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主要包括,填充有玻璃轻石的等效蓄水池,用于提取等效蓄水池内暂存雨水的集水井。本申请的等效蓄水池通过管路连通至地块雨水汇总管网,接收管网雨水,并利用其上部所铺设的开孔布水管将雨水逐步渗透至等效蓄水池底部。由此,本申请的等效蓄水池在暂存积蓄雨水,对雨水提供有效滞留的同时,还可同步通过玻璃轻石的自然毛细渗透提供过滤、净化作用。本申请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因地制宜通过等效蓄水池结构改善滞留雨水水质,从而直接将等效蓄水池底部所积蓄的雨水泵入雨水利用管网,实现重复利用。重复利用。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海绵城市、低碳建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建筑领域遵循的共同理念,要实现这些设计理念离不开先进建筑技术的支撑。
[0003]为了实现海绵城市,我们需要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有效控制雨水的径流量,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从而达到海绵城市的规定要求。
[0004]但是,现有雨水回收装置无法有效实现蓄水,而且超出污水处理厂除污容量的多余污水,尤其是前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又常常因为现有雨水储蓄系统容量到达上限而难以被回收利用,无法进行有效净化、过滤,无法对该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0005]现有技术中的雨水回收系统容积不适合实际需求,一些装置还需要手动操作控制,容易失效。此外,现有雨水回收系统还存在构造设计比较复杂,初期雨水停留时间过长,沙粒、碎石等颗粒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易沉淀,极易造成装置堵塞,维护使用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本申请通过地下蓄水池,综合实现雨水积蓄、暂存、渗透、净化,可解决当下海绵城市对雨水渗、蓄、滞、留、用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优越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等效蓄水池,其上部铺设有开孔布水管,所述开孔布水管通过管路连通至地块雨水汇总管网,所述等效蓄水池内填充有玻璃轻石,所述等效蓄水池底部设置有过水孔;集水井,其设置在等效蓄水池中,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雨水回用泵;所述过水孔连通至集水井底部,供雨水回用泵抽取等效蓄水池内暂存雨水泵入雨水利用管网。
[0008]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开孔布水管与地块雨水汇总管网之间还连通有:雨水窨井,其直接与地块雨水汇总管网连通,接收地块雨水汇总管网中雨水;配水井,其直接与开孔布水管连通,向等效蓄水池中供给雨水;截污挂篮沉淀井,其连接在雨水窨井与配水井之间,所述截污挂篮沉淀井中设置截污篮拦截过滤雨水中杂质。
[0009]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雨水回用泵与雨水利用管网之间还连接有阀门井,阀门井中设置有:阀门,其连接在雨水回用泵出水管道与雨水利用管网进水管道之间;反冲洗水接口,其连接在雨水利用管网与开孔布水管之间,向开孔布水管中反向注入雨水利用管网进水管道中过量雨水。
[0010]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等效蓄水池中
所填充的玻璃轻石为:粒径范围30mm至50mm的高吸水玻璃轻石。
[0011]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等效蓄水池中所填充的玻璃轻石还包括细砂性玻璃轻石。
[0012]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等效蓄水池埋设在地下,其顶部由种植土覆盖,种植土下方铺设回填层,回填层下方铺设聚苯板,聚苯板下方铺设隔水层,隔水层下由玻璃轻石填充;所述开孔布水管埋设在玻璃轻石填充层中。
[0013]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隔水层包括两层无纺布以及设置在两层无纺布之间的聚乙烯隔水膜;所述回填层为180mm厚的中沙保护层。
[0014]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阀门井设置在等效蓄水池上方回填层内;雨水回用泵的出水管道穿过中沙保护层进入阀门井内;反冲洗水接口由阀门井穿过中沙保护层向下连通至开孔布水管中。
[0015]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等效蓄水池,其底部由素土夯实,素土夯实层上铺设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铺设过滤层,过滤层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上为玻璃轻石填充层。
[0016]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中,所述混凝土垫层为100mm厚的C20混凝土垫层,所述过滤层为细砂性玻璃轻石。
[0017]本申请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本申请提供一种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主要包括,填充有玻璃轻石的等效蓄水池,用于提取等效蓄水池内暂存雨水的集水井。本申请的等效蓄水池通过管路连通至地块雨水汇总管网,接收管网雨水,并利用其上部所铺设的开孔布水管将雨水逐步渗透至等效蓄水池底部。由此,本申请的等效蓄水池在暂存积蓄雨水,对雨水提供有效滞留的同时,还可同步通过玻璃轻石的自然毛细渗透提供过滤、净化作用。本申请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因地制宜通过等效蓄水池结构改善滞留雨水水质,从而直接将等效蓄水池底部所积蓄的雨水泵入雨水利用管网,实现重复利用。
[0019]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中配水沉淀井之前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申请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中配水沉淀井之后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中,1表示雨水窨井;11表示雨水窨井盖;2表示截污挂篮沉淀井;21 表示截污井检修口;22表示防坠网;23表示截污篮;3表示配水井;31表示配水窨井盖;32表示进水格栅;33表示排水格栅;4表示开孔布水管;5表示玻璃轻石;6表示集水井;61表示过水孔;62表示雨水回用泵;7表示等效蓄水池;71表示种植土;72表示回填层;73表示聚苯板;74表示隔水层;75表示土工布;76表示过滤层;77表示混凝土垫层;78表示素土夯实层;8表示阀门井;81
表示阀门井窨井盖;82表示反冲洗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6]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0027]本申请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本申请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本身而言,由地面井口指向等效蓄水池内部玻璃轻石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0028]本申请中所述的“前、后”的含义指的是顺水流方向,由雨水窨井指向阀门井的方向即为前,背离水流方向即为后,而非对本申请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0029]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等效蓄水池(7),其上部铺设有开孔布水管(4),所述开孔布水管(4)通过管路连通至地块雨水汇总管网,所述等效蓄水池(7)内填充有玻璃轻石(5),所述等效蓄水池(7)底部设置有过水孔(61);集水井(6),其设置在等效蓄水池(7)中,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雨水回用泵(62);所述过水孔(61)连通至集水井(6)底部,供雨水回用泵(62)抽取等效蓄水池内暂存雨水泵入雨水利用管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布水管(4)与地块雨水汇总管网之间还连通有:雨水窨井(1),其直接与地块雨水汇总管网连通,接收地块雨水汇总管网中雨水;配水井(3),其直接与开孔布水管(4)连通,向等效蓄水池(7)中供给雨水;截污挂篮沉淀井(2),其连接在雨水窨井(1)与配水井(3)之间,所述截污挂篮沉淀井(2)中设置截污篮(23)拦截过滤雨水中杂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用泵(62)与雨水利用管网之间还连接有阀门井(8),阀门井(8)中设置有:阀门,其连接在雨水回用泵(62)出水管道与雨水利用管网进水管道之间;反冲洗水接口(82),其连接在雨水利用管网与开孔布水管(4)之间,向开孔布水管(4)中反向注入雨水利用管网进水管道中过量雨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利的雨水储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蓄水池(7)中所填充的玻璃轻石(5)为:粒径范围30mm至50mm的高吸水玻璃轻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林,王阿华,殷波,戴德胜,苗庆培,吴敏,董梁涛,管凛,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