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75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调光接口,用于将由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产生的导通脉冲宽度转换为用作调光信号的成比例整流平均电压信号。将该调光信号输入一个IC驱动器中以控制灯的照度。所说成比例整流平均电压可以转换为表示占空比的一个信号,从而电源电压的变化不会影响调光信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般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具有一定接通角的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结合用于驱动至少一只灯的一种镇流器,这种镇流器包括一个驱动器,用于根据一个调光信号控制灯的照度;和一个调光接口,用于根据所说接通角将所说调光信号传输到所说驱动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小型荧光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的可调光小型荧光灯包括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和一个小型荧光灯。该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控制所传输的功率量值,从而控制由所说小型荧光灯产生的照度。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接通角,即接通所说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点火角。最小的接通角对应于最大的灯光输出。但是,不存在能够接通所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的一个最小接通角。所以由于不同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的最小接通角的变化,使得很难有效地与一个小型荧光灯接合。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小型荧光灯,它能够有效地与具有不同最小接通角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接合。这种接合可以将不同的最小接通角变换成表示最大灯光输出的信号。一般来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与具有一定接通角的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结合用于驱动至少一只灯的一种镇流器包括用于根据一个调光信号控制灯照度的一个驱动器;和用于根据所说接通角将所说调光信号传输到所说驱动器的一个调光接口。所说驱动器包括用于通过减小表示接通角的信号电压形成对应于调光信号最大值的一个最小接通角的阈值装置。由于不同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最小接通角的不同而造成的调光信号的变化由所说阈值装置限定在容易被驱动器所接受的电压范围内。于是,所说阈值装置形成对应于最大调光电压信号的一个最小接通角(例如25-30度)。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根据所说接通角产生一个脉冲。所说调光接口包括用于将所说脉冲宽度转换成一个成比例的平均整流电压的转换装置。所说成比例平均整流电压用作调光信号。一般来说,所说阈值装置包括一个齐纳二极管。所说调光接口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接通角变换为表示占空比的信号的变换装置。变换装置通常包括一个齐纳二极管。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小型荧光灯,它能够与具有不同的最小接通角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有效地接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镇流器,它具有一个接口,能够将不同的最小接通角变换为表示最大灯光输出的信号。通过以下的说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和显著。为了能够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将参照附图进行,在所说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的一种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的小型荧光灯;图2为图1所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的示意图;图3为一种小型荧光灯的示意4为用作图3所示驱动控制电路的一个集成电路的逻辑框图;和图5为图3所示施密特触发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只小型荧光灯(CFL)10由用交流电源20表示的交流电源线通过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30供电。小型荧光灯10包括一个阻尼电磁干扰(EMI)滤波器40、一个辅助电源45、一个整流器/倍压器50、一个调光接口55、一个逆变器60、一个驱动控制电路65、一个负载70和一个功率反馈电路90。逆变器60的输出端用作CFL10的镇流器的输出端,与负载70相连。负载70包括一只灯85和由变压器T的一个初级线圈75和一组电容器80、81和82构成的一个调谐回路。阻尼EMI滤波器40显著地阻尼了由逆变器60产生的谐波(即振荡)。整流器/倍压器50对由交流电源20施加的正弦波电压进行整流以产生具有波动的直流电压,这个电压经过升压放大,变为基本恒定的直流电压,再施加到逆变器60。小型荧光灯10中除了灯负载70以外的那些部分通常是制成一体的,也就是说构成用于为灯负载70供电的一个镇流器。驱动控制电路65根据所需的照明照度以变化的转换频率驱动逆变器60。逆变器60将直流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波形施加到负载70。通过分别减小和增大这个方波电压波形的频率可以提高和降低灯的照度。所需灯的照度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30设定,所说调光器30通过一个调光接口55与驱动控制电路60连通。功率反馈电路90将来自调谐回路的一部分功率反馈到倍压器,从而在灯点亮之后只需要最小的功率因数补偿来维持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导通状态。辅助电源45为驱动控制电路65供电,以便当施加到逆变器60的干线电压瞬间下降时作为驱动控制电路65的补充电源,从而满足负载的需要。如图2所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30通过一对导线21和22跨接在交流电源20两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0包括一个电容器31,该电容器是通过与一个电感器32和一个可变电阻器33的串联联接充电的。一个两端交流开关34与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的选通电极相连。当电容器31两端电压达到两端交流开关34的击穿电压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导通。电流(即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的闭锁电流)通过电感器32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供给CFL10。在60Hz,1/2波周期结束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中的电流值下降到低于其保持电流(即维持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导通所需的最小阳极电流)。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断开。通过改变可变电阻器33的电阻值可以调整点火角,即,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第一次导通时的0至180度之间的一个角度。可变电阻33可以是一个电位器,但是并不限于此。最大点火角由两端交流开关34的击穿电压限定。电感器32限定di/dt的上升或下降时间,从而保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不会受到电流突然变化的影响。电容器36用作一个缓冲器和防止闪烁,特别是当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与CFL10之间的连线相对较长时。由这种长导线的电感和寄生电容引起的谐波用电容器36旁路滤掉。因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流值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6的工作不受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与CFL10之间导线长度的影响。于是避免了由于这种谐波造成的灯85的闪烁。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30具有两个由/相对于CFL10限定的最小暗光设置。第一最小暗光设置(即最小开灯暗光设置)是能够开启灯85的最低暗光设置。第二最小暗光设置(即最小稳态暗光设置)处于比在最小开灯暗光设置接通角度更大的接通角度,在灯85已经达到其稳态工作状态之后可以转换到该第二最小暗光设置。为了确保无闪烁工作,CFL10在预热过程中处于最小开灯暗光设置时耗用的功率必须大于其在稳态过程中处于最小开灯设置与最小稳态设置之间的设置时所耗用的功率。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30结合的CFL10在预热过程中处于最小开灯暗光设置时会流过大于预热之后的电流,从而CFL10能够完成预热过程,并且工作在稳态模式。如图3所示,阻尼EMI滤波器40包括一个电感器41、一对电容器42和43、以及一个电容器44。电阻器44和电容器43串联连接在阻尼EMI滤波器的输出端,构成一个缓冲器。当开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时,这个缓冲器阻尼由EMI滤波器40产生的振荡。如果不用由电阻器44和电容器43构成的缓冲器进行阻尼,这些振荡会使流过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的电流下降到低于其保持电流,从而导致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35关断。电容器44和电容器43还提供了避免滤波器40对60Hz电力产生较大耗散的一条路径。整流器和倍压器包括一对二极管D1和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镇流器,其与具有一定接通角的一个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调光器(30)结合用于驱动至少一只灯(85),该镇流器包括: 用于根据一个调光信号控制灯照度的一个驱动器(65);和 用于根据所说接通角将所说调光信号传输到所说驱动器的一个调光接口(55), 其特征在于所说调光接口包括用于通过减小表示接通角的信号电压形成对应于调光信号最大值的一个最小接通角的阈值装置(6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M格拉德基J杨查克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