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包括龙门架,在所述龙门架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在所述龙门架内旋转连接有热风筒,在所述热风筒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动机、风机叶片、电热管,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风机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机、所述电热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筒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时能够随意调整热风筒的角度,能够对边、路沿处的坑槽进行加热,加热位置定位准确,尤其适用于小坑槽的加热修复,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耙松旧料的功能,使用灵活多变,一机多用,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范围推广使用。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
: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坑槽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
[0002]沥青路面坑槽的出现轻则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重则加速路面、甚至路基的破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热料热补是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的常用工艺,其修补工序为:加热坑槽区、耙松并适当清除旧料、添加新料、加热新料、整平、压实;但多数坑槽面积较小、且分散在路面的各个区域,有的发生在路面边、角、甚至弯道处,有时需要加热板深入到地面以下工作。在实际修复过程中,通产使用拖车式加热车对坑槽进行加热,但这种加热车普遍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拖车式加热车体积较大,对于边角处的坑槽很难起到加热功能,而且对于较小的坑槽,拖车式加热车很难进行准确的定位,加热位置不准确,调整位置费事费力;2、传统的拖车式加热车功能单一,不具备耙松旧料等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来解决传统拖车式加热车无法对边角、路沿位置的坑槽进行加热、设备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0004]技术的内容: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包括龙门架,在所述龙门架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在所述龙门架内旋转连接有热风筒,在所述热风筒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动机、风机叶片、电热管,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风机叶片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机、所述电热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筒的内壁。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为螺旋形。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热风筒的外壁上开设有通风孔。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龙门架的外壁上水平的开设有螺纹通孔,在所述螺纹通孔内螺接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用于限制所述热风筒旋转。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龙门架的顶端安装有配重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为双轴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另一个输出轴与旧料耙松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旧料耙松组件位于所述电动机的上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旧料耙松组件包括蜗杆、涡轮、凸轮轴、滑动杆、连接盘和耙松尖锥,在所述电动机的另一个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涡轮相啮合,所述涡轮安装在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与所述热风筒的内壁旋转连接,所述凸轮轴的凸轮面与水平设置的限位板相接触,在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有与热风筒平行的所述滑动杆,在所述热风筒安装有横梁,在所述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杆相匹配的滑动通孔,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动通孔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杆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横梁之间,在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盘,在所述连接盘上安装有若干个耙松尖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耙松尖锥螺接在所述连接盘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所述凸轮轴由高锰钢制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时能够随意调整热风筒的角度,能够对边、路沿处的坑槽进行加热,加热位置定位准确,尤其适用于小坑槽的加热修复,同时本技术兼具耙松旧料的功能,使用灵活多变,一机多用,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6]图中,龙门架1、热风筒2、电动机3、风机叶片4、电热管5、蜗杆6、涡轮7、凸轮轴8、滑动杆9、压缩弹簧10、连接盘11、配重块12、万象轮13、通风孔14、锁紧螺钉15、耙松尖锥16、限位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包括龙门架1,在所述龙门架1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13,在所述龙门架1内旋转连接有热风筒2,在所述热风筒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动机3、风机叶片4、电热管5,所述电动机3的输出轴与风机叶片4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机3、所述电热管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筒2的内壁;所述电热管5为螺旋形;在所述热风筒2的外壁上开设有通风孔14;在所述龙门架1的外壁上水平的开设有螺纹通孔,在所述螺纹通孔内螺接有锁紧螺钉15,所述锁紧螺钉15用于限制所述热风筒2旋转;在所述龙门架1的顶端安装有配重块。
[0019]实施例2:
[002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泥装置,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曝气孔7的防堵塞功能,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包括龙门架1,在所述龙门架1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13,在所述龙门架1内旋转连接有热风筒2,在所述热风筒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动机3、风机叶片4、电热管5,所述电动机3的输出轴与风机叶片4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机3、所述电热管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筒2的内壁;所述电热管5为螺旋形;在所述热风筒2的外壁上开设有通风孔14;在所述龙门架1的外壁上水平的开设有螺纹通孔,在所述螺纹通孔内螺接有锁紧螺钉 15,所述锁紧螺钉15用于限制所述热风筒2旋转;在所述龙门架1 的顶端安装有配重块;所述电动机3为双轴电动机,所述电动机3的另一个输出轴与旧料耙松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旧料耙松组件位于所述电动机3的上方;所述旧料耙松组件包括蜗杆6、涡轮7、凸轮轴8、滑动杆9、连接盘11和耙松尖锥16,在所述电动机3的另一个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蜗杆6,所述蜗杆6与所述涡轮7相啮合,所述涡轮 7安装在所述凸轮轴8上,所述凸轮轴8与所述热风筒2的内壁旋转连接,所述凸轮轴8的凸轮面与水平设置的限位板17相接触,在所述限位板17上连接有与热风筒2平行的所述滑动杆9,在所述热风筒2安装有横梁,在所述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杆9相匹配的滑动通孔,所述滑动杆9与所述滑动通孔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杆9上套装有压缩弹簧10,所述压缩弹簧10位
于所述限位板17与所述横梁之间,在所述滑动杆9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盘11,在所述连接盘11 上安装有若干个耙松尖锥16;所述耙松尖锥16螺接在所述连接盘11 上;所述限位板17、所述凸轮轴8由高锰钢制成。
[0021]工作原理:工作时,手推本技术到待修复位置,接通电源启动电动机3使风机叶片4旋转,热风即从热风筒2的底部排出,从而加热待修复位置,当待修复位置位于路沿或者至边角位置时,可以旋转热风筒2,使热风筒2的出风位置对准待修复位置即可,同时可以旋拧锁紧螺钉15对热风筒2进行定位,与此同时,电动机3的另一个输出轴带动蜗杆6旋转,从而带动涡轮7、凸轮轴8旋转,使耙松尖锥16上下振动,可以翻转热风筒2,使耙松尖锥16朝下,即可实现对沥青路面旧料的耙松功能。
[002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龙门架(1),在所述龙门架(1)的底端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13),在所述龙门架(1)内旋转连接有热风筒(2),在所述热风筒(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动机(3)、风机叶片(4)、电热管(5),所述电动机(3)的输出轴与风机叶片(4)传动连接,所述电动机(3)、所述电热管(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筒(2)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5)为螺旋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风筒(2)的外壁上开设有通风孔(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龙门架(1)的外壁上水平的开设有螺纹通孔,在所述螺纹通孔内螺接有锁紧螺钉(15),所述锁紧螺钉(15)用于限制所述热风筒(2)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龙门架(1)的顶端安装有配重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复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3)为双轴电动机,所述电动机(3)的另一个输出轴与旧料耙松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旧料耙松组件位于所述电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首庭,王彩虹,郑玉龙,赵华水,武永峰,郗锦涛,陈慧,于志军,赵诺敏,杨辉宇,岳秀方,张文雨,马文强,齐云慧,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虹安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