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747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流体管道、两换能器、两支撑筋整理器和两反射体,所述流体管道为中空结构并形成贯通的流体腔,两换能器固设于流体管道上,两所述支撑筋整理器相对地固设于流体腔内,所述支撑筋整理器包括沿流体通道轴线设置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外端周向固设有多个支撑爪,所述流体腔内壁面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容置支撑爪的槽体,所述反射体的第一端嵌设于支撑筋整理器内,所述反射体第二端的倾斜反射面面向换能器设置,以使两所述换能器发射和接收穿过流体腔的超声波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反射体固定牢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反射体固定牢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反射体固定牢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流量测量设备
,具体为一种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流量计或稳态流量计、例如超声流量计,正越来越多地用作测量用水量的公用事业仪表。与传统的机械流量计相比,超声流量计提供了没有移动零件的优点。另一个优点是超声流量计的电子性质.由于超声流量计包括用于对测量电路供电的电源、通常为电池,因此还可以集成用于进行外部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另外,超声流量计通常包括机上处理的能力,从而在仪表中可实现数据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流体管道往往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且其中的反射体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发生位移,导致测量精度低甚至反射体脱离等情况出现,此外还存在流体管道内压损高、流体能量损失大,抗扰流性能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体管道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反射体不牢靠的技术问题,具有结构合理、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反射体固定牢靠的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流体管道、两换能器、两支撑筋整理器和两反射体,所述流体管道为中空结构并形成贯通的流体腔,两换能器固设于流体管道上,两所述支撑筋整理器相对地固设于流体腔内,所述支撑筋整理器包括沿流体通道轴线设置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外端周向固设有多个支撑爪,所述流体腔内壁面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容置支撑爪的槽体,所述反射体的第一端嵌设于支撑筋整理器内,所述反射体第二端的倾斜反射面面向换能器设置,以使两所述换能器发射和接收穿过流体腔的超声波信号。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支撑筋整理器采用塑料材质,所述反射体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反射体采用金属材质且通过注塑、热熔或粘接方式中的任一种嵌设入支撑筋整理器的轴杆内,且所述反射体嵌入至轴杆内的部分固设有多个翅片。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支撑爪面向轴杆的侧壁自流体管道两端向流体管道中间具有向内倾斜的角度,且流体腔内支撑爪的侧壁与端面平滑过渡。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轴杆远离反射体的侧壁面为球面或椭圆体面,以降低压损。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流体管道为塑料材质,所述流体腔包括中间缩径段,两换能器分设于中间缩径段的两侧。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两端压环,两所述端压环设于流体腔内并向内将支撑筋整理器压紧在槽体侧壁上。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端压环通过热熔、注塑、粘接或过盈配合的任一种方式嵌设于流体腔内,且当所述端压环过盈配合地嵌设于流体腔内时,所述端压环的外
壁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周向布置的轴向凸筋,且靠近支撑筋整理器的凸筋顶面具有向下倾斜的角度,以引导端压环伸入至流体腔内并与流体腔过盈配合。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流体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流体管道固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与流体管道均为塑料材质且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壳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电路板、温度传感器、显示器、通讯模块的电池组,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换能器、温度传感器、显示器、通讯模块和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流体管道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向容纳腔内延伸并形成容纳管,所述换能器设于容纳孔内并容纳孔密封连接,所述换能器发射和接收穿过该流体腔的超声波信号,所述显示器用于反映流体数据信息,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外部智能设备通讯。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部分地向容纳腔内延伸并形成两挡墙板,所述挡墙板沿流体腔的轴线延伸并分设于容纳孔的两侧,且两所述挡墙板围合形成的腔室用于灌胶以密封容纳孔。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上盖板和罩盖,所述容纳腔与流体腔轴线垂直相交,所述容纳腔沿其轴线延长并在壳体上形成开口,所述上盖板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壳体上端连接以密封开口,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屏通过嵌设于上盖板上的透明视窗被查看,所述罩盖的第一端与上盖板铰接,所述罩盖的第二端设有翻板,所述罩盖用于遮罩上盖板。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流体管道一体成型,且形成的流体腔内一体成型有中间缩径段,可大大简化流体管道生产工艺、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此外流体管道采用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环境耐受性并有利于提高密封性。其中,支撑筋整理器包括若干支撑爪,支撑爪面向轴杆的侧壁具有自反射体向端压环方向向外倾斜的角度,以提高整流效果,所述轴杆远离反射体的侧壁面为球面或椭圆体面,以有效降低压损,提高测量精度;其中端压环可向内与支撑爪抵接并轴向限位支撑筋整理器,使之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
[0017]本技术中流体管道还一体成型地固接有壳体,壳体的容纳腔内还设有电路板、温度传感器、显示器、通讯模块和电池组,有利于实现模块化装配使用,且装配简单易操作。此外还设有与壳体固接的上盖板和与上盖板铰接的罩盖,方便用户查看记录数据。其中,流体腔和容置腔通过多个容纳孔连通,可避免隔着流体腔避免发送和接收信号,有利于提高信号强度,进而简化后续信号处理流程,同时有利于提高水表测量精度,提高产品性能和测量稳定性。此外分设于容纳孔两侧的两挡墙板形成的槽腔,用于灌胶以密封容纳孔,如此可大大提高容纳孔处的密封性能,同时还可大大减少灌胶量,避免现有技术中容纳腔整体灌胶密封导致的工艺复杂费时耗力、干燥时间长且成本高等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图1:流体管道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支撑筋整理器和反射体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端压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流体管道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5:流体管道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6:装配上盖板和罩盖后图5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流体管道、两换能器(5)、两支撑筋整理器(16)和两反射体(15),所述流体管道为中空结构并形成贯通的流体腔(102),两换能器(5)固设于流体管道上,两所述支撑筋整理器(16)相对地固设于流体腔(102)内,所述支撑筋整理器(16)包括沿流体通道轴线设置的轴杆(161),所述轴杆(161)的外端周向固设有多个支撑爪(162),所述流体腔(102)内壁面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容置支撑爪(162)的槽体,所述反射体(15)的第一端嵌设于支撑筋整理器(16)内,所述反射体(15)第二端的倾斜反射面面向换能器(5)设置,以使两所述换能器(5)发射和接收穿过流体腔(102)的超声波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整理器(16)采用塑料材质,所述反射体(15)采用金属材质且通过注塑、热熔或粘接方式中的任一种嵌设入支撑筋整理器(16)的轴杆(161)内,反射体(15)第一端,且所述反射体(15)嵌入至轴杆(161)内的部分固设有多个翅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爪(162)面向轴杆(161)的侧壁自流体管道两端向流体管道中间具有向内倾斜的角度,且流体腔(102)内支撑爪(162)的侧壁与端面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61)远离反射体(15)的侧壁面为球面或椭圆体面,以降低压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道为塑料材质,所述流体腔(102)包括中间缩径段,两换能器(5)分设于中间缩径段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压环(17),两所述端压环(17)设于流体腔(102)内并向内将支撑筋整理器(16)压紧在槽体侧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超声水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压环(17)通过热熔、注塑、粘接或过盈配合的任一种方式嵌设于流体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张元刘黎邢慧敏丁行文孟宪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