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049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外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电缆主体左侧表面上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皆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皆缠绕设置有扭力弹簧;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能够对电缆主体进行固定,防止电缆主体在风力的吹动下与护管内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电缆主体表面破损,而容易引起电缆主体短路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电缆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电缆主体短路事故发生的概率。路事故发生的概率。路事故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电缆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防护
,特别是涉及海底电缆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现有的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现有的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缆主体由于是从岸上铺设到海底的,海面上的电缆主体,由于海上风力较强,风力吹动,电缆主体时,电缆主体会不断与护管内壁进行摩擦,电缆主体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后,容易导致电缆主体表面的绝缘层越来越薄弱,从而使电缆主体内芯接触护管,就会造成火花产生并击穿电缆主体,造成电缆主体短路的情况发生,由于电缆主体铺设与维修成本较高,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海底电缆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海底电缆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能够对电缆主体进行固定,防止电缆主体在风力的吹动下与护管内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电缆主体表面破损,而容易引起电缆主体短路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电缆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电缆主体短路事故发生的概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包括电缆主体,所述电缆主体外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电缆主体左侧表面上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皆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皆缠绕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转轴右侧表面皆固定有连接杆,所述电缆主体右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右侧表面皆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表面皆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上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内壁分别设置有多组夹持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外壁上的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外端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背离电缆主体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耐磨层。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前后端的转轴上皆设置有两组扭力弹簧,两组所述扭力弹簧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座内壁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仅设置在连接杆右端表面上,且螺纹设置的长度小于螺纹套的长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件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夹持件皆等间距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的上中下三处,且夹持件呈圆环状设计,所述夹持
件与电缆主体表面紧紧贴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为KN高分子陶瓷聚合物材料。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层为拿普龙材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能够对电缆主体进行固定,防止电缆主体在风力的吹动下与护管内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电缆主体表面破损,而容易引起电缆主体短路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电缆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电缆主体短路事故发生的概率;
[0014]2、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能够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耐腐蚀,耐冲击和耐磨的能力,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与环境适应性得到提升,从而为电缆主体的正常使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电缆主体;21、第一壳体;22、固定座;23、转轴;24、扭力弹簧;25、连接杆;26、螺纹;27、第二壳体;28、安装座;29、限位槽;210、螺纹套;211、夹持件;31、耐腐蚀层;32、缓冲层;33、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图5,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包括电缆主体1,电缆主体1外部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电缆主体1左侧表面上的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固定座22,固定座22内皆转动设置有转轴23,转轴23上皆缠绕设置有扭力弹簧24,转轴23右侧表面皆固定有连接杆25,电缆主体1右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壳体27,第二壳体27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安装座28,安装座28右侧表面皆开设有限位槽29,连接杆25表面皆设置有螺纹26,螺纹26上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10,第二壳体27与第一壳体21内壁分别设置有多组夹持件211。
[0024]当需要电缆主体1进行防护时,首先再将第一壳体21与电缆主体1外贴合,同时电缆主体1带动夹持件211与电缆主体1外壁贴合,此时再转动连接杆25,使连接杆25带动转轴23在固定座22内进行转动,同时扭力弹簧24进行转轴23转动的带动下出现形变,然后再将
第二壳体27与电缆主体1外壁贴合,并使安装座28与连接杆25对齐,此时再松开连接杆25,利用扭力弹簧24自身弹性受到挤压产生的复原力带动转轴23在固定座22内进行复位转动,并使连接杆25转入安装座28内,再通过转动螺纹套210,使螺纹套210与螺纹26旋合,并在螺纹26上转动直至转入限位槽29内,与限位槽29内壁抵接,并使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7紧密贴合为止,再通过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7带动夹持件211对电缆主体1进行夹持,从而达到对电缆主体1限位的目的,通过此装置能够对电缆主体1进行固定,防止电缆主体1在风力的吹动下与护管内壁发生摩擦,从而导致电缆主体1表面破损,而容易引起电缆主体1短路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电缆主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电缆主体1短路事故发生的概率。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7上设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7与第一壳体21外壁上的耐腐蚀层31,耐腐蚀层31外端表面设置有缓冲层32,缓冲层32背离电缆主体1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耐磨层33;
[0026]当使用电缆主体1时,能够利用耐腐蚀层31中碳纤维的优良耐腐蚀性能,来抵抗海水中弱碱的腐蚀,从而达到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包括电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主体(1)外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电缆主体(1)左侧表面上的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内皆转动设置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上皆缠绕设置有扭力弹簧(24),所述转轴(23)右侧表面皆固定有连接杆(25),所述电缆主体(1)右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壳体(27),所述第二壳体(27)前后端表面皆固定有安装座(28),所述安装座(28)右侧表面皆开设有限位槽(29),所述连接杆(25)表面皆设置有螺纹(26),所述螺纹(26)上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10),所述第二壳体(27)与第一壳体(21)内壁分别设置有多组夹持件(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7)上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7)与第一壳体(21)外壁上的耐腐蚀层(31),所述耐腐蚀层(31)外端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焕良李世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海能建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