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75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包括底座、透明鱼缸、纵向连接板、植物补光灯和植物水培架;植物补光灯安装在纵向连接板的顶部,并位于植物水培架上方;植物水培架安装于透明鱼缸上方;植物水培架表面上开设有水培定植孔和营养补给孔,内部铺设有过滤层,植物水培架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透明鱼缸的一侧设置有给料口;透明鱼缸之内设置有微型水泵,微型水泵的排出口连接有第一循环软管,第一循环软管连接营养补给孔,微型水泵的吸入口连接有第二循环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大规模种植领域中的鱼菜共生应用到小型城市补光鱼缸领域,实现补光鱼缸式种植养殖鱼菜,具实用价值、观赏性和经济性。观赏性和经济性。观赏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鱼菜共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鱼菜共生是一种复合耕作体系,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0003]在城市补光鱼缸中进行鱼菜共生的研究,是实践低碳和可循环农业在城市补光鱼缸的推广和应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针对鱼菜共生的研究大多是在大规模的种植养殖领域,对于小型鱼菜共生系统研究较少,大规模种植养殖的方案需配备专业级的种植养殖设施,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城市小型鱼菜共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规模种植养殖的方案需配备专业级的种植养殖设施,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城市小型鱼菜共生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包括底座、透明鱼缸、纵向连接板、植物补光灯和植物水培架;
[0007]所述透明鱼缸和纵向连接板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植物补光灯安装在所述纵向连接板的顶部,并位于所述植物水培架上方;
[0008]所述植物水培架安装于所述透明鱼缸上方
[0009]所述植物水培架表面上开设有水培定植孔和营养补给孔,内部铺设有过滤层,且所述植物水培架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
[0010]所述透明鱼缸的一侧设置有给料口;
[0011]所述透明鱼缸之内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排出口连接有第一循环软管的第一端,所述微型水泵的吸入口连接有第二循环软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连接板与所述植物补光灯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连接板上设置有滑动卡槽以及与所述滑动卡槽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植物水培架的一侧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竖板设置于所述滑动卡槽之内,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之间连接有插销。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鱼缸背侧立面设置有灯带,用于为透明鱼缸补光。
[0015]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鱼缸的内底面两侧高、中间低,所述透明鱼缸的内底面中间位置形成中间平台。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滚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鱼缸顶部开口,所述植物水培架设置于所述透明鱼缸的顶部开口处,所述植物水培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循环软管通过的缺口。
[0018]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水培架设置于所述透明鱼缸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植物水培架的尺寸小于所述透明鱼缸的顶部开口的尺寸。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提供的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包括透明鱼缸和植物水培架,将大规模种植领域中的鱼菜共生应用到小型城市补光鱼缸领域,实现补光鱼缸式种植养殖鱼菜,无需专业设备,成本低,兼具实用价值、观赏性和经济性。
[0021]本技术提供的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将收集的鱼粪作为天然优质肥料作为有机肥供给植物生长,形成有机循环。
[0022]本技术提供的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通过微型水泵和植物水培架实现抽滤和微气泡曝气,实现水体净化和增氧,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申请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整体示意图(排污工作模式);
[0025]图2是本申请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整体示意图(增氧工作模式);
[0026]图3是本申请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整体示意图(微型水泵位于底座内);
[0027]图4是本申请一种底座内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过滤及增氧系统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为:1

旋转支架;2

植物补光灯;3

纵向连接板;4

植物水培架;5

滑动卡槽;6

营养补给孔;7

灯带;8

透明鱼缸;9

底座;10

滚轮;11

中间平台;12

微型水泵;13

排出口;14

吸入口;15

第一循环软管;16

第二循环软管;17

给料口;18

排污口;19过滤装置;20

底部漏孔;21

微型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包括底座9、透明鱼缸8、纵向连接板3、植物补光灯2和植物水培架4。
[0032]透明鱼缸8和纵向连接板3均设置于底座9上,植物补光灯2位于植物水培架4上方;植物补光灯2安装在纵向连接板3的顶部,纵向连接板3与植物补光灯2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架1,可根据需求调整旋转支架1从而实现对植物补光灯2的补光角度的调整。
[0033]植物水培架4安装于透明鱼缸8上方;植物水培架4表面上开设有水培定植孔和营养补给孔6,具体的,最左侧的孔为营养补给孔6,其余若干个孔为水培定植孔。植物水培架4内部铺设有过滤层,且植物水培架4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过滤后的多余水分通过透水孔流回鱼缸;透明鱼缸8的一侧设置有给料口17;养鱼饲料通过给料口17添加入透明鱼缸8中作为鱼类食物,鱼类产生的排泄物作为植物肥料溶解在水中供给植物生长,实现鱼菜共生有机循环;透明鱼缸8之内设置有微型水泵12,微型水泵12的排出口13连接有第一循环软管15的第一端,第一循环软管15的第二端插在营养补给孔6中,微型水泵12的吸入口14连接有第二循环软管16;微型水泵12用于曝气增氧或用于抽吸鱼缸底部及中间平台11上沉淀的鱼粪便及其他杂质。微型水泵12在排污工作模式下,第二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9)、透明鱼缸(8)、纵向连接板(3)、植物补光灯(2)和植物水培架(4);所述透明鱼缸(8)和纵向连接板(3)均设置于所述底座(9)上,所述植物补光灯(2)安装在所述纵向连接板(3)的顶部,并位于所述植物水培架(4)上方;所述植物水培架(4)安装于所述透明鱼缸(8)上方;所述植物水培架(4)表面上开设有水培定植孔和营养补给孔(6),内部铺设有过滤层,且所述植物水培架(4)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明鱼缸(8)的一侧设置有给料口(17);所述透明鱼缸(8)之内设置有微型水泵(12),所述微型水泵(12)的排出口(13)连接有第一循环软管(15)的第一端,所述微型水泵(12)的吸入口(14)连接有第二循环软管(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板(3)与所述植物补光灯(2)之间连接有旋转支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补光鱼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板(3)上设置有滑动卡槽(5)以及与所述滑动卡槽(5)连通的第一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艳梅杨豫森张帅张月恒汪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