外螺纹连接,控制旋入深度,使膜片1顶部的镍金属薄膜精确固定在后极板3的上方,二者之间静态距离维持在微米级,膜片1顶部的镍金属薄膜与后极板3之间形成电容。
[0030]次声引起的空气扰动作用于膜片1顶部镍金属薄膜,引起镍金属薄膜振动,继而引起与后极板3的间距发生变化,二者形成的电容量也在随之变化,从而实现将次声机械波转换为电量信号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片(1),所述膜片(1)设置为环状结构且环内有螺纹,所述膜片(1)的顶部为厚度不大于5微米的镍金属薄膜,所述膜片(1)的内螺纹与箍紧环(2)的外螺纹连接,所述膜片(1)和箍紧环(2)组成结构体一(7),所述结构体一(7)与结构体三(9)螺纹连接,所述结构体三(9)由支撑腔体(6)和结构体二(8)组成,所述结构体二(8)由后极板(3)、绝缘体(4)、紧固螺母(5)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1)、箍紧环(2)、后极板(3)、紧固螺母(5)和支撑腔体(6)均采用金属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容式次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1)顶部的镍金属薄膜精确固定在后极板(3)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依众韩勇杨宇李长路郝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