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式达专利>正文

日光灯起动器电路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40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技术中的一种放电灯点火的控制电路装置,它主要由继电器、电容、电阻、稽纳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所构成,藉由继电器的动作构成两回路,第一回路在检测到输入电压达到起动电压时,使继电器由常闭接点切换到常开接点,而使第一回路切断,此时由第二回路对灯丝加热,在一定时间后,继电器回复到常闭接点,而切断第二回路,输入电压会因灯管的点亮而低于起动电压,使起动电路停止工作。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起动快,耗电少,工作稳定等特性而具有实用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技术中的一种对放电灯点火的控制电路的改良。一般所使用的日光灯,它附件有安定器、起动器及灯管座等。其中起动器又名点灯管,也称辉光起动器。以其起动功能分,又有虹光起动器及电容起动器两种。无论虹光起动器或电容起动器,均有其长约3.5公分,直径约为2.0公分的密闭容器(11),在密闭容器(11)内部设置有二导体(12)、(13),该两导体分别以导线引接到密闭容器(11)的外部,如图3所示;如为电容起动,则另以大约0.006μf电容器(14)与玻璃球(11)并接引出,如图4所示。该玻璃球(11)中放有涂上氧化钡的固定电极及可动双金属片电极,即二导体(12)、(13)同时将氩氖等惰性气体加入管中。另外,起动器分1P(等于10-12F)和4P的两种,1P的用于10瓦及20瓦日光灯起动器S,如图5所示,而4P的用于40瓦日光灯起动器S,如图6所示。人们都知道,日光灯大多属于予热起动式,这种起动器在起动之前,必须光对灯丝予热,一旦开始放电,则无须再继续加热,仍可维持继续放电。起动器是在电压加在灯管放电之际即关闭灯丝电路,待灯丝温度升高后,又自动启开电路的开关。当电源开关关上,如图7所示,灯管(18)加压后,电路由电源A端→二次线圈(15)→灯丝(16)→起动器S→灯丝(17)→电源B,以形成回路。因辉光放射及辅助电极的局部放电1至2秒后,该双金属片(12)、(13)因惰性气体辉光放射作用因而受热逐渐伸直,而与固定电极接触,将灯丝(16)、(17)电路接通,所以,灯丝(16)、(17)电路有电流通过,因发热灯管(18)内温度升高,所以灯丝(16)、(17)上的氧化物使灯丝(16)、(17)大量发射电子,但当灯丝(16)、(17)接通后,二极电位为零而不会有虹光放射作用,双金属片(12)、(13)慢慢冷却而复原,不过起动器S内二电极闭合后,电量尚未完全消失,仍可产生自由电子,到0.5秒到1秒后,热量散失了,而二电极分开,起动器S切断通路。这时因线路上有电抗而引起高压,使灯管(18)内水银蒸气的分子,因电子的冲击而产生强烈紫外线刺激萤光涂料而产生明亮的光,同时这电路由电源A端→二次线圈(15)→灯丝(16)→起动器S→灯丝(17)→电源B形成回路。上述的原理与构造可知,常用的起动器S是以双金属片做为开关,当双金属片予热导通并利用虹光放电而使灯管发射光亮。这种起动器的缺点在于第一,必须对双金属片予热,所以点亮日光灯须有一段时间过程;第二,以双金属片作为开关,其予热过程需耗电;第三,以双金属片作为开关,因金属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而呈不稳定状态,或因金属疲乏而减短其使用寿命;第四,必须有稳定的电压,才能使双金属片开关动作,对额电压以下的电压则不易起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由电容、电阻、二极管和继电器所组成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它不但可以有效缩短切换与放电的时间,而且可以在较低的瞬间电压来起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由一继电器的动作构成两个回路,其中第一回路由继电器的常闭接点、整流二极管、稽纳二极管、串联电阻、继电器的线圈以及与该继电器线圈并联的电容所构成;第二回路则是由继电器的常开接点与并联的电容以及整流二极管构成。在第二回路中可以仅有一整流二极管,也可以不包含二极管及电容而采取直接短路方式构成第二回路。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它可直接经由对电容的充电和放电来点亮日光灯,因而它可以有效地切换和放电的时间,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它工作稳定,能在低于额定的电压起动灯管,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电路图。图3和图4为已有技术的构造图。