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向灯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在放电灯放电开始前进行激活而产生开始放电所需要的高电压,放电开始后不被激活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未安装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不仅亮度大、而且能呈点光源,所以正在研究将其用于车辆用前照灯,现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如图33所示,迄今已知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基本结构是将放电灯55的灯头部56装在通过高压导线53与触发电极52连接的插座54中。如图34所示,用于汽车的前照灯时,是将上述插座54固定在支撑在灯体57内的反射板58的中央部,同时将触发电极52固定在灯体57的底壁上表面上,而将反相器59固定在灯体57的底壁下表面上,并用高压导线60连接触发电极52和反相器59。如图33所示,插座54有外周电极54a和中央电极54b,装上放电灯55时,上述外周电极54a与在灯头部56上形成的外周电极56a接触,上述中央电极54b与灯头部56的中心电极56b接触,通过将由装在触发电极52内的脉冲变压器61产生的例如数十kV大小的高压脉冲加在放电灯55上,使放电灯55放电点亮。在上述结构中,在未安装放电灯55的状态下,如果电源被接通,则由于触发电极52产生的高压脉冲使插座54的中央电极54b与外周电极54a之间产生放电,这往往成为插座的损伤或事故的原因。与此不同,例如在特开平4-293630号公报中提出了不使用插座的形式,但具有联锁功能部,该联锁功能部能通过将放电灯固定在灯具上的连接件与灯具的放电灯插入部接触,判断放电灯的有无,当没有放电灯时便停止输出高电压。可是,该放电灯点灯装置中的灯具或固定连接件必须具有开关功能。专利技术的公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变更灯具等就能在未连接放电灯的状态下防止加上高电压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上述目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小型化、组件化、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等的放电灯点灯组件。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向灯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在放电灯放电开始前进行激活而产生开始放电所需要的高电压,放电开始后不被激活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即,只有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才不激活起动电路。上述稳压电路例如在使放电灯起动即开始放电时,才输出激活起动电路所需要的高电压(第1电压),放电开始后,不激活起动电路,而且输出维持放电灯的放电所需要的比第1电压低的电压(第2电压)。这时,只有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即使稳压电路输出了第1电压,但通过不激活电路起动电路也不被激活。这里,就最广范的意义来说,不激活这一术语意味着起动电路的输出达不到使放电灯点亮所需要的高压,更具体地说,实际加在起动电路上的电压低到不会使起动电路工作的程度,还包含将稳压电路和起动电路之间的连接切断。该不激活电路最好与灯座构成一个整体而能与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直接联系。但也可以设在起动电路一侧,还可以介于起动电路和灯座之间。不激活电路的最简单明了的形态是相对于灯座的一对主电极,设置辅助电极,使这些电极具有开关功能,且能与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连动。该一对主电极和辅助电极的组合,可考虑采取各种形式,另外,还可使高电压阻止装置与辅助电极连系,在未安装放电灯的状态下,利用高电压阻止装置,使起动电路的输出达不到高电压。通过将灯座和作为起动电路的触发电极收容在一个外壳中实现组件化,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该放电灯点灯组件能直接安装在放电灯的反射板或灯体上,不需要进行用高压导线连接灯座和触发电极的作业,同时能大幅度简化安装作业。该放电灯点灯组件最好如上所述,内部装有不激活电路,当未安装放电灯时,在灯座的电极之间不发生放电。组件化的形式有多种,灯座部、触发电极的主电路和构成触发电极的一部分的功率变压器这三者如何配置,根据需要而有所不同。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块电路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上述第1、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例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例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例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6实施例的说明图。图12是图11中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图13是图11中的灯座部的放大说明图。图14是表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放电灯点灯组件的第1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图15、图16表示将图14所示的放电灯点灯组件作为汽车的前照灯装置装入的应用例,图15表示组装前的状态,图16表示组装后的状态。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分别表示放电灯点灯组件的与图14相同的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图28、图29、图30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点灯组件的具体例的正视图、中央断面图、将盖取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1、图32分别表示另一具体例的正视图、 中央断面图。图33是现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说明图。图34是表示将图33所示的现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装入汽车的前照灯中的状态的断面说明图。实施专利技术用的最佳形态利用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即,该放电灯点灯装置有灯座1、稳压电路(倒相器)2、起动电路(触发电极)3及不激活装置4。灯座1与放电灯(图中未示出)连接。放电灯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相同。在实施例的灯座1中,作为主电极有与放电灯灯头的中央电极(图33中的56b)接触的中央电极5、及与灯头的外周电极(图33中的56a)接触的外周电极6,另外,将中央电极5作为中间位置,在与外周电极6相对的位置设有与外周电极6同样结构的辅助电极7。当放电灯的灯头插入时,该辅助电极7和外周电极6通过灯头的外周电极互相连接。8是保持放电灯的安装槽,通过将放电灯的灯头插入灯座1中后旋转,使设在放电灯的灯头的外周面上的灯保持用的止动销(图33中的56c)止动。另外,在灯座1的内部设有起动电路3。稳压电路2连接着灯座1,用来将放电灯稳定地点亮,开始点亮放电灯时比稳定亮灯时产生高的电压。本实施例采用众所周知的触发电路,开始点亮放电灯时,例如产生数百V的电压(第1电压),输入端连接着作为电源的电池组9,输出端通过后文所述的起动电路3连接着灯座1的中央电极5和外周电极6。起动电路3在比稳压电路2在开始点亮放电灯时的电压低的工作电压以上的电压下工作,它连接着灯座1,从灭灯状态开始使放电灯放电。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灯座1内设有当输入电压在工作电压以上时工作的由高压变压器3a和触发电极主电路3b构成的触发电路。而且,触发电极主电路3b的一个输入端通过连接点A连接着连接在稳压电路2的一个输出端上的灯座1内的输出线上,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在辅助电极7上。另外,触发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在连接点A和中央电极5之间。不激活装置4设置在灯座1内,用来当放电灯未连接时使起动电路3的输入电压低于上述的起动电路3的工作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设在灯座1内的连接在起动电路3的一个输入部上的辅助电极7,在放电灯处于连接状态下,将兼作放电灯的导电部用的外周电极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俊朗,加藤晋央,滨田英毅,丸山亮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