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一体化换热器、以及冷水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64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换热装置、一体化换热器、以及冷水机组,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带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分隔板,用于将所述壳体分隔成气液分离区和换热区,所述冷媒入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区内,所述气液分离区和换热区均与所述冷媒出口导通,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可使所述气液分离区内的液态冷媒进入换热区的缺口;换热管,贯穿所述换热区并可与所述换热区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及防冲组件,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区内用于降低冷媒入口处冷媒的流速,以使冷媒匀速流入所述换热区内。旨在如何提高蒸发器的换热系数,提高换热管外壁面的布膜效果,降低压缩机吸气带液的隐患。降低压缩机吸气带液的隐患。降低压缩机吸气带液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一体化换热器、以及冷水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换热装置、一体化换热器、以及冷水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除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主要部件外,还需要油分离器、闪发器、气液分离器等辅助部件来提高机组性能,同时搭配管路、电控设备以保证机组可靠运行。
[0003]在离心式冷水机组当中,常使用两级压缩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即从冷凝器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一级节流孔板进入闪发器实现气液分离,气体补气到压缩机内,液体经过二级节流孔板进入蒸发器。
[0004]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两级压缩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相比单级压缩制冷循环,提高了系统的能效且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节流孔板、闪发器以及连接管路件。各零部件通常采用圆形筒体分部安装,一方面造成整机较重、占地空间较大,增加机组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连接管路振动、冷媒泄漏的风险。
[0005]同时,在大冷量水冷机组当中,通常采用满液式蒸发器或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因制冷剂灌注量少、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带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分隔板,用于将所述壳体分隔成气液分离区和换热区,所述冷媒入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区内,所述气液分离区和换热区均与所述冷媒出口导通,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可使所述气液分离区内的液态冷媒进入换热区的缺口;换热管,贯穿所述换热区并可与所述换热区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及防冲组件,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区内用于降低冷媒入口处冷媒的流速,以使冷媒匀速流入所述换热区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气液分离区的侧壁相配合形成减速腔,所述冷媒入口位于所述减速腔内,所述板体上设有使减速后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区的均流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正对所述冷媒入口的冲击区,所述均流孔设于所述冲击区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孔的孔径沿着冲击区至板体的端部方向依次增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组件还包括:防冲板,设于所述均流孔的出口处用于降低均流孔流出冷媒的流速。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板上远离板体的一侧设有使冷媒气液分离的第一气液过滤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信王小勇张营郑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