图5和图6为已有技术的起动器、安定器和灯管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另一已有技术的起动器、安定器和灯管的连接示意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主要由电容C1、C2,电阻R1,二极管D1、D2、ZD以及继电器RY所组成。如图1所示,启动器S的S1、S2两端分别接于灯管(18)的二端,这与通常的接法一致,本专利技术主要由一继电器RY的动作构成两个回路,第一回路是在电源开关关上后,输入电压高于稽纳二极管ZD的穿透电压而启动,此时,电压经由继电器RY的常闭接点C、经过整流二极管D1、稽纳二极管ZD以及串接电阻R1对电容器C1充电,直到该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大于继电器线圈L的吸合电压,继电器RY则由常闭接点C切至常开接点D,而使第一回路切断,第二回路导通,这时是由反向并联的整流二极管D2及电容器C2以直流方式对灯丝加热,到一定时间后,电容器C1会因对继电器RY的线圈L放电而使电压降低到释放电压,继电器RY则由接点D返回接点C,并切断第二回路,此时灯管(18)因安定器(19)的高自感电压而点亮。灯管(18)点亮后,在起动器S的A、B两端的输入电压会因安定器(19)的作用而低于稽纳二极管ZD的穿透电压,因而不足以起动第一回路,起动器S也因而完成起动灯管(18)的动作。其中第一回路中的稽纳二极管ZD的穿透电压是10至180伏之间,电容C1为1至300μf之间;第二回路中的电容C2为1至47μf之间。为了防止高频噪声信号的产生,可另以一电容器C3并联于A、B两输入端间,以吸收灯管(18)点亮时的高频脉冲。在第二回路中,可以仅用一整流二极D2,也可省掉二极管D2和电容C2而采用直接短路方式构成第二回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它也可另以一电阻R2与一电容器C4并联于串接有一稽纳二极管的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以提供晶体三极管Q1有足够的偏压来导通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便于对电容器C1充电。这一设计,能藉由对电容器C4的充电而延迟第二回路的起动,降低继电器RY往返的次数,对电路有部分的保护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继电器RY、电容C1、C2、电阻R1、稽纳二极管ZD、整流二极管D1、D2所构成,由所说的继电器RY的动作构成两个回路,第一回路是由继电器RY的常闭接点C、整流二极管D1、稽纳二极管ZD、串联电阻R1、继电器RY的线圈L以及与继电器RY的线圈L并联的电容C1所构成;第二回路则是由继电器RY的常开接点D与并联的电容C2以及整流二极管D2所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稽纳二极管ZD也能是一基极与集电极间并联一电阻D,也能是一基极与集电极间并联一电阻D和电容C4的三极管Q1串联一稽纳二极管。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一回路的稽纳二极管ZD的穿透电压为10至180伏之间。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一回路中的电容C1为1至300μf之间。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回路中的电容C2为1至47μf之间。6.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回路,可以仅用一整流二极管D2。7.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回路,也可以省掉二极管D2和电容C2而直接采用直接短路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技术中的一种放电灯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日光灯起动器电路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继电器RY、电容C1、C2、电阻R1、稽纳二极管ZD、整流二极管D1、D2所构成,由所说的继电器RY的动作构成两个回路,第一回路是由继电器RY的常闭接点C、整流二极管D1、稽纳二极管ZD、串联电阻R1、继电器RY的线圈L以及与继电器RY的线圈L并联的电容C1所构成;第二回路则是由继电器RY的常开接点D与并联的电容C2以及整流二极管D2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式达李长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式达李长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