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寿峦专利>正文

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44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 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取消了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和双金属片起辉器;解决了整流倍压式电子镇流器的“电泳”或“阳极暗区”问题,避免了高频电子镇流器的电磁污染;将白炽灯和荧光灯组成一体化电光源,充分利用了电能,实现了多元化混光照明的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在先申请(1)申请日930701,申请号93107493.2,中国。它用发光器件取代了现有产品(专利号为90107037.8)中的两根电热丝,充分利用了电能,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因直流供电造成的“电泳”或“阳极暗区”现象。(2)申请日930922,申请号93118092.9,中国。它用特种荧光灯和热敏电阻实现了整流倍压启动与荧光灯交流工作的转换,彻底解决了“电泳”问题,但出现了“关断”阴极的黑化现象。(3)申请日940108,申请号,中国。它采用电子线路依次向特种荧光灯提供正半周和负半周的交流电,使荧光灯工作在完整的全波交流电中,解决了阴极电流太小引起的黑化问题,但灯阴极“热点”激活的不一致,长时间点燃仍出现局部黑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保留在先申请中的积极成果,克服不足之处,以期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本专利技术是由四支二极管、二个电容、二只白炽灯、一根特种荧光灯组成,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具体电路详见附图。图中电源线A(火线)接于L1、D1、C1的一端,L1的另一端接于L3的脚2,D1的负极接于D2的正极、C2的一端,D2的负极接于L3的脚1;C1的另一端接于D2的正极、L2的一端,L2的另一端接于L3的脚3;电源线B(零线)接于D3的负极、D4的正极、C2的另一端,D4的负极接于L3的脚4。使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可以促使特种荧光灯L3的各个阴极“热点”一致,最终克服了在先申请中尚存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电路上各元件的数值范围是C1、C2为0.01-10μF;D1、D2、D3、D4为0.01-10A,L1、L2为白炽灯,L3为特种荧光灯。本专利技术技术有如下优点1、完全不再需要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和双金属片起辉器;2、彻底解决了整流倍压式电子镇流器的“电泳”或“阳极暗区”问题;3、从根本上排除了高频电子镇流器造成的电磁污染;4、实现了白炽灯和荧光灯的一体化组合;5、特种荧光灯的阴极电流可匹配在传统电流的一半左右,既防止了电子粉溅射,又延长了阴极寿命;6、特种荧光灯可做成管形或紧凑型,四个独立的阴极不用标记,用户可方便地安入灯座;7、调整白炽灯的功率可实现有极调光;8、170V以上的电压就能快速启动,启动时间小于3秒;9、线路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10、功率因数大于95%,电能利用率大于97%;11、各种功率、各类造型的特种荧光灯通用。权利要求1.一种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其特征在于(1)电源线A(火线)接于L1、D1、C1的一端,L1的另一端接于L2的脚2;(2)D1的负极接于D2的正极、C2的一端,D2的负极接于L3的脚1;(3)C1的另一端接于D3的正极、L2的一端,L2的另一端接于L3的脚3;(4)电源线B(零线)接于D3的负极、D4的正极、C2的另一端,D4的负极接于L3的脚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其特征在于C1、C2的容量为0.01-10μF,D1、D2、D3、D4的数值为0.01-10A,L1、L2为白炽灯,L3为特种荧光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其特征在于特种荧光灯L3具有四个独立的阴极,其外型可做成管形或紧凑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本专利技术完全取消了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和双金属片起辉器;解决了整流倍压式电子镇流器的“电泳”或“阳极暗区”问题,避免了高频电子镇流器的电磁污染;将白炽灯和荧光灯组成一体化电光源,充分利用了电能,实现了多元化混光照明的目的。文档编号H05B35/00GK1106187SQ9410121公开日1995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陈寿峦 申请人:陈寿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白炽灯、电子线路和特种荧光灯组成的一体化电光源,其特征在于:(1)电源线A(火线)接于L↓[1]、D↓[1]、C↓[1]的一端,L↓[1]的另一端接于L↓[2]的脚2;(2)D↓[1]的负极接于D↓[2]的正极、C↓[2]的一 端,D↓[2]的负极接于L↓[3]的脚1;(3)C↓[1]的另一端接于D↓[3]的正极、L↓[2]的一端,L↓[2]的另一端接于L↓[3]的脚3;(4)电源线B(零线)接于D↓[3]的负极、D↓[4]的正极、C↓[2]的另一端,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寿峦
申请(专利权)人:陈寿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