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023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包括套筒,固定板对称布置在套筒的两侧;弹性缓震机构一安装于固定板同侧,其活动端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且弹性缓震机构一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弹性缓震机构二对称布置在固定板的两侧,弹性缓震二与活动杆铰接,用于消除外力造成的震动;检测机构布置在固定板内,检测机构的一端与弹性缓震机构一连接,以便于当弹性缓震机构二受力过载时弹性缓震机构一工作;本申请安装和拆卸较为便捷,设有多级减震措施,并配合检测机构,能根据结构所受作用力自动调整缓震过程,从而有效消除地震震动对建筑造成的损伤,以便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包括纵波、横波、面波,多数情况下建筑受三种方式的复合作用,其中,纵波使建筑物上下颠簸,面波使建筑物水平摇摆,若底部柱、墙的强度或变形能力不够,会使整栋建筑物向同一方向歪斜或倾倒,为了提高建筑物承受载荷的能力,需要在内部设置抗震结构。
[0003]现有的抗震连接结构多数结构复杂,布置不便,减震时容易发生回弹,且当抗震连接结构受力过大时容易发生压溃的情况,无法对建筑提供有效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包括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上的限位槽,还包括:
[0006]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称布置在套筒的两侧;
[0007]弹性缓震机构一,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安装于固定板同侧,其活动端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
[0008]弹性缓震机构二,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二对称布置在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弹性缓震二与活动杆铰接,用于消除外力造成的震动;
[0009]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布置在固定板内,所述检测机构的一端与弹性缓震机构一连接,以便于当弹性缓震机构二受力过载时弹性缓震机构一工作。
[0010]优选地,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包括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滑块、固定安装于滑块一端的固定桩;
[0011]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并在滑槽内布置有弹性支撑件一;
[0012]所述弹性支撑件一的一端与滑块抵接,另一端与滑槽内安装的阻尼器一抵接。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二包括连接相邻的活动杆端部的活动环、滑动安装在活动环上的导向杆以及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弹性支撑件二;
[0014]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盘,且所述固定盘上布置有连接孔,并通过连接件对其位置进行固定;
[0015]所述活动环上还布置有阻尼器二,阻尼器二的一端与弹性支撑件二抵接。
[0016]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对导向杆的极限运动距离进行控制。
[0017]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块内的伸缩件;
[0018]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供伸缩件滑动的槽,并在槽内安装有与伸缩件接触的测力
垫,用于对受到的力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传递给外置的控制器。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本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安装和拆卸较为便捷,设有多级减震措施,并配合检测机构,能根据结构所受作用力自动调整缓震过程,从而有效消除地震震动对建筑造成的损伤,以便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中固定板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中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1

套筒;2

限位槽;3

限位杆;4

固定板;5

滑块;6

滑槽;7

弹性支撑件一;8

阻尼器一;9

固定桩;10

活动杆;11

活动环;12

导向杆;13

固定盘;14

弹性支撑件二;15

阻尼器二;16

伸缩件;17

测力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7]如图1

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的结构图,包括套筒1、固定板4、弹性缓震机构一、弹性缓震机构二和检测机构,所述固定板4对称布置在套筒1的两侧;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安装于固定板4同侧,其活动端与固定板4滑动连接,且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10;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二对称布置在固定板4的两侧,所述弹性缓震二与活动杆10铰接,用于消除外力造成的震动;所述检测机构布置在固定板4内,所述检测机构的一端与弹性缓震机构一连接,以便于当弹性缓震机构二受力过载时弹性缓震机构一工作。
[0028]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本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在使用时,安装和拆卸较为便捷,设有多级减震措施,并配合检测机构,能根据结构所受作用力自动调整缓震过程,从而有效消除地震震动对建筑造成的损伤,以便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002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套筒1上设置有限位槽2,还通过相应设置的插杆对套筒1的位置进行固定,当地震发生受到外力时,预先由设置的弹性缓震机构二降低一部分震动,当检测机构发现活动杆10所受作用力过大时,解除对弹性缓震机构一的锁定,两者相互配合,能有效消除地震所造成的影响。
[00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包括安装在固定板4上的滑块5、固定安装于滑块5一端的固定桩9;
[0031]所述固定板4上开设有供滑块5滑动的滑槽6,并在滑槽6内布置有弹性支撑件一7;
[0032]所述弹性支撑件一7的一端与滑块5抵接,另一端与滑槽6内安装的阻尼器一8抵接。
[0033]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本申请中当过载时,在检测机构解除锁定后,所述固定桩9受力可推动滑块5沿滑槽6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滑槽6受力被压缩,并配合阻尼器一8消除震动带来的影响。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二包括连接相邻的活动杆10端部的活动环11、滑动安装在活动环11上的导向杆12以及套设在导向杆12上的弹性支撑件二14;
[0035]所述导向杆1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盘13,且所述固定盘13上布置有连接孔,并通过连接件如螺栓等将之固定于建筑上;
[0036]所述活动环11上还布置有阻尼器二15,阻尼器二15的一端与弹性支撑件二14抵接;
[0037]所述套筒1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包括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上的限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称布置在套筒的两侧;弹性缓震机构一,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安装于固定板同侧,其活动端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弹性缓震机构二,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二对称布置在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弹性缓震二与活动杆铰接,用于消除外力造成的震动;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布置在固定板内,所述检测机构的一端与弹性缓震机构一连接,以便于当弹性缓震机构二受力过载时弹性缓震机构一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震机构一包括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滑块、固定安装于滑块一端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并在滑槽内布置有弹性支撑件一;所述弹性支撑件一的一端与滑块抵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婷褚飞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广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