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48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反射片包括反射膜,包括相对的反射面和背面;铝膜或银膜,设置于所述反射膜的背面。本实施例中在反射膜的背面设置银膜或铝膜,那么从反射膜透过的光可以再被铝膜或银膜反射回去,提高光效,减小光损失。同时,因由铝膜或银膜的透过率基本为零,反射膜上的光无法透过,油墨层的不均匀光也无法透过铝膜或银膜,整体视效更均匀,不会出现色差问题。不会出现色差问题。不会出现色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膜
,特别涉及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mini

LED显示推出产品大部分均采用背光方式显示,显示视效主要根据mini

LED芯片在背光模组上的发光效果,尤其是模组中反射片的反射作用对整体视效起重要作用。其中的反射片主要是采用具有一定反射率和透光率的PET材质材料,可以把光很好地反射打散到背光模组的扩散片上,提高视效亮度。
[0003]液晶显示主流是由背光模组发光,在液晶面板上进行显示,其中背光模组由反射片、光学膜片、发光源等组成,反射片用于提高光效利用率。目前推出了超薄反射片的应用,反射片越薄,芯片被反射片侧面遮挡的光越少,越能提高整体的视效。
[0004]但超薄反射片应用在背光mini

LED中容易发生漏光,主要由于反射片太薄导致其具有一定透过率,部分光会透过反射片到油墨上,损失光效。同时,油墨色差会透过反射片导致整体出现色差问题。
[0005]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通过在反射膜的背面设置银膜或铝膜,解决超薄反射片容易透光导致光效损失以及出现色差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片,包括:
[0009]反射膜,包括相对的反射面和背面;
[0010]铝膜或银膜,设置于反射膜的背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反射片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一胶层位于反射膜与铝膜之间,或位于反射膜和银膜之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反射片还包括第一PET层和第二胶层;第二胶层与银膜或铝膜贴合,且位于远离第一胶层的一侧;第一PET层与第二胶层贴合,且位于远离第一胶层的一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反射片还包括第二PET层,第二PET层设置于反射膜的反射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均为透明压敏胶层。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均为白胶层。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第一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点状胶。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每个点状胶的宽度相等。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反射片,每个相邻点状胶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反射片。
[002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反射片包括反射膜,包括相对的反射面和背面;铝膜或银膜,设置于反射膜的背面。由于银膜或铝膜具有高反射性能,可以使得反射片的反射率大于90%。本实施例中在反射膜的背面设置银膜或铝膜,那么从反射膜透过的光可以再被铝膜或银膜反射回去,提高光效,减小光损失。同时,因由铝膜或银膜的透过率基本为零,反射膜上的光无法透过,油墨层的不均匀光也无法透过铝膜或银膜,整体视效更均匀,不会出现色差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射板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射片中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射片中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射片中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图4中的反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反射片中第一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片和背光模组,通过在反射膜的背面设置银膜或铝膜,解决超薄反射片容易透光导致光效损失以及出现色差的问题。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射片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PET层10、胶层20、反射膜30和第二PET层40。反射膜30,包括相对的反射面和背面。在制作该反射片时,在反射膜30的背面涂覆胶层20,之后在胶层20上贴合第一PET层10,并在反射膜30的反射面设置第二PET层40。本实施例中的PET层的厚度为75μm,胶层20的厚度为20μm,反射膜30的厚度为75μm,本实施例中的反射片总的厚度为170μm。本实施例中的反射片的反射率主要由PET材质的真空粒子折射产生,通过该反射片可以把光很好地反射打散到背光模组的扩散片上,提高视效亮度。
[0030]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膜11,包括相对的反射面和背面;铝膜12或银膜,设置于反射膜11的背面。也即反射膜11的背面设置有铝膜12,也可以在反射膜11的背面设置银膜。由于银膜或铝膜12具有高反射性能,可以使得反射片的反射率大于90%。本实施例中在反射膜11的背面设置银膜或铝膜12,那么从反射膜11透过的光可以再被铝膜12或银膜反射回去,提高光效,减小光损失。同时,因由铝膜12或银膜的透过率基本为零,反射膜11上的光无法透过,油墨层的不均匀光也无法透过铝膜12或银膜,整体视效更均匀,不会出现色差问题。
[0031]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11的背面的银膜或铝膜12可以通过粘接贴合,也可以是直接在反射膜11的背面镀铝膜12或镀银膜。
[0032]请参阅图3,当反射膜11的背面粘贴银膜或者铝膜12时,反射片还包括第一胶层13;第一胶层13位于反射膜11与铝膜12之间,或位于反射膜11和银膜之间。相当于通过在反
射膜11的背面涂覆第一胶层13,之后再将银膜或铝膜12与第一胶层13进行贴合,使得银膜或铝膜12粘贴在反射膜11的背面。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胶层贴合银膜或铝膜12,制作工艺简单。并且,由于铝膜12或银膜耐撕裂强度高,贴合过程更简便且可返工不撕裂。采用金属膜贴合反射膜11后,可提高反射片耐撕裂强度。
[0033]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反射膜11还包括第一PET层14和第二胶层15,第二胶层15与银膜或铝膜12贴合,且位于远离第一胶层13的一侧;第一PET层14与第二胶层15贴合,且位于远离第一胶层13的一侧。也即本实施中的反射膜11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PET层14、第二胶层15、铝膜12、第一胶层13和反射膜11。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铝膜12可以换成银膜,此时反射片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PET层14、第二胶层15、银膜、第一胶层13和反射膜11。
[0034]其中,在制备本实施例中的反射片时,铝膜12或银膜均可以通过设置胶层直接粘贴到反射膜11的背面。具体的制作流程可以是先在反射膜11的背面设置第一胶层13,之后将银膜或铝膜12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膜,包括相对的反射面和背面;铝膜或银膜,设置于所述反射膜的背面;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反射膜与所述铝膜之间,或位于所述反射膜和所述银膜之间;第一PET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银膜或所述铝膜贴合,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PET层与所述第二胶层贴合,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第二PET层,所述第二PET层设置于所述反射膜的反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殷伟岳春波李健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